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音乐作品侵权问题研究

我国音乐作品侵权问题研究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我国音乐作品侵权问题研究

【摘要】音乐,作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物质享受,在社会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历年来不断的音乐选秀节目,比如《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等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作为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介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我的歌声里》一曲最早也是出现在网络歌曲里面,随后被李代沫唱罢便出现了版权的问题。此后,我国音乐版权问题才适时的重视了起来。那么,音乐侵权到底是怎么界定的,什么样的会造成侵权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音乐版权 音乐作品侵权 法律保护 1绪论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对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阶段的娱乐活动逐渐增多,需求量急剧上升,同时也有诸多的音乐著作人被埋没,在这种环境下,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秩序对于现阶段的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版权问题是音乐问题中最为普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如何认定以及处理侵权问题,任重而道远。 音乐作品知识产权的侵害,对于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无辜的迫害,更是打击了音乐著作人的积极性,拉低了音乐的创新与传承,音乐人没有得到创作应有的回报,创作出经典歌曲,一首费用顶多几千块,而演唱者却能够获得丰厚的利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润,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广大音乐人不得不放弃对音乐梦想的追求。这样一来,创作者的精力也会变得有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不严厉打击音乐作品的侵权行为,不更好地保障音乐创作人的合法权益,会让更多的音乐创作人失去创作的信心,音乐界将会陷入更加艰难的局面,因此,我们必须要严厉打击音乐作品的侵权行为,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本应该有的权益。 2侵权理论研究 2.1音乐作品的知识产权 2.1.1表演权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包括现场表演权和机械表演权。所谓现场表演权,也称为活表演,是指演员直接或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公开再现音乐作品。机械表演权则是指借助录音机、录像机等技术设备将自然人的音乐作品表演公开传播,即以机械方式传播作品的表演。使用录放设备公开播送录有表演的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都属于机械表演,如宾馆、饭店、火车车厢为顾客播放音乐等。音乐作品的表演能给著作权人带来经济利益,因此,表演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表演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著作权人可以自己表演或授权他人表演其作品;二是著作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表演其作品。表演者必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才能使用他人作品进行营利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性演出。当然,为了平衡著作权人与大众的利益,对于音乐作品,法律也规定了免费表演,这种情况下,表演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但是,免费表演应为非营利性表演。 2.1.2广播权 广播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大体包含了以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以有线方式向公众传播以及用其他设备向公众传播广播作品的权利。德国虽然将广播权分为了播放权和再现电台播放权,但其包含的内容与我国的广播权相当。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通过广播权的实现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因此,对广播权的保护可以有效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广播权的内容也包含两部分:一是著作权人可以自己广播,也可以授权他人广播并获取报酬。二是著作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允许而广播其作品,除法律规定外,擅自广播的行为均构成侵权。 2.1.3传播权 音乐作品著作权人享有以表演权、广播权以及网络传播权为主要内容的财产性权利。作品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使用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各国从不同角度建立各自的分类标准。无论如何分类,只要是利用音乐作品进行营利性活动则应将此权利归属于音乐作品著作权人。因此著作权人应当有权决定是否发表以及如何发表这一成果,而且还应当使他们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有权要求获得由于作品的利用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其次,精神财富的创造与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果人们想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就必须保证让这方面的投资有利可图。若使用者在不支付适当报酬的情况下使用了无形财产,对投资者来说他们的行为就是不当的攫取。再次,创作活动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这种创作活动应当得到奖励和支持。最后,智力创作成果的使用把社会上的人们联系起来,并超越了民族、种族、等级和时代的界限。 2.2音乐侵权分析 2.2.1侵权的界定 关于音乐作品的侵权行为的认定,我们除却了对于作品之间的专业性的对比之外,其他的关于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认定也需要参照我国目前的侵权行为法。从传统的民事侵权法律责任的理论来看,承担侵权责任必须四个要件,即具有侵权行为,具有侵权损害结果的存在,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侵权者主观方面具有过错。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则构成侵权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 2.2.2侵权形式分类 通过参照文献与自身的不断总结,侵权形式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种方式: (1)剽窃他人成果 不拥有著作权的其他人通过一定方式复制音乐创作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人的受法律保护的“思想表达”,并且以自己作品的方式公之于众。剽窃行为意味着剽窃人通过复制的方法将他人的作品占为己有。这种复制行为可能是全部复制行为,也可能是部分复制行为。这种行为不仅给音乐创作者带来了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损害,同时也侵害了听众的利益,造成听众的误认。 (2)盗版音乐的贩卖 在盗版仍然猖獗的今天,盗版唱片实际上侵犯的就是音乐作品的复制权。这样的侵权形式,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由于侵权行为比较明显,所以比较容易区分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3)肆意使用的侵权 无论是作为编辑的背景音乐还是作为网络空间音乐,这一系列的都属于肆意使用上面的侵权。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侵权主要是指一些超市、商场、宾馆、饭店、酒吧等公共场所在公开播放音乐作品时,并未获得相应的著作权人的授权或许可,从而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这些地方所播放背景音乐是为了起到营造舒适氛围的作用,从而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时感到精神上的愉悦,进而倾向于在这些经营场所内进行购物、消费,虽然从直观上看起来,这些场所的行为并非是直接依靠播放的背景音乐来获得营利,但其依然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3音乐侵权问题研究 3.1侵权认定方式研究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根据不同的侵权问题,需要有不同的认定方式。同样,需要专家以及普通听众的认定。 3.1.1专业认定 专业认定主要包括专家认定以及政法机构(法院)等专业机构的认定。在诸多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音乐作品的侵权行为,双方当事人往往会借助于某些著名音乐家或者高等知识学府中的音乐专业的老师、教授等对涉案的音乐作品进行专业方面的分析比较,并给出相关的专业意见。 3.1.2大众评审 “大众评审”是近年来在音乐节目中新兴的词条,主要是指普通听众的认定方式。在我国,由于绝大多数的法官不具有音乐专业方面相关的知识,所以在一般的音乐作品侵权案件中也只是作为普通听众的代表,他们往往只在歌曲涉嫌比较低级的抄袭时才能发挥判断主体的作用,即两首歌曲之间的相似度非常之大,如被指涉嫌侵权的歌曲与被侵权歌曲在旋律、节奏、和声走向、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方面都几乎相同,会被普通听众认为是同一首歌的情形,只要随便一听,便能确定两者之间存在抄袭的成分,从而形成侵权。 3.2侵权认定标准研究 3.2.1国外侵权认定标准 国外对于侵权类安检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美国作为相对自由的国度,侵权案件的处理自然是相对成熟。他的评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判标准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综合考虑接触原则和实质性相似原则两个因素。这一程序主要是依据案件处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对这一案例处理方式也进行了详尽的学习。所以,了解美国关于音乐作品的侵权认定标准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侵权案件,我们需要知道其著作权侵权成立的两个条件:(1)拥有有效的著作权;(2)抄袭作品的原创性部分。 3.2.2国内侵权认定标准 国内对于侵权的认定方面发展还比较滞后,其中对于侵权的认定可以拿之前的《敖包相会》与《月亮之上》的法律案件来加以说明。 首先法院会确认著作权人的身份,确认被控侵权人接触到涉案作品,这两点法院相对容易认定。而认定过程的核心――构成整体或部份实质性相似,却是比较困难的。在对其“雷同”认定方面。争议的焦点往往集中于作品的相似度上,作者最闪光的独创性的体现不只在旋律一方面。而对音乐作品实质性相似的认定,对于法院来说显然是个困难的任务。认定工作一般由法院委托音乐界专业人士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法院会将其作为判决的重要依据。而对于受当事人委托出具的鉴定说明,法院一般仅将其作为参考。 在这类案件中,由于原被告双方作品的整体或局部的实质性相似十分明显,双方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声称被侵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 / 1 权一方的作品或涉案片断,与民间音乐的“源头”之间的差异是否构成独创性,如果法院认定独创性不足,来自“源头”的内容过多,则该作者将不能对涉案曲段享有著作权。而涉嫌侵权一方则属于对处于公有领域的民间音乐进行合理使用,不承担责任。而如果法院认定该作品具有足够的独创性,同时两作品构成整体或局部的实质性相似,则侵权一方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侵权和抄袭行为必须受到遏制,否则这种投机获取暴利的情况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专心创作的音乐人,也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最后将动摇音乐行业的根本――生产创作能力。著作权作为无形财产,其侵权认定标准完全有别于一般的民事案件。音乐是作品的一种类型,是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之一。但它并不像商标、专利侵权那样有保护其著作权的量化的标准,许多音像侵权官司更多的是靠法官的裁定。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法官本人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必然会产生裁判不公的现象。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著作权法有关音乐侵权标准的相关立法,量化音乐侵权标准是保护音乐著作权的当务之急。 3.3侵权的保护 3.3.1国内侵权保护 我国相对应的法律条文形成比较缓慢,国内的音乐作品能否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关键是看其是否达到著作权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