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供需关系的不平衡、生存成本的提升及政府力量的介入,
使得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这主要体现在员工工资水平的提
高、社会福利投入的增加两个方面。面对此种情况,一方面,企业
必须在法律允可范围内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保证
利润点的维持;另一方面,国家应更好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帮助企
业在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短缺的情境下实现生产的维持与发展。国有
煤炭企业作为对劳动力依赖程度较高的开采、能源产业,更应该与
时俱进,从制度优化与实践调整中寻找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有效对
策。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结构性短缺;对策分析
一、前言
从世界范围看,所有市场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劳动力
成本上升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积累初期也曾享受低廉劳动
力成本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成果。随着工人薪资意识与国家民主政
治的发展,劳资双方在工会组织的协调下才能较好的处理成本提升
所带来的矛盾。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
展的最重要促进因素之一。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整体经济发展水
平的提升以及工薪阶层在劳动力价值观上的觉醒,中国的劳动力成
本自2004年以来持续上升,已成为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经济
的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劳动力成本一般分为直接的工资支出及社会保障支出两大主要
部分。近年已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其应对策略问
题,认为经济持续发展、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劳动
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原因。下文将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供求关系、生
存成本及政府力量来进一步讨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具体原因,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交错状态下,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
原因有诸多方面。劳动力成本不仅是生产领域的四大主要成本之
一,同时也是社会产业链当中的一种变量,其商品属性决定了我们
需要从市场环境和国家宏观制度环境中寻找价格上升的动因。
1.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
既然劳动力成本是建立在产业链上形成的一种变量,那么供求关
系就成为其价格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04年以来,随着出口
贸易的持续攀升,对劳动力消耗最大的制造业经历了大规模的产业
升级与常态规模扩张。
一方面,基础性产业的常规劳动力需求持续走高;另一方面,技
术含量较高的制造领域也同样需要大量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从
质和量上对市场上的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与此同时,市面上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却出现结构性短缺的状
况。随着计划生育的持续推行,我国有效劳动力的输出持续呈现下
降趋势。不仅高新技术制造领域难寻拥有专门技术的劳动力,常规
的低技术性劳动力岗位也同样出现短缺情况。从2007年至今,珠
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的用工荒一直延续。这种供求
不平衡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
2.劳动力的生存成本
作为个体的劳动力不仅是劳资协议下的行为主体,同时也是存在
于社会网络中的活动体。因此,经济环境变动对劳动力个体生活成
本支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国家一直通过政府调控确保通货膨胀
处于正常水平,但仍旧无法抑制各类生活物资的价格增长。与此同
时,医疗、教育成本的提高,同样对作为生存个体的劳动力提出新
的挑战。
劳动力生存成本的大幅提高,迫使雇主必须提升劳动力报酬的资
金投入。在生产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直接物质投入的增加,
无疑也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3.有形的手:政府的调控力量
以上我们讨论劳动力成本之时,更多的是针对直接的劳动力工资
成本而言。但劳动力成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社会福利
成本的提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工薪阶层社会福利保障
意识的增强。国家越来越注意从制度设计上确保落实劳动力的社会
福利待遇。
一方面,党和政府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
济发展速度而不断的提升,确保了工薪阶层的基本权利。而这种硬
性制度的推行,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标准调整薪酬体系,这在无形中
增加了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投入。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
的社会保障进行配套。若从个体角度观察,社会保险、失业保险、
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数量并不是很大,但从整体上观之,则
形成了数量巨大的支出。
政府力量的介入,促使企业必须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而调整劳动
力成本的投入。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必须承担起
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重任,确保员工权益的实现。
三、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对策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供求关系、生存成本及国家行
为构成了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对此,我们不仅继
续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与升级,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有效转型。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三方
面努力。
1.宏观制度改革策略
正如很多研究者早已指出的,目前中国仍处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
济交错的时期,纵然市场经济已经是国民经济的绝对主体。然多年
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能根本解决,因此市场失灵
与政府失灵的状况市场发生。反映在劳动力成本变化上就是供求关
系并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为此,我们必须在宏观上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对劳资双方的
权益进行有效规范。首先,要继续推进工资和福利制度改革,确保
作为劳方的普通工薪阶层具有应对生活成本持续提升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总体趋向,引导企业实现产业升
级。其中,应坚持内需拉动经济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内销服务制度,
引导企业以国内市场为基点向外扩散,同时配套施行产业结构的升
级。
第三,必须对医疗、教育等关乎百姓生活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制
度约束,让作为普通人的员工具备降低生活支出的制度性平台。
通过国家在宏观制度上的完善,在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
确保在法律框架下实现工人薪资、福利待遇的稳步提升。
2.市场调控策略
如前所述,劳动力成本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类商品,其价格
的变动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因此只有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有效调
控,方能从根本上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一,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各类组织对劳动力与就业岗位进行
优化配置,确保有效人力资源的高效对应。其二,企业应通过内部
培训等方式,促使原有员工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做到与时俱
进,降低员工流失频率,实现自我“供血”,从而节约劳动力招募
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第三,国家通过对参与就业人员进行定期培
训,使得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基本技能有所提升,从而在劳动力
供给上实现量与质的有效结合,解决劳动力的供给问题,降低行为
成本。
3.产业升级策略
除了国家调控与企业自我调整,我们还可以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对
劳动力成本提出有效对策。产业升级是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向。面对不断提高中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只有依托现有资
源,通过不断整合实现产业的升级。这对有效应对劳动力成本提升
有以下帮助:
第一,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及制度的优化,促使生产效率的
提升不再只是依赖一元的粗放式人力投放,而是透过严格的培训,
促使有限的人员借助相应系统工具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从整
体上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二,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调整一定区域内的差异化用工,
降低劳动力输入的同质性,从根本上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结构性短
缺,从而缓解因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的矛盾。
四、国有煤炭企业的应对举措
1.煤炭国有企业的用工特点
煤炭国有企业作为能源工业,其在制造业产业链条中处于动力源
位置。只有能源供给充足,相关产业方能去的持续发展。而煤炭国
有企业在用工方面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矿源开采需要大批具有
一定技术但又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煤炭加工产业又需要数量
庞大的技术性专门人才。这种基数大、质量层次区分明显的用工特
点,促使国有煤炭企业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时必须采取更加灵活
的措施。
2.煤炭国企的应对策略
首先,作为国有企业,煤炭生产厂商必须切实落实国家相关的社
会保障制度,从改善员工福利角度实现用工的准确性,提高生产效
率。
其次,煤炭企业应当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内部培养,从生产实践中
“生产”出一批可以胜任新生产技术研发的内部人员,以自我升级
的形式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投入。
第三,应完善薪酬制度,根据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及成绩来对不同
梯级员工待遇进行合理化配置,激励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完成自我调
整与优化,促进企业的整体升级。
总而言之,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今后国家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
客观现实。这一趋势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从制度优化、
市场供给和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应对,以确保新时期下经济的
持续、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1]辛永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j].价格月
刊2010.2.
[2]卓俭华 朱训伟:当前中国用工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经济与管理2011.7.
[3]纵 飞:成本上升背景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
时代金融2011.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