41 第三章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矿井充水条件是指矿井充水源、矿井充水通道和矿井充水强度。矿井充水水源和矿井充水通道时矿井充(突)水的本源,矿井充水强度是矿井充(突)水的结果。不同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结合构成了矿井充水强度,或者说矿井水文地质复杂程度。
第一节 矿井充水水源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水源、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和老空水水源。其中地下水水源又分为孔隙含水层水源、裂隙含水层水源和岩溶含水层水源(薄层灰岩含水层水源和厚层灰岩含水层水源)。据统计地下水水害占到水害事故的60%,老空水水害占到30%,所以地下水和老空水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对象。
一 地下水对矿井充水影响
1、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为了区分个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性质和强度的影响差异,明确勘探工作和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将含水层分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见表3-1。
表3-1 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含水层分类 定义
直接充水含水层 可以通过井巷或者露天矿坑的揭露、煤层回采后的冒落带以及底鼓充水途径,向矿井直接充水的含水层
间接充水含水层 与直接充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但只能通过直接充水含水层向矿井充水的含水层
2、各类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42 不同类型的含水层作为矿井充水水源引发的矿井水害与其含水空间的发育特征和补给条件有关,又与不同类型含水层和开采煤层的空间相对位置有关,即煤层与含水层的赋存条件。各类含水层对矿井水害的影响见表3-2
表3-2 各类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含水层类型 赋存条件 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孔隙含水层 1、煤层赋存与疏松孔隙岩层中
2、煤层赋存与坚硬岩层上部,被厚松散层覆盖 受采掘破坏的含水层为孔隙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取决于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与其他水源的水力联系,井筒揭露孔隙含水层直接充水,少数情况下因水位下降还会引起井壁破裂,第四纪底部为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时,对浅部煤层安全开采有威胁
裂隙含水层 1、煤系地层中的砂页岩裂隙含水层组是井巷最经常揭露的裂隙含水层,因含水空间发育不好,富水性弱至中等,很少达到富水性强的程度
2、厚层的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有时富水性较强,但一般距开采煤层较远,很少构成直接充水含水层 井巷揭露时有水,在无其他水源补给时,水量一般不大,且衰减快,可疏干,回采时顶板冒落而导致矿井充水,水量一般不大,含水较丰富的裂隙含水层多数是通过采动后的导水裂隙带和集中导水通道进入矿井
岩溶含水层 薄层灰岩含水层 主要是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田中、上石炭薄层灰岩含水层,既可能赋存于开采煤层的顶板,也可能赋存于开采煤层的底板 除井巷直接揭露外,采动裂隙、断层等集中导水通道都可能将其导入矿井
这类含水层当其岩溶裂隙发育、厚度较大时,常富水性较强
当其和其他水源无联系时,防治难度相对较小,当其与其他水源有联系时,常形成重大水害,防治难度较大
厚层灰岩含水层 以华南晚二叠系煤层为主,龙潭煤系顶板为长兴灰岩,底板为矛口灰岩,这些厚层灰岩不仅岩溶发育,而且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或隔掘进和回采时均受到岩溶水的威胁,充水时往往来时凶猛,并伴有突泥突砂现象,有时涌水通道与地表岩溶塌陷相同,使河水倒灌,有些通过
43 水层较薄 地下暗河的落水洞进入矿井,水量受季节降水量大小影响
华北型煤矿的基底是寒武系或者奥陶系灰岩,由于出露面积大、分布广、厚度大、补给好、富水强、距下组煤相对较近、水压高,除通过集中导水通道直接突水入矿井外,还是下组煤底板下直接充水含水层最重要的补给水源,一般被视为华北地区重特大水害的元凶 奥陶系灰岩距下组煤尚有一段距离,多数情况下不是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它既可以通过补给直接充水含水层向矿井充水,也可以通过断层、陷落柱、导水钻孔等集中导水通道向矿井充水
二 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地表水是指江、河、湖、海、池塘、水库中的水。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见表3-3。
表3-3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类型 充水途径 对生产矿井的影响
江、河、湖、海、池塘、水库等 1、洪水冲毁井口围堤直接灌入;
2、通过地表水体下松散岩层、基岩含水层露头再渗人井巷;
3、通过采后顶板冒落带贯通、地表塌陷裂缝渗人;
4、通过构造破碎带、老窑直接溃入 1、充水程度决定于井巷距离地表水体的远近以及地表水体下岩层岩性、厚度和构造情况;
2、地表水作为充水水源经常构成定水头的供水边界,因此动水量稳定,不易疏干;
3、贯通岩溶断裂带时,往往造成严重的淹井事故
三 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除了露天煤矿大气降水与矿坑充水有直接联系外,井下开采的煤矿,大气降水多事矿井充水的间接水源,通过入渗补给充水含水层进入矿井。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见下表3-4.
表3-4 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充水方式 充水途径 对矿井充水影响
大气降水的渗1、通过井巷上部表层渗人 1、涌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涌水量“峰值”滞后于降水量“峰值”,
44 人 2、通过采空区对应地表的裂隙水渗人
3、通过直接或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区的孔隙、裂隙或岩溶渗人 滞后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井巷深度和地表与井巷间岩层的渗透能力,一般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井巷越深,滞后时间越长;
3、高寒地区受大气降水影响出现两个峰值,一在雨季,一在春节融雪季节
大气降水很少造成矿井灾难性水害,但暴雨径流常沿位置较低的井口(包括废弃井口)、采空塌陷区和岩溶塌陷坑等灌入井下,形成灾难性水害。这种水害很难与地表水害严格区分。
四、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老窑积水包括古代老窑积水、近代地方小窑积水、地方煤矿和国有大矿的采空区积水。当采掘工作面揭露或接近了这些采空积水区后就会造成矿井充水,甚至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水害。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见下表3-5
表3-5 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类型 积水特征 对生产矿井的影响
古代老窑积水和近代小窑积水 1、因受技术条件和设备能力的限制,开采深度有限,主要分布于矿井浅部且采空范围和积水量均不大;
2、因年代久远或无具体测量资料,采空位置,范围、积水量一般不清;
3、因开采规模有限,积水量一般不大,主要水源为煤系含水层水,以静储量为主,少数有其他水源补给;
4、对国有大矿浅部开采影响较大,随矿井开采转入深部和小煤窑关停并转影响较少 1、多为突然发生,发生时瞬时水量大,具强大破坏力,在水量大,水压高,工作面位置低时常造成伤亡事故,是煤矿水害中造成伤亡事故最多的水害
2、采空积水引发的水害因其静水量为主,一般水害发生后,水量衰减快,水压亦随之快速下降,不会造成特大淹井事故,但伤亡事故居高不下,是煤矿防治水的重中之重。
3、老空积水呈酸性,对排水设备和矿山机械具有腐蚀性
4、水害发生的同时还伴有H2S和CH4溢出伤人
乡镇地方煤矿和部分国有大矿采空区积水 1、整顿后的乡镇煤矿和部分地方煤矿多开采国有大矿周边煤炭资源,有时采深较大
2、现代煤矿企业采空位置,范围积水量应该是比较清楚,但
45 实际上仍然有些清楚有些不清楚,清楚与否取决于是否有准确图纸和是否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3、积水以静储量为主,但与其他采空区想通或其他水源补给时,水量也可能很大
第二节 矿井充水通道
矿井充水通道和充水含水层一样可分为直接充水通道和间接充水通道,由于井巷的进水方式不同,同样性质的充水通道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不同形式充水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见表3-6.
表3-6 不同形式充水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集中导水通道类型 形成条件 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巷道掘进形成的充水通道 1、巷道所陷落岩层的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岩溶)
2、巷道松动圈范围内沟通水源的通道,一般也已裂隙、孔隙为主
3、对于岩煤层掘进的巷道,主要在直接顶底板岩层内;对于穿层巷道可能会影响多个岩层,包括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1、除巷道揭露岩层为厚度较大、岩溶相对发育的断层灰岩外,一般水量较小不致发生灾害性充水。
2、凡厚度较大,岩溶发育的断层灰岩被揭露是会发生突水,但只要与原层灰岩含水层或地表水没有水力联系,不致发生重大水害,治理难度也相对较小。如有联系,则可能发生重大水害,治理难度较大
回采采场引起的顶板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带 1、煤层采动后,由于回采冒落和底板破坏影响到较多的岩层,冒落带的岩层和底板破坏带内的岩层都会影响矿井充水,这时矿井充水通道主要是顶板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带。
2、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真正由于水压和隔水层对应而发生的底板裂隙充水的实例很少,都在很大程度上与构造破坏有关 1、回采工作面充水与煤层顶底板岩层的性质(主要是富水性)及其组合关系很大,如顶底板岩层为砂页岩互层时,一般水量不大,冒落后会涌水,但水量一般不大,且随时间衰减,有富水性较弱岩层时水量可能会较大,但不致构成较大水害
2、回采工作面出大水的关键是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或底板破坏带是否会破坏到强含水层,或通过集中导水通道与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发生水力联系
集中导水通道(导水陷1、是导致煤矿重大水害的最重要充水通道,煤矿历史上发生过的重特大水害无一不与其有关 1、集中导水通道是采掘工作面直接导通强含水层如奥灰、寒武、地表水体和断层灰岩中厚度较大,岩溶
46 落柱、导水断层、导水钻孔) 2、集中导水通道除导水钻孔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多数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在多数情况下矿压的破坏不起主要作用,只是有自然条件已处于充水的临界状态时,矿压破坏起诱导作用,所以不宜过分强调矿压的作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含水层或水体距开采煤层很远,矿压冒落高度或底板破坏深度都是无法达到的
3、只要集中导水通道沟通了工作面与强含水层(或其他水体)都可能发生重特大充水,这就是为什么开采山西组煤层和石盒子组煤层也会发生奥灰充水的原因 发育,单位涌水量已超过1L/s.m等,一旦沟通将构成较重大水害
2、集中导水通道充水即决定于通道本身的导水性强弱,更决定于是否导通了强含水层或其他水体,集中导水通道如不导通强含水层或水体,也不致发生较大的水害
3、在集中导水通道发生的充水中,导水通道的形成主要是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压破坏不起主导作用,在已接近临界充水状态的情况下,矿压可能起诱发充水的作用
一、 巷道直接充水通道
由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岩层,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类是煤层和煤层直接顶底板岩层,煤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隔水的,煤层直接顶底板岩层多以泥岩或砂质泥岩为主,或是隔水的或是富水性很弱的岩层,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经常在砂岩层中掘进(因其强度大,易于维护),而且经过锚喷支护后也很少充水;另一类是穿层巷道,揭露的岩层较多(如井筒要穿过多层孔隙含水层或流砂层,煤层砂岩或断层灰岩等)掘进过程中受水的影响也较多,部分石门有时会通过富水性较强的灰岩,也常常是采用注浆方法通过。
巷道掘进时,也会受到动压破坏的影响,因松动圈影响范围很小,较之回采情况下采动破坏要小很多,除了掘进岩层本身富水性较强之外,在富水性弱的岩层中掘进的巷道很少波及到强含水层或其他水体。
二、回采时的采动破坏裂隙通道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条件下,只要达到一定的深度,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