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2017年12月第22卷第6期ZH J J Traumatic,December 2O17,Vo1.22 :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 

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l109・ 

・诊治分析・ 

周 晓 戴加平 陈 宝 陆惠根 俞叶锋 盛建明 胡民结 胡旭琪 潘学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两种颈前人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 

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ACDF)治疗.B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术 

前、术后12个月的cobb角变化情况,评估所有患者的是否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A组、B组术前、术后6 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A组术后12个月的Cobb角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 

中出血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ACDF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曲 度.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相对较少,对患者的创伤更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ACCF,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1t68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issn.1009—7147.2017.06.036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为骨科较为常 

见疾病,亦指多节段不连续或连续的椎 

体后缘出现骨质增生。出现多种病理改 

变(椎间盘变性、突出或形成骨赘),使脊 

髓或者硬膜囊受到多方面压迫,严重者 

可引发脊髓功能障碍。对于单节段或2 

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临 

床方面均已得到统一认识[1】。而对3个或 

超过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 

法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国内外研究 

资料表明 31,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的手术方法,可分为前方人路减压术,后 

方入路减压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减压术 

等方法。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对于脊髓型 

颈椎病应选择直接去除脊髓前方受压的 

方式,而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技术的不断 

发展,前方人路联合减压治疗方式成为 

此类型颈椎病的首选方法。因此本研究 

选取20l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 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O例,分 

别对其行ACDF(前路椎问盘切除减压 

术)和ACCF(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 

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临 

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治疗医师根 

作者单位: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 第二医院 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A组40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 

合术(ACDF)治疗,其中男性23例,女性 

17例;年龄39~72例,平均(54.17+4.68) 

岁。脊髓受压节段:3个节段25例,(C3~ 

C 17例,C4一C,8例),4个节段15例, 

(C 一C,)。B组40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 

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其中男性21 

例,女性l9例,年龄38~71例,平均 

(53.09±3.83),脊髓受压节段:3个节段 

22例(C3~C l4例,C4一C 8例),4个节 

段l8例(C ~C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以 

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本研究内 

容及过程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 

程监督。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为脊髓型颈椎病;②入院前经非手术治 

疗无明显改善者;③影像学检查显示3— 

4个节段椎间盘病变并压迫颈椎脊髓; 

( 可有或无后纵韧带钙化。排除标准: ①伴有颈椎强直患者;②颈椎严重失稳 

者;③骨质疏松严重者;④伴有肿瘤或者 

结核病灶者;⑤伴有心、脑、肝、肾等实质 

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⑥无法耐受手术 者;⑦精神异常者。 

1.2治疗方法:A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 

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全身麻醉,取颈前入 

路,横行切口约7-8cm,逐层显露颈椎前 

体。C臀X线机透视定位后,切除病变部 

位的椎间盘,于椎间隙处应用撑开器撑 开,缓慢操作尽可能将椎间隙恢复至正 

常高度,应用咬骨钳将椎体后缘骨赘、后 

纵韧带和突进椎管的椎间完全去除.去 

除范围需至双侧钩椎关节。然后对椎体 

后缘进行探查并行潜行减压,手术过程 

中并非要求将骨化后纵韧带完全切除. 

以达到减压目的为主。对部分上位骨性 

终板进行刮除处理,取合适的型号Cage 

进行修理,测量其与椎间高度相同后,将 

其置人椎间隙.对其他病变节段的操作 

与上述方法相同.所有病变节段处理完 

成后。用颈前路钛板于椎体前方进行固 

定,闭合切口。 

B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治疗,全身麻醉、颈前入路切口并逐层显 

露至椎前。将病变节段颈椎间盘去除并 

对椎体至后纵韧带椎体后缘骨赘进行切 

除,潜行减压椎体后缘,采用撑开器对颈 

椎高度进行恢复.选取合适长度钛网,减 

压时切除的碎骨填入钛网,然后将钛网 

置入骨槽,处理完成后,采用颈前路钛板 

固定颈前方,闭合切1:3。 

术后所有患者均行抗生素,20%甘 

露醇及神经营养药物常规治疗,术后第 

2 13可在颈托保护下坐立或下床活动。 

术后4周内均配带颈托对颈部进行制 

动.术后4周后可摘去颈托行适当的功 

能练习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 ・l1l0・ 

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6个月、12 

个月的JOA评分问:术前、术后l2个月 

的cobb角变化情况。评估所有患者的是 

否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 

况、cobb角变化通过正侧位、动力位颈椎 

X线进行评估。植骨是否融合的评定标 

准I51:①X线片示椎体与Cage的接触面 

无透亮带存在;②X线片示Cage内有连 

续骨小梁穿过;③动力位x线片示融合 

节段的椎间角改变小于2。或节棘突间活 

动范围小于2.Omm。若行X线检查无法 

判定植骨是否再融合,则可行CT检查进 

行判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O数据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 

料以率(%)表示,采用x 检验进行比较,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浙江创伤外科2017年12月第22卷第6期ZH J J Traumatic,December 2017,Vo1.22,No.6 

2结果 2.1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A组、B 

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0A评 

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尸<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无明显差 

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 

后l2个月的Cobb角明显优于B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 

较、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 

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较好效果的 

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术 

后有2例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2例 

脑脊液漏.无植骨未融合、切口感染、食 

管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 

10%。B组术后3例植骨未融合,1例声 

音嘶哑/吞咽困难.2例切口感染,无脑脊 液漏、食管损伤、气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并 

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P>O.05)。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比较常见,其亦 

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类型,如果无法进 

行有效及时的诊断、治疗,常可发展为不 可逆性神经损害。因此类型损害脊髓.且 

病程发展缓慢,且逐渐加重后,临床表现 

为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及上运动神 

经无损害症状。损害平面以下主要表现 

为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多伴有椎管狭窄,随着前 

后方的压迫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 

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造成了椎管的继 

发性狭窄、增加了对脊髓的压迫、刺激嘲。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是脊 

髓型颈椎病的特殊类型,多发于颈椎下 

段。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对于MCSM,一 

旦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使脊髓 

的功能得到恢复。但目前对MCSM的手 

术入路。仍未得到统一意见【7)。本研究认 

为.手术入路的不同与治疗后的临床疗 

效紧密相关。后路手术为通过将椎管矢 

状经扩大,使脊髓后移,从而使其压迫消 

失。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虽然可能造成 

术后诸多并发症出现及脊髓损伤,但可 

将脊髓腹侧的受压状态消除,对颈椎的 

高度和生理曲度恢复、颈椎稳定性重建 

效果更好。 

本研究对80例多节节段脊髓型颈 

椎病患者分别行ACDF和ACCF进行手 

术治疗。结果显示,A、B两组术后6个 

月、12个月的JoA评分无显著差异,而 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O.05),A组术后12个月的cobb 

角明显优于B组(P<0.05)。本研究认为, 

在ACDF手术过程中。对上位骨性终板 

不保留.与上位椎体一同咬除,可有效扩 

大手术视野及空间、又可完全减压.防止 

轴性症状的出现。术中置入相对较大的 

Cage.然后行钛板颈前路固定,可有效提 

供血液供应,又可维持了椎问的载荷刺 

激,有利于植骨融合。ACCF手术治疗过 

程中.创伤相对较大,造成了椎体的较大 

程度的破坏.应用较长的钛网增加了融 

合范围,稳定性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 

ACDF术式使MCSM的治疗后植骨融合 

率更高圈。 

对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方面,B组 

术中需将椎体及节段进行切除达到减压 

目的,应用钛网植骨、钛板前路固定,虽 

然完全减压,但手术范围增大,多节段手 

术融合长度也逐渐增加,又因钛网无强 

性、稳定性不足易引发钛网陷进椎体内 

并造成颈部活动度下降.颈椎曲度恢复 

效果不佳。A组术中对椎体基本予以保 

留,只将椎间盘及压迫组织切除,无需长 

节段进行减压,术中应用Cage可有效提 

供抗负荷支撑也可改善矢状位平衡,对 

椎间高度的恢复效果较好。另外本研究 

表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前凸Cobb角(。

 B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