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新思路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新思路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新思路
万安中学:昌丽梅
关键词:英语听力 问题 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
外语教学中听说教学远远落后于读写教学,很多学生学习的还是“哑巴英语”,即只具备阅
读和写作的能力,听说能力则很落后。实际上听说能力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
发展。高考试卷中听力部分比重较大,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对教
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仍然是“呈现题目
-听录音-对答案”的陈旧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还有可能会挫伤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呢?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普遍问题:
1、听力姿势不端正。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于趴着听,有的托
着腮帮子听,有的闭着眼睛听,也有的玩着笔听等等。学生的这些过于放松的听
力姿势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导致无法有效地捕捉听力材料的关键信息。很多
信息可能会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却无法作短暂的停留。

2、缺乏“动脑动手”的习惯。听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是靠听觉来
领会语言信息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和理解信息的几个层
次的快速心理活动。所以在听力过程中,面要对纷繁复杂的听力信息需要做到耳
到、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但其实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边听边记、边听边算和
边听边猜的习惯,脑海中闪现的信息会随着录音的结束变得模糊,以至于无法作
出准确的判断。

3、遇到听力障碍,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不少学生在面对较难的听力材
料时很不自信,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紧张害怕的负面情绪,伴随着一些消极、不
良的自我暗示,譬如:“这可怎么办啊?„什么都听不懂„考试不及格会„”这
种顾虑重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真实听力水平的发挥,很多原本完全能够
听懂的词句都变得陌生起来。如果这种情绪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排遣而任其蔓
延开来,那最终这场听力练习只能是草草收场。
4、看得懂,却听不懂。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普遍反映很多词汇听起来耳熟,
却一时想不起来它们的中文意思,等到老师写在黑板上才恍然大悟。往往一个单
元的词汇背下来,老师抽背或默写的时候却一脸茫然,无法将词汇的音、形、义
统一起来记忆。

5、薄弱的语言文化知识。学生的听力能力会受到其本身的语音、词汇、语
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的制约。有些学生不注意学单词时的正确发音,对英语标准
发音掌握不好,也不留心语气语调,从而无法准确地辨音和会意;有些学生没有
扎实的语法功底和词汇积累,所以对于结构复杂、概念模糊的句子容易产生错误
的理解;有些学生平时阅读范围窄,对于题材广泛、涉及面广的听力材料缺乏背
景知识的了解。因为语言基础差,又没有很好的文化积累,学生容易对听力材料
中谈到的问题表现得不知所措。

二:针对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本人谈一谈自己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的
实施的一些做法。

1、精选听力材料。
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被别人认为首先应该遵循“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一
个原则,不盲目追求听力的难度和深度。毕竟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阶梯式的进步更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2、有意识、多角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
(1)强化语音。要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掌握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
辅音连缀,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连读和语调。要让学生多接触辨别语音、
语调的听力练习,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注意口语的特点及不同语调的
含义,消除语音上的障碍。

(2)听说读写相结合
a.听说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主动、积极地组织学生利
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来表达自己。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分
钟的课前自由演讲,并且就学生的发言向其它学生提问;还可以就听力训练中的
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全班轮流做简短的发言等等。

b.听读结合。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忆中迅速统一起来,减少
判断误差。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半小时边听边朗读英语磁带的习惯。开始时可以看
着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最后凭语感独立与录音
同步朗读。

c.听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听写起步时可以
听写一些基本词语和简单句型,进而听写课文的缩写,最后听写与课文难度相当
的文字材料。

(3)扩大阅读。听力的好坏往往与阅读有关。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避
免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只要能在限时之内抓住中心,了解大意,捕捉住重要细
节即可。阅读速度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节奏的加快,这样在听时能跟上正常读速的
英语。同时,不同内容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语感,了解英美文化及篇
章结构,弄清它们的思维方式,了解它们的风俗。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补
充一些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和我们国家的差异,让学生逐步了解异域的
风土人情。例如:英美的餐桌礼仪、不同的交通规则、英美的节日等等,从而促
进听力的提高。

(4)掌握技巧。听力训练是时间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
理解和判断并做出反应。面对篇幅较长的对话和语篇,单纯靠大脑记忆材料的细
节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生能借助手中之笔边听边用简明的词语或符号记录会对
其回忆所听材料的细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其理解问题和确定正确选项
提供可靠的依据。记录下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信息,抓文
章的开头与结尾的句子,想方设法捕捉主题和关键语句。在听前先浏览练习测试
题的供选答案,从中预测听力材料可能的内容与体裁。对于一些含蓄的问题,要
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并注意英语的背景知识与习惯用法,
在必要时用排除法来剔除不可能成立的答案。听长句时要抓住主要成份。“抱住
西瓜,再捡芝麻”,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
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3、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三心”。
(1)信心。信心的缺乏是影响听力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听力练习中教师应该
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愉悦的听力环境,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
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
定,宽容地对待他们所犯的低级错误,逐渐增强他们对听力的信心。

(2)细心。在听力方面要取得长足的进步离不开细心二字,细心体现在听力后
对于笔记中出现的生词、谚语、习语的整理,对于听写中出现的拼写错误、理解
错误的纠正与总结。

(3)恒心。恒心是练就超强听力能力的关键。
总之,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
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正确的听音与阅读方法,训练快速
的语感反应,运用熟练的听力技巧,丰富背景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全面提
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另外,听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它需要学生日
复一日的量的积累,更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对“质”的严格把关。相信有了质和
量的双管齐下,学生迟早会冲破听的障碍,在英语世界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中学生课外听力情况调查研究[J].今日科苑,2008(6).
[2] 黎少芬.培养预测意识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J].教学与管理,
200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