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证明课件.ppt
图1
图2
图3
自主证明
图1
解:
图3
解:
自主证明
图2
定理: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那么
a2 b2 c2. a
c
b
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为:Rt△ABC中,∠C=90°,
则 a2 b2 c2.
勾
股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 下半部分称为“股”.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1. 已知Rt△ABC中,∠C=90°,若a=2, c=5,求b.
2. 在Rt△ABC中,∠B=90°,a=3,
b=4,求c.
A
B
C
即: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SA+SB=SC
3.由上面的条件可知,这三
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1
和2,那么刚才的面积关系可
以用一个等量关系式来描述
2
吗?请你写出这个等式.
SA+SB=SC
12 12 ( 2)2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腰长 不是1,而是其他数,还会有刚才的 结论吗?
直角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 c有没有等量关系呢?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2 三个正方形A,B,C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追问 由这三个正方形 A,B,C的边长构成的等腰 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 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B
A
C
2. 请你计算这三个正方形的 面积,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数 量关系?能否用一个等式表 示出来?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本课重点:勾股定理 的证明及深刻理解 Zx```xk
数学家曾建议用这个图作为与“外 星人”联系的信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 见 过 这 个 漂 亮 的 图 案 吗 ?
一般三角形
两个锐角互余.
三个内角和是180°,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赵爽根
据此图指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红色)可以如图
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 (黄
色).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起
到了重大的作用,其证明方法据
朱实
说有400 多种,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继续研究,或到网上查阅勾股 c 定理的相关资料.
黄实
b (b-a)2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如图,在Rt△ABC中,∠C=90°,∠A、∠B 和∠C所对的三条边分别是a、b、c.
求证:a2 b2 c2.
请先用手中的全等直角三角形按图示进行摆
放,然后根据图示的边长,选择其中一个图形, 分析其面积关系后证明.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那么
a2 b2 c2.
1.成立条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
2.公式变形: a2 c2 b2 , b2 c2 a2;
b
c
3.作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长, a
求第三边长.
(注意:哪条边是斜边)
感受数学文化
这个图案是公元3世纪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
a
初步应用定理
练习1 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225 A
144
80 A
24 B
A 8
17
初步应用定理
练习2 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 边形都是正方形,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分别 是12,16,9,12.求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
B
A
C
D
E
初步应用定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分成若干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不断地分下去,就可以得到一 棵美丽的勾股树.
Z```x```xk
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都是这样的呢?
根据表中 数据,你 得到了什 么?
A
A的面积
C B
B的面积
C A
B
C的面积
左图
4
9
右图
16
9
SA SB SC
(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a、b和斜边长c 来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C A
B
C A
B
SA SB SC
a2 b2 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