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现状与创新

浅论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现状与创新

浅论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现状与创新乔 山一、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开展较晚。

在改革开放6年之后的198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了出口信用保险部。

而直到1989年,在财政部设立出口信用风险基金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才开始承接短期业务。

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也开始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虽然两个机构同时在承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但是该项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承保率只有1%左右。

2001年12月18日,即中国被批准加入WT O的1个月后,财政部出资40亿元,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口信用部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合并,组建了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 中国信保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成立之后的短短9年间发展迅速,承保金额由2002年的27.52亿美元跃升至2009年的1166.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70.78%。

而这7年间,每年增长率的最低值也达到了34.03%。

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的潜力以及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中国信保目前的主要产品已经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担保业务。

主要提供的服务有融资便利、应收账款管理及商账追收、资信评估服务以及国家风险、买家风险和行业风险评估分析等。

截至2009年底,中国信保拥有海内外信息渠道84个,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外企业信息数据库覆盖近700万家企业信息。

二、创新型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尝试在这8年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不断尝试推出各种新型保险产品。

用以保障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提供因劳务所在国发生政治风险、巨灾以及境外雇主违约等所造成的损失风险的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海外风险保险 ;用以保障银行在买入应收账款后收汇安全的 出口信用保险(银行)保险单 、 出口信用保险(福费廷)保险单 ;作为传统统保保单延伸的 中小企业综合保险2.0版 等产品相继推向市场。

同时,中国信保为很多客户提供了量身打造的产品,例如为义务小商品城打造的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 、为上海金山区企业定做的 金山信保平台等。

与此同时,中国信保积极与银行展开合作,经营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业务。

以付款交单(D/ P)、承兑交单(D/A)、赊销(O/ A)、信用证等为结算方式的出口合同,均可以在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前提下申请银行质押融资,从而加速出口商的资金周转。

截至2009年底,中国信保的合作银行累计达121家,其中,中资银行76家,外资银行45家,全面合作银行达到43家。

中国信保同时利用自身海外渠道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企业提供商账追收、出口未收汇海外调查、海外破产债权处置、法律咨询服务和业务培训等在内的增值服务。

三、现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与隐忧(一)覆盖面尚可,但行业、地区间差异明显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国一般贸易出口的渗透率已经由2000年的2%上升至2008年的6.5%,而在2009年,通过完成国家下达的 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率,建立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 这一任务,渗透率创纪录地达到了18%。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间、地区间渗透率差异明显,例如光伏行业的渗透率已经达到45%以上,而同为中国信保重点支持行业的纺织业的渗透率却始终不容乐观。

(二)政策性业务缺乏法律规范独家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目前在经营政策性业务的同时,也经营了大量的商业性业务。

我国对于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没有明确的法规进行规范,仅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第53条中提及: 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

由于信保的产品没有明确界定是否为政策性,如果客户与信保对于信保的产品产生纠纷时,在适用法律等方面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

(三)保费水平仍较高出口信用保险总承保金额中,短期险往往占到50%以上,但短期险的费率却始终偏高。

信保成立7年来费率只有过两次普遍下调以及数次个别险种的微调。

两次普遍下调分别为2002年下调10%和2008年下调30%。

其中,2008年30%的下调属于政策性下调。

经过这两次下调以及数次微调,短期险最低费率已从最初的1%左右降低到了0.5%左右。

初期的高费率严重地阻碍了出口信用保险的推广,使得纺织业等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出口信用保险望而却步。

而之后,虽然基础费率得以大幅下降,但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率,仍然处于1%左右这一水平。

例如中国信保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发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 中有70%、80%或者90%的赔付比例,而不同的赔付比例项下的保险费率,分别为0.8%、1%和1.2%。

可是,小商品出口的利润率本来就不是很高,这一保费水平无疑会在挫伤投保积极性的同时,导致高风险标的的汇聚。

(四)爆发性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实现了保费、保额、渗透率等各项指标的爆发性增长。

2009年5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提出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率。

建立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

中国信保制定了 840计划 ,将相关指标下达到各分支机构。

此外,2008年进行的短期费率下调30%、中长期费率下调10%,对于2009年保额的增长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且在部分地区,例如浙江,政府在2009年对投保企业实行了保费补贴。

浙江还设立了一个3000万元的出口信用保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

省级财政对省级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资助达到了50%,对市县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资助为10%。

然而,这种政策的主要效果毕竟只是短期的。

(五)在部分地区仍不能被很好地认识、接受出口信用保险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宣传力度仍不足,例如在2009年全国平均渗透率达到18%的情况下,浙江省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虽然也同比增长了161.4%,但是只占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4.1%。

而中国信保已在浙江设有两家分公司及多个营业部,用通常的眼光来看,已十分重视浙江市场。

但如此低的渗透率也直观地反映了出口信用保险在浙江被接受、采用的程度。

(六)对中小企业缺乏支持力度中国信保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而对于承保中小企业的业务则十分谨慎。

即使承保采用的也是 统保 这一传统方式,没有针对不同结算方式、企业特点的细化定价,这种情况使很多企业不愿投保。

但是,在加入WT O 后的2004年7月2日,随着修订版 对外贸易法 的实施,中国的外贸经营权审批制改为了备案登记制,众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了外贸经营当中。

与那些原本就有外贸经营权的大企业和外贸公司相比,他们经验更为不足,因此也更需要中国信保的参与和引导,积极帮助他们防范风险。

目前,信保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对于投保企业的每一个客户在一定期限(例如120天)内限定一个保额(例如20万元)。

而在很多时候,一个客户一张订单的价值就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

考虑到申请额度的周期较长,出口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冒险接单,然后再分批出货,力争在拖延的这段时间内申请到追加的额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出口信用保险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趋势的思考经过20余年的推广,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目前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2009年保险渗透率的激增,从一个角度上也说明国内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青睐,先前十余年渗透率的低下只是由于费率、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及出口信用保险优势的宣传力度不足。

而目前中国商品出口结构正在发生转型,出口地区也在不断变化。

南美等新兴市场已被国内企业逐步开发,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形势下,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的紧迫性,也在日益增强。

WT O禁止国家对出口进行直接补贴,而且中国的出口退税税率在2009年前呈现的是一个逐年降低的趋势。

2009年,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出口企业的打击,国家四次上调出口退税税率。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种被WT 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促进出口手段,应当获得政府更大的重视。

在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与中国相关出口企业长期合作的海外合作伙伴都出现了资金问题,部分甚至直接宣布破产,这也导致部分国内企业出现了 有单不敢接 的情况。

这对于中国信保而言,其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与机遇相伴而来的也是挑战。

2009年,中国信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结构中新兴市场占了49.8%,而在承保金额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为512亿美元、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1.2%与223.6%。

机电产品的激增,主要是受国家 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 要求的影响,主要为电力、电信、铁路、船舶、矿冶的成套设备出口,而出口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这些地区的政局,较之北美与欧盟传统市场而言并不稳定,同时市场监管等方面也不是很完善,存在更大的风险。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则主要存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风险。

中国信保如果能够抓住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机遇,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配套政策,合理控制相关风险,必然能够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

五、促进出口信用保险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一)积极推进产品创新,细化产品定价近几年,中国信保推出了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新型产品。

这些产品虽然存在费率过高等问题,但是由于不要求统保又较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考虑到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大多数还是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并且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事实,为了更好地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笔者认为,在下一阶段应当在现有的区分出口地区的基础上,考虑通过区分结算方式等手段,进一步细化费率。

通过区分费率的手段,鼓励企业针对不同客户使用不同结算方式。

此外,信保在推广 统保 的同时,也应当更多地构建类似 金山信保平台 的新型投保平台。

目前,在我国东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经营出口业务。

信保可以通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为特定地区的某个行业构建一个出口信用保险平台,并在平台下开发2到3个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产品,采用一单一保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相应区域内销售。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地区企业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与政府一起从多角度推广出口信用保险金融危机已经让很多地区的政府与企业意识到了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性,浙江省政府甚至设立了3000万元的信用保险补偿基金用以鼓励企业参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