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坚持以人为本,展现大国形象,共建和谐世界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 ,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舟曲县城一半被淹,一村庄整体被淹没,城区停电,部分街道上已经出现了1米多厚的淤泥。 2.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哀悼活动今天举行,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舟曲时间便是以血泪生死来凝记。日继之以夜,生继之以死。死伤人数的每一次刷新,都是持续的哀伤中最猛烈的一击。截至14日16时,舟曲泥石流灾害已致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生民之痛,永远是国家之殇。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9日,庄严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亿万中国人民悲痛的泪水缓缓垂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降国旗。那一刻,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生命的尊严。 命题探秘预测: 关于舟曲特大泥石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环境问题、生命、民族精神、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析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同时体会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观察与思考题为主要题型。 考眼非常解读 1.“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坚信困难是打不垮我们的,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②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积极自救,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大力支援。③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 2.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②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③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3.甘肃舟曲泥石流发生后,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羌族„„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纷纷奔赴舟曲灾区开展抢险救灾,把无私援助之手伸向舟曲同胞。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平等、互助、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合作凝聚力量,团结力量大 4.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如果身处灾区,勇敢的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就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可以为灾区小朋友写信,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勇敢的战胜困难;为灾后重建工作闲言献策 5.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①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为选择成才的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6.面对灾区的同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永远跟党走;化悲痛为力量,学会自立自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家园 9.你认为造成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各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大,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气候变暖。 众志成城抗旱、抗震救灾 1.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战旱灾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 ? 答:(1)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 , 泰山移”,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抗击干旱灾害的过程中 , 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安排、联动协作 , 充分显示了团结的力量 , 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2)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3)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和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 每个人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 是实现共同理想、建设美好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 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抗击干旱的过程中 , 广大干部群众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 不顾个人安危和家庭利益 , 奋战在抗灾第一线 ,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 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 温总理强调 , 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组织运水、送水 , 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 , 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这表明了什么 ? 答:(1) 我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 我国宪法规定 , 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 中国共产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6)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 , 改善民生。 3. 面对旱情 , 如何更好地推动我省的抗旱工作 ? 答:(1) 政府加大财政支农技入 ,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2)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 改革灌溉方式 , 发展节水农业。(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4) 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 , 在挫折面前不退缩 , 增强抗旱救灾必胜的信心 , 通过顽强意志克服困难。 4. 面对严重的旱情 , 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 答:(1) 我们应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 为他人提供帮助、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身在灾区 , 我们应积极加入到抗灾救灾的洪流中去 ; 如果身在其他地区 , 我们应和其他人携起手来 , 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2)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 , 改变不良用水习惯 , 节约用水 ! 减少用水量 , 避免跑冒滴漏 , 增强节约水资源意识 , 创造更多节水方法 , 尽可能重复使用、循环利用水资源。 ( 如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 , 用完后立即关闭用水器具 ; 提倡一水多用 ; 发现水龙头滴漏、用水器具长流水的 , 应马上关闭 , 漏水的应及时报修等。)(3) 要当好节水宣传员 , 向家人和身边的人宣传有关节约用水知识及当前我省旱灾情况 , 督促他们自觉节约用水。 5. 请你为我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1) 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灾害的预警机制。(2) 要制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3) 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4) 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忧患意识 , 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 6. 联系抗旱、抗震救灾中的国家领导人、武警官兵、医务人员等事迹 ,从责任的角度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答 : (1) 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 而每种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2) 只有牢记责任并履行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3)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仅能对自己负责 , 也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7. 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学习和宣传抗震(抗旱)救灾精神 ? 答:(1) 思想上 : 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2) 学习上 : 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立志成才 , 报效祖国。(3)生活实践上 : 自觉跟党走 ,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 发扬抗震救灾表现出来的精神。 8. 假如你也是一名心理辅导志愿者 , 你将运用哪些心理知识帮他们抚平创伤 ? 答:人生难免有挫折 , 面对挫折要保持冷静 , 迎难而上 , 从容应对 ; 学会自我疏导 , 调节不良情绪 ; 增强信心、百折不挠 , 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 , 把挫折当成增长智慧的“磨刀石” 。 9. 旱情、地震发生后 , 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 抗震(抗旱)救灾的实际行动 , 你从中懂得的道理有哪些 ? ( 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和道理 ?) 答:(1) 反映了国家的强大 , 社会的发展 ,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2) 反映了抵抗和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3)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4) 体现了爱心奉献 , 爱心回报。(5)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 , 一方有难 , 八方支援 , 众志成城 , 万众一心 ,抗震救灾 ! 33. 谈一谈青少年如何向抗震(抗旱)救灾中的优秀人物学习。 答: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生活中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努力学好科学文 化知识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报效祖国和人民„„ 和平与发展 材料一:韩国和美国2010年7月25日开始在韩国东部海域举行为期4天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参加演习的兵力约为8000人。包括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在内等多艘韩美海军舰艇当天清晨7时离开釜山港前往东部海域,开始进行名为“不屈意志”的韩美联合军事演习。除美军航母外,号称亚洲最大的韩国“独岛”号运输舰、“文武大王”号驱逐舰等20多艘舰艇也将参与演习。据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4名官员将观摩此次军演。联合军演当天,众多韩国市民走上街头,举起带有“中断战争演习”字样的标语,反对韩美联合军演。 材料二:韩国和朝鲜11月23日下午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朝鲜向“北方界线”韩方一侧的延坪岛发射100多枚炮弹,韩方则向朝鲜回击80余枚炮弹。延坪岛位于“北方界线”韩方一侧,距离朝鲜只有13公里左右,目前该岛由韩国仁川市实际管辖。据悉,延坪岛上生活着大约900多个家庭1000多名居民。韩军方发言人说,数发炮弹落到了延坪岛上,山林因此起火。延坪岛上已经停电。除了出海作业者外,大部分民众已在当地广播的提示下,躲进防空设施。 2011新年伊始,朝鲜官方电视台播音员用铿锵的语气表达了朝鲜方面对于和平解决半岛争端的期待。这在半岛局势紧张的几个月来还是第一次,而朝鲜三大报纸也发表联合社论,呼吁尽快解除与韩国之间的对抗,强调两国对话的必要性。在半岛的另一边,韩国总统李明博穿上一套粉色的韩国传统服装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称两国对话大门仍然在敞开。就在同时,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抵达了韩国,开始了他的韩中日三国之行。 材料三:据印度媒体9月4日报道,印度政府公布了一份基于最新“可靠统计模型”的调查报告,并称截至明年底,印度的城市贫民窟人口将逼近1亿。这份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贫部的调查报告称,印度全国城市贫民窟人口在2001年度人口普查时为7526万人,但到2011年底,城市贫民窟人口预计将达到9306万人,这甚至超过了德国的人口总数。]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意在呼吁各国关注就业,努力创造更多、更体面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材料四: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0年11月13日在日本横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地时间14时许,东道主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会议开始。与会成员领导人重点就增长战略和人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亚太地区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本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维护经济发展成果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应该适应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变化,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亚太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考预测】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还面临着哪些威胁? (1)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3)全球贫富分化在加剧 (4)贫困和疾病仍在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另有金融危机的冲击、核安全问题、恐怖主义、能源、粮食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的存在。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国际潮流是什么? 主题: 和平与发展 国际潮流: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材料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4、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国面临哪些逼人的形势?(提示:可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谈) 国内:(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3)我国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任选2条即可) 国际:(1)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 (2)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 (3)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任选2条即可) 5、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怎样做?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 世界舞台 责任中国 1.就当今世界各点问题阐明了中国的看法、主张和举措,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亚太经合组织(APEC)新加坡会议3.中非合作论坛举行中国的承诺4.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观点引领】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鲸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4.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5.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郜分,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6.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努力奋斗。 7.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8.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合作求双赢. 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叉为核心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考预测】 1.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的看法、主张和举措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馨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