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舞基本技巧旋转技巧教学

古典舞基本技巧旋转技巧教学

古典舞基本技巧旋转技巧教学
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1、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古典舞手位:山膀(拉山膀):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
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
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这个动作叫按掌。

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
膀。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
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男孩
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
也叫兰花指。

2、古典舞总体要求
2.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
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2.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2.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2.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
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
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3、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
"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
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
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
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
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
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
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古典舞的旋转技巧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
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
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
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
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
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
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
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
的特点。

古典舞的历史起源
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
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舞蹈
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学
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
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
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
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
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