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专业:06高级文员 姓名: 学号:
摘要: 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然而严重的环境问题盘根错节,并困扰着中国经济的深层发展。农
产品市场及食品出口等受到很大的冲击。这迫使我们必须走生态农业,生态林业,进行绿色产业原料基地
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深加工,实施三绿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
费)的道路。为此,要把发展绿色经济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
正文:
一、绿色经济产生的背景:
人类文明驶入工业化的轨道之后,人类对提高物质生活的贪婪追求,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与破
坏,使得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环境对发展的强制约束作用,使得环境
问题已被急迫地提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高度上来。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实现人类文明
的可持续发展,被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已被国际社会广泛地认同。作为
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的绿色经济于是成为全球化大趋势。
与此同时,加入WTO与世界市场接轨以后,我国面临着世界绿色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保护消费者
利益运动和保护生态平衡运动的压力,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需求剧增,国外绿色产品的竞争,以及政
府规范化立法的压力等等。在国际间合作与经济贸易活动中,各国利用关税和传统非关税方式来限制进口
的余地已经很小,代之而起的将是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
要手段和高级形式。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
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
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如果中国不突破“绿色壁垒”的挑战,加入
WTO,实质上我们仍然被WTO拒之门外,更严重的是,可能自己的国门向WTO敞开,但是自己的商品
却出不了国门,进不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反而充斥的是发达国家价廉物美、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商品。
二、绿色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绿色经济,就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经济把保护环境、
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因为绿色经
济是节能降耗经济,而节能降耗的过程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过程,又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
效益的过程。所以绿色经济要求在持续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
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三者统一效益的最大化
1.绿色经济是经济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相统一的持续经济
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双重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二是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前者是人类及其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
类生命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后者是人类及其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双重的关系构
成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过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对基本矛盾的运动表现为经济增长与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的矛盾。生态环
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再生产愈来愈
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再生产。也就是说,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再生产,决定着现代市场经济的
运行方式和基本方向。
2.绿色经济是在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竞争与生态竞争相统一的持续经济
生态竞争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环境经济学意义来说,绿色贸易壁垒的核心是通过“最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从而“实
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绿色贸易壁垒符合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则,有其建立的客观
必然性。当然,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措施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和承受能力超过发展中国家,必然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一种环境压力。二是由于这些标准和措施具有隐蔽性
强、技术要求高、灵活多变等特点,有些国家蓄意制定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
环保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目的。这就是生态竞争。
现代市场竞争模式已从单一的市场竞争模式向市场竞争与生态竞争“双重竞争”模式转变,一些发达国
家,如美国甚至选择了生态竞争优先于市场竞争的战略,大打贸易环保牌,要求世贸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
更为严格和苛刻的贸易环保法规,提升对外贸易的环保标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竞争的失败者。
3.绿色经济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并最大化的持续经济
传统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是矛盾的,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付出昂贵的生态和资
源成本,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限制经济发展。而绿色经济把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
统一起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绿色经济要求在持续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在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三者统
一效益的最大化。
三、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1.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
并且节能低耗高效的产品。绿色产品要求企业尽量节约资源,选择适当或替代的原料,采用更合适的工艺
流程、有益于环保的包装材料,或是简化某些工作程序,以回归自然,因而绿色产品的生产必然要增加产
品的成本。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绿色产品以其高品质、高附加值而成为21世纪的市场新宠。
2..绿色消费 所谓“绿色消费”,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以
满足生态需要为基本准则,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宗旨,以有利于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为标准。它主张“适
度”消费,既对自然资源“适度”利用,又以获得人类的基本需要为标准,反对高消费。绿色消费不仅能够满
足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态需要、消费安全和健康,而且能够满足子孙后代的生态需要、消费安全和健康。它
是人类21世纪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它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3.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是指产品和服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有利于
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兴产业。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应用性、发展的持续性获得了人类的普遍欢迎
和各国政府的积极扶植,发展势头迅猛,效益可观,必然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
4.绿色认证 绿色认证是指产品符合绿色技术标准,获得绿色标志。例如德国的GS认证,欧盟的“CE”
认证等。获得绿色认证表明该产品具有“绿色”品质,符合环保要求,从生产到使用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对
环境无危害。绿色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实施绿色包装,
开展绿色营销,获取绿色认证,是21世纪纵横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果不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在未来的
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
5绿色经济制度 绿色经济制度就是绿色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一系列绿色规则和绿色考核指标的制度
框架。其实质是建立生态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一体化的经济制度,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规范
经济行为和考核经济绩效中去,从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绿色经济制度的构建是一项涉及范围
十分广泛的、极其复杂的、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必须迅速构建绿色GDP制度。众所周知,传统
的GDP核算没有把自然资源存量及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失纳入统计之中,忽视和扭曲资
源环境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在这种假定之下,GDP成为富裕的标志,从而诱使人们单纯地
追求经济产值和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衰竭,形成经济增长中所谓的资源“空
心化”现象。加速绿色经济制度创新,应建立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在内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绿
色GDP取代传统的GDP体系,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纳入现行统计制度并与经济有机结合。
四、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实现形态及形象概括,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实施生物资源开
发创新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巩固提高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的少污染或无污染
产业,在所有行业中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清洁生产,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现在这个经济发展的
新时期,可持续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绿色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