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会计学
《施工企业会计》教案
第一章 总论
张福蕊
1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 复式记账原理 • 借贷记账法 •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 记账方法: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通过确认、计量将经济信息转 换成为会计信息,如何将会计信息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就是记账 方法。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 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公式: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贷方期 +贷方本期 –借方本期 账户贷方期末余额 初余额 发生额 发生额
借方
(1)减少额
(2)减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
期初余额 (1)增加额 (2)增加额
• “借”表示债权(应收款)的变化;“贷” 表示债务(应付款)的变 化
• 随着会计记录业务的丰富,“借”、“贷”二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字 面含义,转化为会计上的记账符号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一、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恒等式,亦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比如,一个企业刚刚组成,有货币资金10万元,其中6万元 是所有者投入的,4万元是从债权人处借入。就形成了账户上 的对应关系和账户记录之间的平衡关系。
贷方
××× ××× ×××
本期发生额 × × ×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 ×××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三)费用成本与收入类账户
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 入抵消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 末余额。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1000 0
借方 应收账款 贷方 3000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 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
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 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例2:销售增加银行存款5000元,就记入银行存款账户借方, 同时记入收入账户的贷方。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5000
借方 营业收入 贷方 5000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收入5000源自例3:企业收到客户寄来的款项10000元,其中3000元用来清 偿原来所欠的购货款项,7000元用来再购买物资;就在记入银行 存款账户借方的同时,贷记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账户。
借方
(1)增加额 (2)增加额
费用成本类账户
××× ×××
(1)转出额
贷方
×××
本期发生额 × × ×
本期发生额
×××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三)费用成本与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的转出(减少) 额。
由于贷方发生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在期末通过借方转出,因此账户通常没有期末 余额。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100000
40000
实收资本 60000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二、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借――debit
贷――Credit
在“T”账户中也有 其固定的位置。
借方 账户 贷方
在账户中的另一主要内容 与账户的余额有关。
借方 账户 贷方
余额
余额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资产类账户 = 借方期 + 借方本期 – 贷方本期 借方期末余额 初余额 发生额 发生额
借方
期初余额
(1)增加额
(2)增加额
资产类账户
××× ××× ×××
(1)减少额 (2)减少额
贷方
××× ×××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 ×××
本期发生额
×××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
(1)转出额
收入类账户
×××
(1)增加额 (2)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 × ×
本期发生额
贷方
××× ×××
×××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总结:
“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 “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记账方法的分类
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 动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 复式记账法——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 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以相等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 账方法。
例1:明光工厂以银行存款20000元购买原材料,复式记账法如下:
原材料
20000
银行存款
20000
一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 记录;
二是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15世纪的意大利,最初是从借贷资本 家的角度来解释的记录的情况:
• 所谓账户结构就是:对于某一个具体账户来说,规定其借方记录 某种会计对象的增加或者减少;其贷方记录某种会计对象的增加 或者减少;余额在借方还是在贷方。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 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借方。 公式:
借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资产增加,费用成本增加,负债 及所有者权益减少,收入转出
期末余额:资产余额(或费用 成本)
资产减少,费用成本转出,负债及 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增加
期末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余额(或收入)
初级会计学第4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三、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 1、对任何一个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应当做借贷增减相反的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