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促进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省促进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2.3万吨,远景储量超过400万吨,进入全国前三位。全省的稀土为中钇富铕型,铕、钇、钕、镝、镨等含量高,是稀土磁性材料、节能灯、显示屏、激光晶体、储氢合金、工业陶瓷等必须的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加工及应用产品的稀土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拥有稀土矿山开采企业6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3家,发光材料、储氢合金、激光晶体等稀土材料的发展已居全国前列,高性能磁性材料、永磁电机已进入开发阶段。由于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稀土资源的开发管理,坚持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较好地保护了稀土资源,避免了稀土行业粗放开采、应用开发滞后的状况发生,为全省稀土行业高起点、高集中度、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仍存在稀土矿山无证开采、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稀土应用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全省稀土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2

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切实加强全省稀土行业管理,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全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以应用开发为重点,着力延伸稀土产业链,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推进全省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福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生产、研发、应用基地,实现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确保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源、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中,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优化稀土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府在制定规划、规范运作、协调利益、提供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引导、推动作用。 2、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吸收相结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全省稀土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要途径,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增强稀土金属、稀土应用产品的研发能力,促进稀土后续产业 3

发展,发挥自主创新对做大做强稀土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3、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在稀土开采环节,要大力推广使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稀土元素采选率高的原地浸矿工艺,全面取缔池浸、堆浸工艺。在稀土分离和冶炼环节,要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提高污水循环使用次数和废渣的综合利用水平,打造一批具有现代装备和先进工程化技术的绿色企业。 4、产业重组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整合稀土资源,加快稀土企业兼并和联合重组,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通过企业联合重组,结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三)发展目标 用2年左右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资源无序开采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产业集中度达到90%以上;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到2015年,全省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形成储氢材料、发光材料、永磁材料、催化材料、新材料五条稀土产业链,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稀土分离10000吨、磁性材料9000吨、发光材料3000吨、储氢材料5000吨,并形成稀 4

土永磁电机、节能照明器件、大功率电池等应用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格局,稀土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高附加值深加工及应用产品产值占80%。龙头企业稀土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进入全国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前列。三明和长汀稀土工业园成为中国海西稀土材料生产和应用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创机制,进稀土资源整合 加强稀土资源的整合,结合我省稀土产业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统一分配”的原则,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龙头企业开发资源,多县产矿、集中分离,利益共享”的稀土开发管理机制,统筹全省稀土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提高稀土资源的产业集中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产业开发投资,调动资源所在地的积极性,促进稀土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 (二)抓龙头,形成大企业发展格局 支持大型企业以资本、技术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在大力推进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资源集中度。重点推进我省稀土产业龙头企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钨”)开展全省稀土资源企业的合作重组,以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统筹资源,形成以稀土资源开发、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以 5

及下游应用产品研发生产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进入全国稀土行业领先行列,建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产业发展格局。 大型企业要发挥在资源统筹、技术、资金、研发团队等优势,引领省内稀土企业参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开发,树立福建稀土产品品牌形象,根据发展需要主动参股支持园区(基地)企业,做大做强全省稀土产业,共同发展。 (三)铸链条,提升资源的附加值 加快稀土关键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按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要求,引导和组织稀土生产应用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大力开发稀土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新技术和应用的研发。引进一流的行业人才和科技成果,解决稀土开发应用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重点增强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抛光等稀土新材料、应用产品、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研发能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保持福建省在稀土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引进国内一流的稀土研发机构在我省建立研发平台,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 加快产业链延伸发展。重点延伸发展具备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储氢材料产业链(镍氢电池及其应用产品)、稀土发光 6

材料产业链(节能照明器件、新型显示等)和稀土磁性材产业链(永磁电机和电机应用产品),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快稀土新材料(激光晶体、抛光粉、催化剂陶瓷等)和稀土中重合金材料(稀土金属、稀土钢铁、稀土铜合金等及零部件或器件)应用产品的研发。 (四)集约化,建设稀土工业园 贯彻落实《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快三明和长汀稀土工业园建设。所有稀土资源必须进入园区集中分离冶炼,形成稀土采矿、冶炼分离、加工及应用产品开发完整的产业体系。两个稀土工业园形成分工、协作、互补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大型企业要在统筹全省稀土资源开发和基地建设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从投资强度、产业规模、产业分工、企业注册地、股份分配等方面兼顾资源所在地地方利益,共谋发展大局。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稀土园区要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稀土研发生产基地。 (五)重持续,强化节能减排 1、降低能源消耗 稀土冶炼分离、金属冶炼项目,应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有完善的节能措施,能源消耗须达到《稀土冶炼产品能耗》 7

(XB/T801-93)一级标准(在《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出台后按其标准执行);稀土金属冶炼项目,电流效率须大于85%。 2、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离子型稀土矿选矿回收率达到75%以上,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处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项目,从混合稀土到单一富集稀土化合物,稀土总收率大于92%。稀土金属冶炼直收率大于92%。 3、加强环境及生态保护 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保竣工验收、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的液态、气态、固态污染物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新建和现有企业分别自2011年10月1日和2012年1月1日起执行《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开采稀土矿产应严格执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障金制度,根据“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编制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管理 1、严格稀土行业准入管理。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装备、生产规模、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 8

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等必须达到《稀土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结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淘汰离子型矿堆浸和池浸工艺、淘汰1500吨(REO)/年以下稀土矿山开采项目、2000吨(REO)/年以下稀土分离项目。稀土行业必须严格执行《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稀土行业环境风险评估制度。 2、加强稀土指令性开采和生产计划的监管。实施严格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编制、下达和监管制度。省国土和工业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稀土开采和生产指令性的统计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指令性计划的统计工作。稀土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统计制度,认真做好开采、生产和销售台帐,及时向省国土和工业管理部门报送指令性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 3、提高稀土出口企业资质门槛。稀土出口企业必须符合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环保标准等要求。对存在从非法渠道采购产品出口及其他严重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等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二)开展稀土行业治理整顿 1、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超控制指标开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巩固稀土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成果,加大稀土勘查开采监管力度,严格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加强对重点稀土产区的联合监管。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