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E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启示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科学,因此本文在借鉴cb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要求,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些方法和框架。
关键词:cbe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02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而言(简称“产业计划”),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和实施条件是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
因为“产业计划”项目旨在培养促进湖北省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10年入选湖北省教育厅第一批“产业计划”项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cbe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1 cbe模式概述
cbe是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简写,即能力本位教育,始创于美国,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职业必备能力的教育模式。
cbe 教育模式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应以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为出发
点,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
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产业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要求学生具备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策划能力。
2.1 操作能力
即基本技能,包括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基层岗位从事工作的技术能力。
因为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之初都要从基层做起,所以技能是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要求。
因此实际操作能力即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求。
2.2 管理能力
即胜任管理岗位的综合能力,包括决策、计划、协调、沟通、组织、控制等基本职能。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路线为基层员工——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成为管理者是旅游人才发展的目标,所以管理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
2.3 策划能力
即胜任旅游相关职业岗位的专门能力,包括旅游企业活动策划能力、会议策划能力、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能力等。
这是旅游人才发展的一个路径,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都亟需具有策划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策划能力是“产业计划”项目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3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旅游人才市场供需错位的现象让很多高校思考实践教学环节的
改革问题,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
3.1 实践教学比重偏小
尽管多数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尤其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能达到30%的都极其罕见。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体系中比例过小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教学模式应多元化,如到旅游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认知实习,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将面临的就业环境和专业学习要求;在模拟实验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到具体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巩固和提升职业能力等。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停留在校内,只有毕业实习环节在校外进行,多数是与人力资源匮乏的旅游酒店合作,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很难全面地培养旅游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
3.3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投入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现在大多数高校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在增加,因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改善,而且旅游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热情也在高涨,合作的重点是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
地,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但软件建设的投入与硬件相比却显得严重不足,包括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的编写等,都与实践教学的实质要求相去甚远,主要原因在于认识和投入不足。
3.4 实践教学管理落后
尽管实践教学在逐渐得到高校的认可,实践教学条件也在逐渐改善,然而实践教学管理却非常落后。
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科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校外毕业实习管理更加松懈,多数高校只派老师将学生送去实习单位,之后均由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员工化管理,而专业老师对学生几乎没有指导,学校除了例行工作事务之外对学生也几乎没有管理。
这让学生感觉他们只是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一个学生。
4 cbe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启示
4.1 理解能力本位教育的实质
cbe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能力培养为本,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充分理解能力本位的实质。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就业面广、就业岗位多的特点,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产业计划”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重点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能力本位实践课程模块,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
4.2 重视旅游企业和学生的参与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本质是适合旅游市场的要求,因此人才培
养规格和培养路径的确定必须咨询旅游行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见,通过校企合作,调整实践课程的设置,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实现旅游人才供需平衡。
cbe模式的特色之一即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实践教学的方式还应了解学生的诉求,设计既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又促进学生成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4.3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需要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围绕三大能力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实践课程内容与培养能力要求之间密切相关,内容设计符合职场标准,不滞后于市场的要求。
4.4 强化教学方式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依靠灵活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场所来实现。
如管理能力应在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操作能力应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地练习、实习形成;策划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创新项目训练、策划活动比赛以及参与导师资源规划项目等方式提高。
4.5 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与旅游产业行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应如此。
cbe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结果反馈的及时性,其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具有借鉴
意义。
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科学的评价。
5 结语: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认知实习、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习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四部分。
专业认知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非常重要的环节。
安排新生到企业参观,通过直观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对本专业和就业方向有总体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认同。
课堂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工学结合,体会工作和职业。
校内实习实训是顶岗实习前的必备环节。
为保证“产业计划”项目人才培养的质量,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了3d导游实训室、旅游酒店和旅行社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购买了旅游资源规划、旅游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教学软件,用于校内实训。
顶岗实习是学生集中半年以上的时间到旅游企业实习,由职业经理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成绩考核。
实习学生和其他员工接受相同的工作任务、相同的评价方法,以此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标,为毕业后正式步入职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亚章.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
电力教育,2009,(4).
[2]苏志平.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想与研究[j].商场现
代化,2007,(12).
[3]张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8).
作者简介:马晓红(1979-),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区域发展,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张新平(1968-),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