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高作业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登高作业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安全却没过多强调。

求、质量标准也没有。工人没有明确分工,混岗作业 。

在高10米、长48米的料棚周围的施工现场干活,没有架子,也没
有安全网,安全带又没地方挂.缺少安全措施。
二、事故原因——管理原因
领导不够重视 不按照严格的安全管理程序开展工作 安全管理无制度 领导层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内容:
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要首先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掌握必备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
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 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进行复查,有效地消防事故隐患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二、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存料大棚东坡沿檩焊缝开裂,3名工人一齐 从高处坠下,1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人也 摔成了重伤。
二、事故原因——间接原因

危害因素识别不到位。副厂长孙某强调要加速造建进度,对施工 这次施工,不仅没有具体的安全措施,甚至连设计图纸、工艺要
“3·19”高处坠落事故案例
2007年3月19日,某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在对某 油田即将投入使用的第二部ZJ70DB26钻机进行售后安装服 务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事故经过
2007年3月6日,某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接到大庆 钻井一公司的传真,要求派人对即将投入使用的第二部
3月19日,负责钻机售 后安装指导工作的邓某、 孙某搭伴作业,邓某未系 安全带、戴安全帽但未锁 定、未穿劳保鞋(穿旅游 鞋),钻机处于卧装状态。 下午17时45分左右,两人 在配装二层台风动绞车的 1寸主气路管线时,邓某 不慎失足从井架二层台位 置处(距地面高度约4.7m) 坠落。事故发生后,该机 械公司服务人员在井队的 配合下,于18时20分将邓 某送到肇州县人民医院抢 救,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 死亡,肇州县人民医院确 诊邓某死亡原因为颈椎损 伤。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事故经过

宝鸡市技术开发区某花园A栋建筑为19层(地下1层,地上18层),
建筑面积2.3万m2。由宝鸡某花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中建某局四 公司承包施工。于1999年11月开工,至2001年8月底竣工。 2001年7月26日中建某局四公司世纪花园项目班子开会研究有关工 程收尾工作,其中安排7月29日拆除该工程东侧的物料提升机。会后, 该公司副经理直接安排工人,在提升机拆除之前,利用其吊篮升降 方便进行落水管的安装工作。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三、经验教训
1、对新员工必须加强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作业过程
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2、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3、要加强对相关方的监督与管理,对相关方的违章行 为要及时予以纠正。 4、对新设备的安装必须按照说明书进行。
北京造纸厂高处坠落事故案例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二、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搭设的梯子未进行可靠的固定,倾斜失稳,导致在梯 子上面的工人坠落
二、事故原因——间接原因
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采用不合理的现场搭设梯子攀登方案.
工人在无详细技术方案、未采取足够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现场搭设梯

二、事故原因——管理原因

在县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而伤亡。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二、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丁某某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不安全因素缺少足够的认识, 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在施工环境较差的情况下, 以手支撑背向爬梯,不能准视落脚点,造成了本次事 故的发生。 两个作业面高差近8m,设置的交通梯没有采用规定的 护笼,基本近于垂直安放,不合理,也不安全,利用 此梯子上下十分危险。
2、邓某在实施作业时,未与井队取得联系,擅自登上
井架,违犯宝石机械公司《现场服务人员要求》、《钻
机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钻机试验工HSE作业
指导书》的规定;
3、高处作业时未设专人监护并携带物品行走。
二、事故原因——管理原因
1、售后服务人员与井队的协调不够、外出服务人员的
培训教育不够。 2、对劳务派遣、短期用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3、钻机组装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高处作业无现场监 护和协调人员。 4、近年来,该机械公司产能建设不断扩大,生产任务 繁重,虽然连续三年获得了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先进企 业”,但在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和麻痹大意思想。
项目部对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对现场安全隐
患认识不足
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三、经验教训
采用合理的攀登方案,如采用结构牢固的工具式梯子,并进行固定。
现场搭设临时设施需编制详细的技术方案,并审批后实施。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按照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要求,及时完善施工现场通道、爬梯等设施的安
全防护。加强对各种危险作业的安全警示和安全提醒

深圳市深湾花园工程施工高处坠落事故
2005年10月5日,深湾花园工程施工现场 ,防水施工人员坠落至地面死 亡1 人 。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事故经过
2005年10月5日,深湾花园工程施工现场,因别墅坡屋顶 小窗渗漏,防水工程分包单位派工人进行补漏作业。因无法 直接爬上别墅屋面,工人便在别墅二层露台往坡屋面外檐搭 设上屋用的竹梯子。约13时50分,正在搭设的竹梯子突然失 稳向露台外侧倾斜,站在梯子上的伍××从竹梯上坠落至地 面死亡。坠落高度约8米。
1982年11月12日,北京造纸厂发生了一起死亡1人,重伤2人的伤亡 事故。这是一场没有安全措施的施工酿成的悲剧。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事故经过

1982年初,北京造纸总厂为了盖职工宿舍,决定迁建三号存料大
棚。造建任务由一家金属结构厂承包。后来,金属结构厂因嫌造纸 总厂清理现场速度太慢,便中止了承包合同。造纸总厂决定自己承 担这项工程,由主管基建工作的副厂长孙某负责。10月中旬,孙某 在布置造建任务时,强调要加速造建进度,对施工安全却没过多强 调。设备科副科长贺某接受任务后,连个安全会也没开,就让工人 开始施工了。在施工中,孙副厂长一次也未到过现场。 这次施工, 不仅没有具体的安全措施,甚至连设计图纸、工艺要求、质量标准 也没有。工人没有明确分工,混岗作业。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二、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邓某在与孙某配装二层台风动绞车的1寸主气路管线时, 不慎失足从井架二层台位置处(距地面高度约4.7m)坠落, 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间接原因
1、邓某安全意识淡薄,登高作业时未系安全带、安全
帽系带未锁定、未穿劳保鞋(穿旅游鞋);

该公司管理混乱,没有必要的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因领导不重
视而流于形式。如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查验收 制度,日常的检查维修制度,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制度,工人上岗前 的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等。本次事故的发生暴露 了该企业以上制度的缺乏和不落实,以至发生重大事故不按规定上报, 由群众反映后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三、经验教训
1、严禁违章指挥
2、安全措施
到位 3、对设备各部件按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制作和 验收
爬梯高处坠落事故
2004年6月6日,××项目部现场安全员丁某某到右岸导流洞进行现场巡 视,从8m高的垂直爬梯上滑倒,坠落在已安装好的边墙钢筋网立筋上
内容:
二、事故原因——管理原因
内容: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三、经验教训
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要贯穿于施工作业的全过程。对参与施工作业的每一个员工,要扎实有成效
地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熟悉、理解、领会、掌握施工作业现场的环境、安全操作规 程和安全操作要领,要规范地遵循安全技术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二、事故原因——间接原因

二、事故原因——管理原因

对编制的施工方案没按程序审批;如此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垂直运
输设备采用了非定型产品,且由施工企业自己制作,既不按规范进行
设计和绘制施工图,又没按规定装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而公司技 术负责人不审核,工地使用无验收,冒险使用,表现了该公司技术管 理上的薄弱,承担如此高层建筑的资质不够,急待提高素质。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
三、经验教训
事故经过
2004年6月6日,××项目部现场安全员丁某某到右岸导 流洞进行现场巡视。9时50分左右,丁某某在3#支洞与主洞 交叉口背对爬梯向主洞行进时,不慎脚底踩滑,从8m高的垂 直爬梯上滑倒,坠落在已安装好的边墙钢筋网立筋上。钢筋 插入体内约30cm致伤,虽经多方奋力抢救,但因伤势过重,
事故经过
在高10米、长48米的料棚周围的施工现场,没有一组脚手架,没有一 片安全网,安全带没地方挂,就由二人拽着。工人们在上面干活,如履 薄冰,如临深渊,胆颤心惊。有的工人怕危险,不愿上。贺副科长的办 法是:“上面活有上面活的钱,下面活有下面活的钱。”当工人提出安 全要求时,贺某也未予理睬,这一切都在孕育着一场悲剧. 11月12日下 午13时30分,存料大棚东坡沿檩焊缝开裂,3名工人一齐从高处坠下,1 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人也摔成了重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