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验教学 研究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班 级 小 组 140222班(2组) 院 系 电子信息工程(2系) 负责人姓名 冯雨婷 课题组总人数 18 任课教师 彭付芝 课题完成展示时间 2015年10月19日 一.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摘要: 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是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发展小康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如何发展小康社会和发展小康社会的成果进行介绍。
三.关键词: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四.前言: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我国发展小康社会的战略和方法,让同学们知道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从而更加的了解什么是小康社会。 研究计划与方法:通过两次小组内成员的讨论会议、成员自行搜索资料、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分工:整体工作安排 资料查阅整理及展示 制作PPT 研究报告撰写 报告展示
五.正文 首先,我们先探究了小康这一名词的由来,“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诗经》,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小康”一词是古老的词汇,代表了炎黄子孙对未来的长期的憧憬,在现代,小康一词又有了新的含义,在1991年,国家确定了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汇率为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g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城市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 电视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接着,我们又探究了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想法的提出。 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的设计,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方针分为三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接下来,我们探究了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3)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5)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8)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9)维护社会稳定。 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6)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然后,我们探究了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成果,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二、政治方面 (1)、“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2)、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党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4)、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步伐 三、文化方面 (1)、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3)、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 (4)、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5)、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四、社会方面 (1)、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就业机会不断扩大 (3)、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 五、可持续发展方面 (1)、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2)、生态经济初具规模 (3)、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4)、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接着,我们又研究了小康社会的充实与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从以下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六点要求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完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增强文化 主要是四点要求:第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点,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点,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四、提高生活水平 要做到: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五、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减少;四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最后,我们探究了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认为发展小康社会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落实战略,满足要求,增强国力,改善生活。
六.结论与建议 小康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