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ppt
• 《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 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 服,对造物主的征服。 而《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赞美自然 的美丽和洁静,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和自 然和谐相处。 《归园田居》:沉缅于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用来逃避世俗。
作者的心境
•朴素淡泊
• 怡然自乐
决不能把他的独居湖畔看作是 什么隐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 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 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并 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 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
(四)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 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 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 着追求的表现。
本文的情节结构
(一)(1)湖水的特点 及周围的环境(总写) (二)(2-6)湖水的色 彩变化、清澈(分说) (三)(7)湖的历史变 迁及对湖的赞美(总括)
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的哪些特点?
美丽的湖光水色: 深邃、清澈
课文第三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湖水的颜色?
角度: 不同的地点:山顶、湖边、再远一点。 不同的时间:在阳光的映衬下,晴空万里 时。 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 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变幻。 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写景手法的多样化,远景、近景,全景、 微景,动景、静景。
• 把本课分别与《黄山记》和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比较,说说三位作者对自 然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赏谁的态度? 为什么?
梭罗的理想生活模式 及其主张
(一)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 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 生。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 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 方向和意义。
(二) 对工业文明、喧嚣社 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 虑,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 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 松和愉悦。
(三)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 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 家园、心灵的故乡。 他喜欢孤身 独处,但不是避世,不是隐居, 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 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 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 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可看 出他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 斧头掉下25英尺处清晰可见并捞了上来
• 湖里不长一根水草
作者为什么能将瓦尔登湖湖水的颜 色描写得细致入微?
一是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 一是写景手法的多样化,远景、近景,全景、 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贴切生 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身心融入湖光山色, 所以看到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 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评价:
一百五十年常销不衰的绿色心灵
圣经,它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 “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
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瓦尔登湖》的五种 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 灵探索之书;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 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 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主题
• 作者爱小木屋的天地,赞美 瓦尔登湖——在那里可以播 种真诚,抛洒朴实,传播真 理,孕育信心,收获纯真。 那里有最清的水,最绿的草, 最善的心和最真的人。
生平: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 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 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 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小 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 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 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 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 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 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 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 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才回到 康科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此后他患了 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瓦尔登湖》的创作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 钱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畔。至 1847年间,他独自一人幽居在自 筑木屋中,渔猎、耕耘、沉思、 写作,由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 《瓦尔登湖》。
本书内容包括:简朴生活;
诗意的添补;我活在何处,我为 何而活;翻阅书卷;声音;隐居 林中;访客;青青豆叶;村民; 湖;雨中田园;更上一层的法则; 邻居;野性难驯温暖的木屋;前代 居民;冬日访客;过冬的动物; 冰天的雪湖;春;终结的尾 声……
• 清亮、深碧、终年不涸
• 瓦尔登湖 的特点 • 周围的环 境
• 深邃、清Biblioteka 、 清亮、深碧、 终年不涸• 山峦笔立、 林木葱郁、 水草稀少
瓦尔登湖水的色彩变化
• 同一点--忽蓝忽绿
• 山顶看---蓝
• 近看--黄澄澄 • 远看---淡绿
•阳光下--碧绿 •晴空万里 时---湛蓝
湖水的清澈
• 可看见鱼,条纹清晰
瓦尔登湖
亨利· 戴维·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 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 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 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 业。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 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富 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们 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 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 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