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问题调查报告小组成员: 刁宇阴晓依莫泉万祥王应明夏光睿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一、在是否信仰宗教问题上: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人选择了不信仰,而只有15.38%的被调查者选择信仰宗教,其余的被调查者则是半信半疑或者是说不清楚自己的状况。
而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被调查者在回答“不信仰”时十分干脆,而在回答“信仰”时则显得有点犹豫,并且回答“信仰”的大多数是来自少数民族的同学或者是国际友人。
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宗教在广大中国学生中还有存在的可能和空间吗?就调查情况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宗教这个东西还是没什么兴趣的,也基本不会产生信任,也更不用说到信仰了!!!分析原因,我们觉得有如下几点:1、环境因素:我们的大多数被调查者是汉族人,在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中,我们几乎很少能够看到宗教身影的存在。
并且与少数民族以及国外人相比,我们的父母、家长以及亲人里面也很少有信仰宗教的人,因此,在从小的大环境里,我们一直没有过这个宗教意识!!!而对于少数民族以及国外人来说,他们几乎是从小就开始接触与宗教有关的一些东西,宗教也是像一颗种子一样从小种在他们心中,这就直接影响他们日后对宗教问题的看法2、教育因素:在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里,宗教一般是与迷信放在一起,这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宗教就是迷信。
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一直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于是,自然而然的,大家都会形成一种错觉:我们要学习科学,反对迷信,反对宗教。
3、政府政策:国家对宗教采取的是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宗教活动则是“三自”方针,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并没有鼓励或者是激励大家信教的成分,相反,给人的感觉是政策有点紧!!!这也导致一些大型的宗教活动也无法更好的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考虑到这些东西后,我们就一致认为信教与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以及文化共同决定的,具有历史性!!!我们还大胆预测:随着科学的普及打的社会、家庭环境的逐渐变化,宗教将会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直至消失!!!二、在信教的主要原因问题上:统计数据显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分别是: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家庭因素影响其次则是追寻自己的信仰,受境内外传教者影响。
而“社会上宗教活动影响”以及“遭遇过人生挫折”这两项则没有人选择。
由此我们分析宗教对于信教人而言存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提供一个精神寄托和一份心灵的安慰。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信教的第二大原因也可以作为我们在上一个问题中的预测,即:随着科学的普及打的社会、家庭环境的逐渐变化,宗教将会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直至消失!!!三、在是否了解所信仰宗教的基本知识问题上:统计数据显示居然只有9.62%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了解”,而高达75%的人的回答是“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
由于这个问题我们是主要调查采访的信仰宗教的人,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令我们大吃一惊。
之后我们迅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个分析是:这个是由信教原因决定的。
在上个问题中,我们分析了信教原因的数据,其中最主要的是“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家庭因素影响”我们认为,在这两个主要原因的影响下,一些人仅仅将宗教当做一个精神寄托或者是心理安慰,因此他/她就不会去过多的关注于那个宗教本身的基本知识,宗教对于他/她而言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而在家庭因素影响下的人则主要是仅仅由于家人信教,宗教也跟着信,真正关于宗教的知识也不会去过多了解,信教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是他们的一个有点盲目的跟随!!!从而在这些信教的人群中,真正了解所信仰宗教的基本知识的比例就很少。
四、在宗教对自己影响的问题上:调查结果如下:从图上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宗教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宗教对人的影响很大,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说明在我们周围,大多数人都没有受宗教的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在中国,大部分人都没有宗教信仰的。
所以,这样的结果也是在情理之中。
现今很多中国人说到宗教信仰,就觉得很敏感。
其实,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不会大规模信仰某些宗教的。
当然,有些宗教比如道教,佛教在中国流传很广,但也没有象西方历史上那样信仰的那样疯狂虔诚。
因为在传统中国社会,宗教从来没有说是凌驾于统治阶级之上的。
而在古代西方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宗教都凌驾于统治阶级之上,有相当长的时间里至少跟统治阶级平起平坐。
只有俄罗斯的东正教比较特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但在传统俄罗斯社会里东正教的地位是很有影响力的。
而中国传统社会的佛教,道教对中国皇权来说只是一个地位很低下的没有多少政治影响力的服务工具而已。
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的自由,开明。
西方的一些宗教对中国人影响开始多起来,有些中国人有些忧虑。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很难对中国人有多大影响。
以西方基督教为例,早在中国的唐朝,基督教就流传进来了。
当时基督教的一支教派传到了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当时的中国人称为景教。
想想看,当时唐朝的中国人都没有让基督教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现在的中国人更自由了,也不必担心西方基督教会对中国怎样。
而且,即就是传了进来,有很多人信仰。
也不会对大多数中国人造成多少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对这些传进来的宗教都不会象古代西方人那样把宗教运动搞的那样疯狂虔诚,发动宗教战争。
现代的中国人就更不会了。
因为中国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有宗教信仰的传统社会。
中国人绝大多数人也不会象西方那样为了宗教信仰而完全脱离现实利益社会。
所以,中国人对宗教信仰是不会感兴趣的,宗教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小。
另一方面来说,一直默默无闻的道教清静无为,佛教与人为善,儒家谦虚谨慎的思想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是中国人的行为处事当中却是无形中是与其相合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了中国人传统的一部分,我们不用信教,因为我们本身的传统习惯就是我们的信仰,尊重我们的传统就是尊重我们的信仰。
五、在对信教问题的评价上:调查结果如下图:在说明宗教的影响之前,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世界上三大宗教的思想:基督教认为,人在现实物质世界是有罪的,而现实世界也是有限的,人的肉体和人生是短暂的,最终都要死去,但人的灵魂则要永存,世界末日迟早会到来。
人死后其灵魂将根据生前的所作所为由上帝决定上天堂或下地狱,这叫末日审判。
你这个灵魂只要做过坏事了,不管你肉体是用什么方式灭失的,寿终正寝也好,暴毙他乡也好,你的灵魂终究逃不过末日审判的。
佛教讲的是轮回,鲁迅笔下的那个祥林嫂早已告诉我们她的看法了。
“祖上积德”和“缺八辈子德”是深受佛教影响的中国人在得到好处或遭受灾祸时常说的话。
说白了,就是你做了坏事,下辈子是要遭报应的,或者,你这辈子积了德,下辈子就会好过的。
一个轮回解决问题,不存在永世不得翻身的顾忌。
伊斯兰教呢,讲的是现世现报,早先做了坏事,只要你不再做了,晚年净身潜心念经,就可以让灵魂升天,死后照样到天上过好日子去。
还有更加方便的捷径,你看看麦加那些争先恐后朝靓的人们吧,去过之后,你不但无罪了,你还是个受人尊敬的人呢。
首先是对宗教总的看法:一、宗教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理念(不是理论),是感性的东西,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一分析它就完了。
所以说它应该更像是信教人员的一种期望和寄托。
二、信仰一个宗教既不是一件伟大的事,也不是一个可耻的行为,因为人人都有幻想和期盼的权利,人人也都有不去幻想和期盼的权利。
三、不信教的人谈论宗教,或者信此一宗教的人谈论另一种宗教,是危险的,我今天就是在冒险,因为我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某某主义信仰。
从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四成的人认为宗教有助于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成多的人认为信教只是个人的私事、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
这是由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信教的传统决定的。
多于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清楚,他们并没有接触过或者深入了解过宗教。
六在是否赞同“人是离不开宗教”的问题上:从三维饼型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人是可以离开宗教信仰的,其实我们从平常生活中就能得到结论,就是一般人都在忙着自己的快节奏的生活,大家都忙得甚至连信仰的时间都没有了,另外另一个起决定性的因素是,本身信仰宗教的人比较少,加之没有一定的宣传人员,宣传路径或设施,所以大多数人甚至都没接触过宗教这个东西,所以又一半左右的人觉得宗教信仰是空的,也就是挺正常的了。
七、在对宗教的认识上:篇二: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摘要】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具有端正的信仰观念和必要的法律素养,我们知道信仰强调个人对于其信仰事物的极度相信和尊敬,信仰要求人们放弃对信仰对象的怀疑和批评,而绝对地尊崇和服从信仰对象,是个人的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具有正确的法律信仰和个人信仰,要求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就自己,服务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未来现实一、关于开展大学生信仰的调查1、调查目的信仰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化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影响最深的一代。
为了掌握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找出影响我校学生信仰及其相关特征因素,进行了本次调查。
2、调查对象广州在校大学生3、调查内容大学生对信仰的认识;对宗教信仰的认识;现实和理想。
4、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网上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0份二、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比较:我们调查主要涉及到当代大学生自身信仰状态,对信仰的看法,把什么作为自己的信仰,以及是那些自变量影响了我们信仰的相关特征因素等方面。
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理度解程度1、你是否有信仰,可以是宗教信仰或者是一句话:a.是(113)b.否(37)2、你有没有对信仰进行过思考:a.很认真的思考过(24)b.或多或少的思考过(96)c.从来没有(20)信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对于信仰这一概念的领会程度直接反应大学生信仰的现状问题。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信仰的思考程度方面,总体状况比较好。
在调查的对象之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有信仰,占学生总数的80.7%,而没有信仰的仅占19.3%。
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示曾经对信仰问题进行过相关思考,占学生总数的70%,其中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占学生总数的14.9%。
当然,这种较好的总体情况是大学生生理与心理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常熟阶段的明显表现,也符合人类的心理发展(青年阶段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现象)但是由于信仰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所以在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17.1%的表现曾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