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

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

第38卷第5期・学术 Vol 38 No.5 湖南农机 HUNAN AGRICULTURAL MACHlNERY 201 1年5月 May 2011 

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 

邓群英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20000) 

摘要: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有等级制度前提下的以民为本,与“君”相对;西方人本主义则是公民人人平等,是 现代人权的体现形式。尽管两者有差异,但是在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的民本思想;西方的人本主义;异同点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1)05—0211-02 

Confucian thought of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humanistic Comparison 

DENG Qun-yi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Center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20000,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confucian thought of the people is the premise of the people-oriented hierarchy,and”Jun” relative;Western humanism is the equality of all citizens,is the modern form of human expression.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but in economic,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Keywords:Confucian thought of the people;western humanism;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1 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概述 

关于以民为本政治哲学思想,我国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经 儒家继承成了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其强调民众在社会 

生活中的地位,视民众为国家的根本。西周太师姜尚最早提出 

民本的思想,在他看来,“得人”、“得心”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生 

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这通常被看作是先秦民本思想的萌芽和 

产生的标志。经过儒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儒家系统的 

民本思想。例如,孔子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 

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民贵君轻”说;苟子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提倡 

“民水君舟”说。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已渐趋成熟,在秦汉以后的 

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 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内 

涵: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 

量,承认民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的思想:认识 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互 

相制约。经济上民对君根本制约和君对民最终依赖。”由于认 

识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本思想家提出统治者要行“德治”、 

“仁政”的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改良政治,关注民众的物质利 

益 

2 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综述 

收稿日期:2011-03—08 作者简介:邓群英,湖南武冈人,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人本主义”f human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 

tas”,意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 

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被认为是人本主义的 最早宣言。他把人视为主宰万物的力量。把人的感性看作人高 

于一切事物的根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主观能=动.胜。这是古代人 本主义思潮的萌芽。近代人本主义思潮的诞生作为一种系统 

思想人本主义随着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 

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 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现代人本主义 

思潮的发展使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一反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 

传统,夸大宣扬非理性主义,因而又称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 

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 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 

义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强调人 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 

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 

3 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相同 

之处 

(1)是一种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孔子轻天道,重人道。 

人是孔子儒学的出发点,也是《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归宿。 

孔子形成一个“仁”为核心的人本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主张对 

人欲给予正确引导,努力开发民智,挖掘人力的人道主义精 

神。由于认识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本思想家提出统治者要 

行“德治”、“仁政”的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改良政治,关注民 

众的物质利益。

 212 湖南农机 201 1年5月 

对于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的人本主义伦理观而 

言,最重要的是:社会应该让个人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责任去 

选择他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并且付诸行动。人本主 

义还为人人平等思想的进一步提出奠定了基础。人本主义以 

个人主义思想为武器宣扬人生平等。薄伽丘这样宣称:“我们 

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 

赐给的,具备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行。我们人类 

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2)都是在与神学对立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我国殷商时 代的意识是和巫术紧密结合以信奉“帝”为主体的宗教。但周 

代统治者在为本宗族取代商王朝的权利寻找神学根据和总结 

商经验教训时,却提出来“以德配天”的宗教原则,这是一个重 

大的思想转变。在这里,天命是能够体察民情。深藏于社会融 

于人民意志中并有客观标准的道德力量。春秋时期,以封建地 

主阶级思想家的无神论思潮为契机,通过提高现实社会中人 

的作用、地位和价值,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贬低、怀疑、排斥 以至于否定天命论,从而激发了人的理性自觉,丰富了人们对 

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生活的辨证认识,为中国哲学的伦理化和 

政治化倾向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 

度”,这一命题被认为是人本主义的最早宣言。文艺复兴时期 

人本主义观念作为与神本主义相对立的思潮,首先是出于人 

们推翻中世纪确立的“神本位”思想的实际的需要,他们希望 

通过“人本位”思想的提出与“神本位”思想对抗.以唤起人们 

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认识。他们把人视为主宰万物的力量,把 人的感性看作人高于一切事物的根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主观 

能动性。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 

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十 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人本主义的进一步发挥。人本主义 

一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直至 

后来,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本 主义成为西方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不同 之处 

(1)儒家思想重视群体意识和家庭观念;西方强调个人主 

义和宗教作用。儒家民本观是以团体为本位的。这种团体本位 的民本观的根源是儒家对人性的认识。家本身就是一个团队, 

所以可以说需家民本观是以群体为其本位的。 

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 

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是一种个 

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所以也可以 

称之为“契约社会”。这种人本主义与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联 系。西方文化强调对上帝虔诚的信仰。因此,其文化容易使西 

方人注重以自身的愿望、理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并 

不顾及他人、社会的看法,个人对自己负责,所谓“人人为自 

己.上帝为大家”。 

中国是强调家庭的功能,而西方的社会观念是强调个人 

的作用。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团体—医 个人 西方人的社会生活:l团体 家庭 个人1 

框内表示重要的社会活动主体。在中国是通过家庭把社 

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 

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体地位的儒 

家文化.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便是伦理中心主义。 

而在西方,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弱化了家庭的作用, 

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 

人。西方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自然本性和个体欲望的 

合理性基础之上的。它以个人或个体灵魂的幸福、快乐作为道 德基准,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倾向。 

(2)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有等级制度前提下的以民为 本,与“君”相对;西方人本主义则是公民人人平等,是现代人 

权的体现形式。民本思想之中的“民”是相对于“君”而言的,讲 

的是统治者和老百姓上下之间的平衡关系:民本主义只讲皇 权不讲人权,对人民只有体恤、施舍而无权利可言;再次民本 

思想是一种统治术,无论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 

讲“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都是一种统治术略。 

而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 

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人本思想以人本身作为 

出发点和目的,认为人就是最高的价值。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 

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启蒙思想 

家们把以往一切社会形式、国家形式和传统观念,都看作是不 

合理性的,即不合乎人类本性的。他们强调理性是一切现实事 物的唯一裁判者,主张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性国家和理性社会, 

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 

5 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对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1)经济上,将人本管理注入企业文化。中国儒家的民本 

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中蕴含重要的 

管理思想。因此,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企业,它们贯穿其 中的价值观、管理目的和行为准则应该是相通的,只有这样才 

能求得发展和进步。社会是由各个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没有 

人类将不称其为社会。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企业,无员工则无 

企业。将这种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 

使我们对企业经营中人的因素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清 楚地意识到人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 

企业成功之强大推动力。将人本管理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投 

射到现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的架构上,能够凸显 发挥人性的管理特色。这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 

韩国、日本等,运用儒家管理,创造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从 

而造就了“汉江奇迹”和“日本奇迹”。 

(2)政治上,将人本主义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民 

本”思想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部分,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施惠民政策。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证 

明,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德治主张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 

起过极大的作用,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以民为 

本,承认人民是社会和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关注民众的利 

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现代社会,(下转第21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