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_吉枫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_吉枫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吉 枫1,丛晓东1,张 云1*,蔡宝昌1,2*(1.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3;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9)摘 要:蒲公英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是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的可以药食同用的中草药。

关键词:蒲公英;药理作用;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1)09-0173-03收稿日期:2011-06-14作者简介:吉枫(1981-),女,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及中药新剂型;张云(1969-),男,博士,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钡片厂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机理。

蒲公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野生蔬菜和中药材,在我国分布和应用都非常广,别名众多,有黄花地丁、黄花郎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Taraxacum genus)约2000多种,主产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少数产于热带南美洲,我国有70种和1变种,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各省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版)[1]规定,中药材蒲公英的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 arax acum mong oticum H and -Mazz ),碱地蒲公英(T 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 itam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传统中医药文献中记载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胆利尿、消乳痈等功效,现在由于蒲公英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国家的增多,加上现代药理学的发展,研究表明蒲公英主要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另外对肌肉组织收缩功能有影响,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有激活作用,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毛囊蠕性螨活性,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1 抑菌作用孙继梅等[2]的 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一文中,探讨中药蒲公英的体外抑菌活性。

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常见203株分离菌进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 IC)测定。

结果:蒲公英对葡萄球菌M IC 50为15.6mg/L 、M IC 9031.25m g/L;肺炎链球菌MIC 50为250m g/L 、M IC 90250mg/L; -溶血性链球菌M IC 50为125m g/L 、M IC 90500mg/L;阴性杆菌MIC 50为62.5~500mg/L 、MIC 90125~1000m g/L 。

结论:蒲公英在体外对临床常见感染菌,尤其是革兰阳性、阴性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2 抗炎作用蒲公英在各国的民间医药中用作抗炎剂,且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药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以100mg/kg剂量经腹膜内给药后[3],可部分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跖水肿。

药蒲公英花的甲醇提取物对12-O -十四烷酰佛波醇醋酸酯(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显示95%的抑制率。

在TPA 诱发水肿前1h,给小鼠灌胃100mg/kg 药蒲公英根80%乙醇提取物的冻干粉,可使水肿程度减轻25%。

阳性对照组给予5m g/kg 剂量的吲哚美辛,水肿程度可减轻45%[4]。

Kim 等研究了药蒲公英叶提取物对P 物质和脂多糖刺激的原代培养大鼠星形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TN F - )的影响。

结果:以100、1000g/mL 质量浓度给药均显著抑制了TN F - 的产生,且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白介素-1的产生来介导的,由此推断药蒲公英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抗炎活性。

3 抗氧化作用H agymasi 等[5]研究药蒲公英提取物对Wistar 大鼠肝微粒体的作用,当药蒲公英提取物与NA DPH 和A DP -Fe 2+共培养时,肝微粒体对脂质过氧化反应高度敏感。

药蒲公英叶与根的提取物以浓度相关方式降低了酶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抑制细胞色素C,而不依赖NA DPH 的存在,这表明药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活性。

在随后的研究中,H agy -masi 证实了药蒲公英叶与根的冻干水提取物具有供氢、还原和自由基清除活性。

叶提取物与根提取物相比,叶含更多的酚类,是更有效的氢供体、还原剂和过氧化氢的清除剂。

在一项体外实验中,药蒲公英花的提取物,特别是醋酸乙酯部位清除了活性氧种(ROS )和阻止了ROS 诱导的DN A 损害。

黄色黄素和黄色黄素-7-氧糖苷抑制了氧化应激。

在另一个研究中,药蒲公英花的醋酸乙酯和水提取物以及茎的水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产生发挥了最有效的抑制。

药蒲公英叶的氯仿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根的乙醚或正丁醇提取物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4 抗肿瘤作用杨晓杰等[6]的 蒲公英多糖对体外抑瘤和抗突变作用173一文中,观察蒲公英多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和抗突变作用。

方法:采用M T T法测定蒲公英多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微核实验检测抗突变作用。

结果:蒲公英多糖随浓度的增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增加,但不明显;可以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免疫力,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突变(P< 0.01)。

结论:蒲公英多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能有效拮抗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突变。

5 降血糖作用在宋晓勇等[7]的 蒲公英多糖降糖药理作用研究 一文中,用DPPH和FRAP法对蒲公英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研究,用微量法进行体外 -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用四氧嘧啶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药14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并分离肝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丙二醛(M 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指标。

结果:DPPH和FRAP法的T EAC值分别为564.98、1399.55 molTE g-1),蒲公英多糖抑制 -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49.27 g/mL-1)。

在体内,蒲公英多糖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和抗氧化指标均无影响,但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且以高剂量的降糖作用最佳(P<0.01)。

同时,蒲公英多糖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MDA含量,升高SOD 和GSH-Px含量(P<0.01)。

结论:蒲公英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抑制 -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降血糖作用,提示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是蒲公英多糖降血糖的机制之一。

6 降血脂作用王月娇等[8] 蒲公英对小鼠抗疲劳和降血脂及胃粘膜损伤恢复作用的试验 一文中,蒲公英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耐力,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含量,说明蒲公英提取液具有抗疲劳作用;蒲公英能降低T G且能较明显升高H DL2C,但对T G和LDL-C的效果并不明显,对调节脂质代谢和降血脂有一定作用;蒲公英可降低无水乙醇所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对胃粘膜损伤具有恢复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7 对肌肉作用的影响7.1 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在张启荣等[9] 蒲公英等6种中药对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研究 一文中,目的是探讨蒲公英、大黄、厚朴、泻叶、芒硝、枳实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作用,采用M agnus实验装置,使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描记中国白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舒张活动的曲线,记录5min作为对照,然后观察药物对其作用30m in后曲线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显示:给蒲公英、大黄、厚朴、泻叶、芒硝、枳实各单味煎剂后,其中蒲公英、大黄、泻叶、芒硝使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张力、频率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 <0.05),与台氏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 0.05);厚朴、枳实两味药明显使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张力、频率降低,与给药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 <0.05),与台氏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 0.05)。

枳实活动抑制率约为厚朴的1.37倍。

结论:蒲公英、大黄、泻叶、芒硝促进肠蠕动;而厚朴、枳实可降低肠平滑肌运动,蠕动减弱;前四味药增加肠蠕动作用选择性可被阿托品所阻断,后者对乙酰胆碱所致的离体肠平滑肌的活动加强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其机理一部分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肠平滑肌M受体所介导。

7.2 对胃窦环行肌的作用在郭慧淑等[10] 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影响 一文中,观察蒲公英的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活动的影响以筛选蒲公英促进胃肠动力的有效部位。

用蒲公英的不同萃取物与碳末胶液混合后给小鼠灌胃观察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观察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影响。

实验分6组,分别为吗丁啉组(对照组)、正丁醇组、水层组、石油醚组和乙酸乙酯组。

结果蒲公英正丁醇萃取物的碳末胶液灌胃后在胃肠道内推行距离明显较远,为(72.7 4.2)%,与对照组(57.6 4.3)%及蒲公英水溶液组(27.3 9.1)%,蒲公英石油醚组(35.4 10.3)%及蒲公英乙酸乙酯组(35.7 12.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1mg/mL、10m g/m L和100mg/mL3个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胃肠推进长度,分别为(51.7 5.3)%、(66.3 4.5)%和(85.0 5.0)%,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在胃肠道中推进的距离越长;蒲公英正丁醇萃取物明显增强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与对照组及其他萃取物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蒲公英正丁醇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有促进作用。

8 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的激活作用在邵辉等[11] 蒲公英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的激活作用 一文中,该实验对生育期女性服用前和服用3个月后各种激素变化进行探讨。

蒲公英中提取的T-1成分为中心,从内分泌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的观点验证其对排卵和中枢的效果。

结果:脑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有上升倾向,泌乳素(PRL)下降,雌二醇(E2)、孕激素(P)呈上升倾向。

痛经、四肢不温等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动物实验显示蒲公英T-1有促进排卵作用,下丘脑LH-RH增加,脑垂体LH-RH增加,认为其作用部位为下丘脑-脑垂体系。

进一步使神经传导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血清素(SR)增加,这些物质也和痴呆关系密切,蒲公英T-1的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9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凌云等[12] 中药蒲公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文中,观察中药蒲公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