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铁合金行业分析资料

2014年铁合金行业分析资料

1 2011年-2014年铁合金行业分析资料 一、铁合金概述:钢铁工业的“味精” 1、铁合金的种类与用途 铁合金是指铁和其他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合金;广义上的铁合金是指在钢铁工业中所有炼钢用的中间合金(不论含铁与否,如硅锰合金、硅铬合金)和炼钢用的金属及化合物添加剂(例如金属锰、金属铬、金属镍、氧化钼等)的统称。 铁合金有90%以上的比例直接用于炼钢,另有10%以内的份额用于铸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化工、有色金属合金等领域。 与铁矿石、焦炭等主要冶金原料相比,铁合金在钢铁冶炼中的消耗量要小得多,但是作用不可或缺。铁合金在钢铁工业中的主要用途包括两个方面:1)炼钢过程中脱氧脱硫剂;2)合金添加剂,主要作用是改善钢种性能。

图标1:铁合金主要用途

按照产量和消费量规模,铁合金可以划分为大宗铁合金和特种铁合金两大品种: 大宗铁合金的产量和消费量占所有铁合金的90%以上,包括锰铁、硅锰合金、硅铁、铬铁四大品种。主要作用包括:1)普通碳钢冶炼过程中的脱氧脱硫剂,例如锰铁、硅铁和硅锰合金的主要用

铁合金 炼钢90% 其他10% 脱氧剂:炼钢过程中脱除铁水中的氧、硫 合金添加剂:改善钢材性能 孕育剂:改善铸件中的结晶组织 其他铁合金生产原料和有色金属冶炼 用于化学工业和有色金属合金行业 2

途;2)部分钢种的合金添加剂,例如铬铁主要用于生产结构钢和不锈钢。 特种铁合金的产量和消费量占所有铁合金的10%以上,包括镍铁、钼铁、钨铁、钒铁合金、钒氮合金、五氧化二钒、铌铁及钛铁等品种。的主要作用包括:1)特种钢的合金添加剂,包括镍铁、钼系铁合金、钨铁等,主要用于不锈钢、工具钢、机械结构用钢等领域;2)用于普碳钢及特种钢的微合金化,在普钢中添加少量的合金元素,就能够达到显著改善钢材性能的目的,主要包括铌铁、钽铁、锆铁、钒系铁合金、钛铁、稀土铁合金等;特种铁合金的微合金化技术是铁合金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例如在建筑用的螺纹钢中添加微量的钒元素,螺纹钢的屈服强度就会显著提升;在钢丝绳中添加少量的稀土元素,就能够明显改善钢丝绳的韧性;在汽车用钢板中加入少量的铌元素,能够显著增强钢板的韧性、屈服强度等指标。 二、铁合金行业现状 1、铁合金产量统计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铁合金产量从2010年的2435.55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3786.25万吨。我国铁合金行业产量呈现增长态势,在2013年产量增长率达到最高点后,2014年增速放缓,增长率仅为0.3%。

2010-2014年中国铁合金产量增长趋势图 3

2013年我国铁合金行业产量月度增长统计 305.4276.91292.11

317.43

278.12293.89

321.54326.8327.89

345.75

050100150200250300350

400

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产量(万吨)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3年月度变化幅度不大,基本维持稳定。 数据显示,2013年1-12月我国铁合金行业产量达到3775.87万吨,产量居前三位的省份为广西664.35万吨、内蒙古430.06万吨、湖南省340.20万吨,分别占铁合金行业全国总产量比重为17.59%、11.39%、9.01%,三地合计占全国比重为37.99%,产量集中度相对较低。

2013年中国铁合金行业产量集中度分析

由于铁合金产销与粗钢产量密切相关,铁合金产量增长率和粗钢 4

产量增长率的相关性很强,但铁合金的波动更大,明显受钢铁行业发展周期影响。

年份 粗钢产量(亿吨) 铁合金产量(万吨) 2011年 6.83 2841.6 2012年 7.25 3129.2 2013年 7.79 3775.9

合计 21.87 9746.7 由上表可以看出,铁合金产销量与粗钢产量直接相关。随着近年来中国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铁合金的产销量跟随快速攀升。

2、铁合金进出口情况 2008年以前中国是铁合金产品的净出口国,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铁合金消费量大幅度萎缩,价格暴跌,国外铁合金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当年中国转变为铁合金的净进口国,随后几年由于国外需求复苏缓慢,中国一直维持了铁合金的净进口。2011-2013年铁合金产品进出口量见下图:

铁合金进出口量对比

-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

铁合金出口量(吨)铁合金进口量(吨)净出口量(吨)铁合金出口量(吨)93.4863.0857.55铁合金进口量(吨)205.38189.45214.15净出口量(吨)-111.9-126.37-156.9

2011年2012年2013年 5

影响我国铁合金出口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全球粗钢产量减少;其次成本高企导致我国铁合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份额被挤占;第三矿价上涨增加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也在短期内对铁合金出口形成一定阻碍;最后行业政策资源类物资限制出口,对我国铁合金出口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铁合金行业面临的问题 1、产能过剩 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铁合金工业迅猛发展。时至今日,铁合金企业总户数达到2000家左右,总产能将近5000万吨。其中,产能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02户,合计产能在2000万吨以上,约占总产能的40%(产能在20万~40万吨的企业有28户,40万吨以上的有8户,70万吨以上的有3户,100万吨以上的有1户)。 在铁合金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西部不少省份仍将铁合金业当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使得铁合金项目在西部轮番破土动工,铁合金产能以100万吨~300万吨/年的规模迅猛增长。这不仅将给环境、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也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投资的巨大损失。但由于产能严重过剩,目前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60%,行业运行极其困难。绝大部分铁合金企业生产亏、停产也亏,处于开停两难的局面。 2、供需矛盾 通常,生产1吨粗钢需要锰铁7千克~8.5千克、锰硅铁1.7千克~2千克、硅铁4.6千克~4.8千克、铬铁约4.0千克,需要其他铁合金约2千克。随着钢铁业科技进步和近年对标挖潜、降本增效要求的不断深化,按年度粗钢生产总量和铁合金生产总量之比测算,钢铁业铁合金需求总体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其中2009年为吨钢0.26吨,2010年为0.257吨,2011年为0.241吨,2012年为0.229吨,2013年上半年为0.228吨。近3年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造成钢市持续低迷,众多钢厂都在开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活动,其中降低铁合金消耗是降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铁合金在钢铁业生产消耗总体下降的趋 6

势是毋庸置疑的。随着需求的降低,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铁合金产品库存积压严重,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3、出口困难 13年铁合金出口57.55万吨,同比减少8.77%,说明铁合金对外出口依存度逐年降低。另外征收出口关税等政策和法规,给铁合金产品出口带来很多困难。同时,降低或取消部分铁合金产品的出口退税,使国内的铁合金产品成本升高,占出口主导地位的大宗品种如锰铁、硅铁和铬铁无利可图,有的可能要严重亏损。铁合金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出口转内销,加剧供大于求的局面。 4、能源问题 2013年我国能源短缺依然,特别是电力短缺给铁合金带来很大的影响。大面积的限电政策和差异化电价,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铁合金企业。铁合金属于高耗能产品,电的成本可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这也是影响铁合金发展非常关键的问题。 5.进口原料制约 铁合金生产成本中原材料价格、电价占铁合金生产成本的90%以上,而中国是锰矿、铬矿、钛矿等矿种贫乏国,大部分铁合金原料需进口采购,进口原料市场自主能力差,没有自主定价权,成为制约铁合金行业发展的另一瓶颈因素。历年来锰矿进口总量变化见下表: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锰矿进口量

进口量620.7663.5757.2964.21158.11297.21157.0

1660.8 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铁合金产量的不断增加,进口矿数量呈逐渐上涨趋势。 6.环保问题 由于铁合金生产产生的废弃物,气、渣和水,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从全行业看治理和达标程度参差不齐,就整个行业总体水平讲,在治理上特别是能够达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低,环保设备运行率低,还有就是环保成本很高。 三、行业未来展望 展望2014年铁合金行业运行,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世界经济正处在刺激政策退出的消化期、结构调整与转变方式加速的阵痛期,以及由危机前非理性繁荣转向后危机常态发展的温和增长期。中国将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适度预调微调,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作为铁合金行业的下游钢铁业面对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面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资金问题及环保压力等方面问题。今年一季度国内钢铁业整体亏损23亿元,其中钢铁主业亏损41亿元。在钢市不振的前提下,同时随着整治污染、淘汰落后产能举措的实施,短期内钢厂停产、限产现象增加,锰铁、金属铬等冶金产品需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产品销售价格也遭到钢企的持续打压,经营压力巨大。近期,国家连续出台政策,要以化解过剩产能为重要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强化增量管理,严禁核准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这为化解铁合金产能过剩、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铁合金行业需要抓住机遇,解决能源、资源、环保问题,解决行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水平低、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的结构性矛盾,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质量、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并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将趋于公平,优秀企业将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