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其思考
1、城乡差别问题。社会对音乐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而其中
城乡差别就显得尤其的突出。城市对音乐教学的关注程度比农村要来
得重视,为什么呢?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气质、内涵、修养越来
越重要。人们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
家长让学生学习音乐一技之长,使其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涵养的
人。而相对于农村来说,这一点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原因何在,
还是在于所处的环境,生活水平若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农民大多数时
间都是为“生活”所左右,音乐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种“娱乐”的手
段,空闲时一笑、一闹。正因如此,音乐教育的差别就产生了,重视
程度的不同,使得教育发展不平衡。
2、地区、民族的差别。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能歌善舞的
民族也较多,有些地区、民族,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的习俗,这些习
俗活动中,都少不了音乐。也正因如此,音乐教育的差异程度就显现
出来了。由于习俗活动的原因,音乐教育也得到了促进。音乐具有“弥
散性”的特点,怎么理解,听得多,接触得多,你被熏陶了,不会也
会了。相辅相成,学校的音乐教育在这些地区就被重视起来,同时也
促进了地方音乐的发展,同时地方音乐的发展,音乐文化的繁荣又促
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3、家长对音乐学习的注重问题。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处
于“功利”性的目的,学习音乐除了使孩子有一技之长之外,更多程
度上可能关注于,我的孩子进行音乐考级后,将来在升学考时能不能
降分的问题,现在要进好一点的学校学习,那可真是“一分万金”呐。
各位可以试想一下,音乐考级若除去这一降分后,会有多少家长会真
正地为了孩子的发展而让孩子去学习音乐。正因为,我们国家对人的
评价问题还处于以“分”定人的状态,那个“分”还是那么的重,因
此,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小三门的课,它的副课地位无法改
变,那就还得围绕“主课”,于是副课当停则停,可有可无的现象还
是屡见不鲜。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得到了重视,相
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4、教学硬件设施的缺乏。音乐配套的教学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主要集中表现在:(1)专用教室缺乏。(2)音乐音响设施的缺乏。(3)
配套音响资料的缺乏。(4)简易打击乐器的缺乏。这些东西的缺少,
使得音乐的有些元素就无法正确地表达出来。
5、教学软件的缺乏。音乐教学软件集中体现在人与教材上。(1)
专职教师的缺少。由于音乐课的搭配性(个人观点),所以往往一所
学校配一个专职教师,让其任教中高段,而后其它多余的课作为搭配
课,分到其他教师手中。由此,音乐教学的不平衡性就突现出来了,
至少对于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就没有了,得不
到很好的培养,使得其音乐学习脱节。(2)教材内容的选择问题。由
于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脱节,使得音乐课堂教学,特别是高年级,
较艺术化的曲子就无法表现,音乐的“美”学生无法体验,没有生理、
心灵上的感受,对于音乐要让学生喜欢,那可是难度很高的。课程改
革后,教材内容很多,一时间,音乐老师无法定位其教学内容,加上
前面所述的一些问题,音乐课堂教学显得很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