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保护规划
选择此案例的原因:
1.选题:岭南水乡村落的保护--对于佛山的了解较多(公园设计),
2.碧江村的例子比较典型。
区位:补充:碧江村位于广东省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
存在问题:自然环境方面:
1.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碧江村的水乡村落特色:岭南水乡村落最特出的特色是以水为脉,水系是水乡村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水的排放、污水处理的设施缺乏等导致碧江村的水系污染严重。
2.不少河涌、水塘等水域被侵占:“以前碧江的河涌到处都流通,跟现在的逢简差不多,可如今的碧江已几乎没有河涌,全部填埋了。
而剩下为数不多的河涌,例如碧江隧道从河涌变成了“下水道”,成为排污、排废水的渠道。
”这是今天城市网《河涌长期黑臭,美丽水乡已成为回忆》的报道。
3.古树名木缺乏保护:
人工环境方面:
*空间格局的破坏:
*特色建筑的损毁:
碧江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工作导致的空心村现象,加速村落的凋敝和损毁。
碧江村有不少具有传统风貌的甚至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但是由于过于分散,并且某些建筑被低估而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导致特色建筑损毁。
*原始居民的流失和生活原真性受到破坏。
由于碧江村内的配套设施不足,生活环境差等原因,园主居民大量迁出的同时大量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水乡村落居民生活的原真性受到了破坏。
社会文化层面: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村落迅速衰落从而失去活力。
虽然碧江仍保留着数量较多、价值较高的文物建筑,但是,碧江乃至北滘镇的
快速发展已对村落的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威胁,村落旧有的场所、节点、街巷空间
正逐步缺失,部分体现传统特色的历史空间被侵占,出现了水体污染、河涌被填埋,
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
传统生活中的“扒龙艇”(赛龙舟)活动
场所不断被蚕食,体现田园风光的桑基鱼塘逐渐湮没,严重缺乏保护意识的旧区改
造,也使名街、名路、名屋、名桥、名树一次次面临灭顶之灾,景观空间不断被挤
占缩小,以至传统的水系、街巷的肌理不复存在,水乡村落整体环境不断被破坏“”。
*保护意识的缺失
虽然大多居民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深层次保护管理,如何在
具体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工作中去切实保护利用好文化资源,还缺乏相当的认识。
规划技术层面
*忽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管理制度层面
*法律法规的缺失
*保护措施的缺乏
*保护资金的不足
保护原则:
原真性:、典型性、完整性、协调性、永续性
保护模式:
“原汁原味”模式:
对于碧江村来说,这种保护模式实施起来难度大,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X “博物馆”模式:√可对于已经失去固有功能又不具备利用条件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文物建筑可采取。
这是一种静态的保护,对于碧江村来说,碧江村内也有不少颇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建筑,但没有被纳入文物范围,对于像书院等已经失去固有功能又不具备利用条件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建筑可以采用博物馆模式。
“旅游开发”模式:√碧江村有良好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发掘和利用村落内的特色,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活态永续”模式:X对于碧江村来说,大部分建筑仍然能满足当地人们的使用需求,以及碧江村的知名度不够。
目前,还不适合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