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多元解读文本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属课题研究的前测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了解一线教师对文本多元解读的了解及应用能力的现状,为下一步开展语文文本多元解读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2、了解一线教师之前文本多元解读的基本情况,听取一线教师对文本多元解读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提升教师对文本多元的把握、处理能力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对策,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参照与决策。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调查过程: 1、设计调查问卷。试题有单选和多选及论述题两种类型。调查对象为一线语文教师。 2、分类统计整理。发放问卷30份,累计回收问卷30份,共获取有效问卷30份,然后对上述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汇总,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调查教师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有效卷30份,其中教龄为10年以上,20年以下共有15人。教龄20年以上7人。10年以下8人。 (二)调查结果: 1、您认为要构建有效语文教学课堂最关键的是( )。 (1)正确解读文本教材60% (2)多种教学手段10% (3)主动探究、合作发现的教学方式20% (4)发散思维,多元解读文本10% 2、您在阅读前习惯进行(多选题 ) (1)关键词句解读 60% (2)语篇结构解读50% (3)观点主旨解读 70% (4)拓展解读 40% (5)多元化解读 30% (6)其它20% 3、您认为多元解读文本教材的标准有哪些?(可多选)( ) (1)作者原意 50% (2)学生需要40% (3)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目标60%(4)编者意图 30% 4、您在解读文本教材时,经常对照哪几条标准?(可多选 ) (1)作者原意 50% (2)学生需要40% (3)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目标60%(4)编者意图40% 5、平时,您是怎样使用教学参考书的?( ) (1)不用,搁置案头 (2)很少用,只在遇到困惑时参考10% (3)经常用,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30% (4)几乎离不开,没了教参不知道怎样备课 60% 6、备课时搜索网络资源,您利用的最多的是( )。 (1)教学设计 40% (2)不同人对此文本的解读10% (3)写作背景、作家介绍等 10% (4)他人教学案例、反思 40% 7、拿到一本新教材,您首先会做什么?( ) (1)读目录,然后研读第一课15% (2)直接研读第一课15% (3)将课本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研读第一课20% (4)将课本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研读第一单元,最后读第一课 50% 8、刚开始解读一篇课文,您常常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可多选 ) (1)当作教师,我读的是教材,挖掘教学内容50% (2)当作普通读者,我读一篇文学作品,享受阅读愉悦30% (3)当作学生,站在学生角度读课文,揣摩学情 30% 9、解读文本时,您能把握住每篇课文的文体吗?( ) (1)每篇都能 85% (2)有时能,有时不关注文体5% (3)几乎不关注文体特点 (4)关注,但本身对文体知识了解不多10% 10、每读一篇文章,您都会关注文章题目吗?( ) (1)会,一开始就读题目,并停留设疑琢磨70% (2)会,一开始就读题目,但不停留思考28% (3)一扫而过2% (4)忽略题目 11、您平时是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 ) (1)独立概括17% (2)独立概括再与别人的概括对比80% (3)不概括,直接参考他人3% (4)不概括,也不知道怎么概括 12、读完课文,您能独立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与用意吗?( ) (1)能独立发现60%(2)借助参考书提示,能发现36% (3)不思考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4)思考,但对谋篇布局的知识了解不多 46% 13、平时解读文本,您用的最多的方法是(可多选 )? (1)咬文嚼字,推敲字词句20% (2)寻找文本的空白与矛盾处17% (3)查阅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其它相关作品,知人论世13% (4)没想过什么方法,反复读,跟着感觉走。3% (5)以上方法有意识地相结合 50% 14、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平时会有意识地读整本书来丰厚自身低蕴吗?每学期一般读几本?( ) (1)读,10本以上15% (2)读,5-10本35% (3)读1-4本50% (4)几乎不读 15、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对自己的独立阅读情况满意吗? (1)满意 87% (2)不满意13% 16、在实践中,您有没有觉得哪些比较有效的多元解读教材的策略?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精选: A、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B、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可从以下“四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2.抓住文本主旨 3.抓住人物形象 4.补充文本“空白” (三)结果分析: (1)教师解读文本专业素养和能力 1.教师对构建有效语文教学课堂的关键问题的认识 调查表明,一线教师有60%的人认为正确解读文本教材最关键,30%的人认为多种教学手段和主动探究、合作发现的教学方式最关键,只有10% 的人认为发散思维,多元解读文本最关键。 2、教师对多元解读文本的专业认识 调查表明,一线教师有90%的人对文本解读的认识不够全面,只停留于文字表面。80%的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能力尚可,但仍缺乏独立性,离不了教参及教案。由此表明,教师的理念要深化,能力要提升。 3、多元解读文本的情况调查 40℅的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30%的教师是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10%的教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20%的教师会从两个以上角度出发考虑。80%的教师会抓住文本的题目及字词进行揣摩;其中有60%会根据教学目的进行适当选择。而在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时,80%的教师采用了独立概括与别人对 比相结合的方法; 17%的教师能够独立概括;3%的教师不概括,直接参考别人。 3、教师多元解读文本的深度与广度 在解读文本时,会有43%的教师会对每篇课文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究;有57%的教师则只会对表现手法明显的课文进行关注。 而解读文本时,13%的教师使用最多的方式是查阅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及其它相关作品;20%的教师采用最多的是咬文嚼字、推敲字句的方法;17%的教师采用最多的是寻找文本空白与矛盾出的方法;50%的教师对以上几种方法有意识的进行了结合。 (2)自我评价及困惑 1、教师对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评价 87%的教师对自己独立解读文本并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较为满意,只有13%的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满意。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文本多元解读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3)书籍阅读情况 在日常工作之余,有35%的教师每学期有5到10本的阅读量;50%的教师会有1到4本的阅读量;而只有15%的教师阅读量会在10本以上。由此可见,阅读量偏小,教师文学底蕴有待加深。 四、调查结果总结 1.对课本多元解读价值与意义认识不到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标也把阅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我们老师虽然认识到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也对文本多元解读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也愿意进行实际的操作,但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他们对多元解读的认识还不全面,因而众说纷纭,各行其事。 2、过度依赖教参和名师教学设计,缺乏独立思考 调查中发现,许多一线教师对教参和名师的教学设设计过度依赖,认为他们的设计就是最好的,往往采用拿来主义。而忽略了备课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要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多元化解读文本,做到胸有成竹。 3、阅读量太少,自身底蕴不足,多元解读不深入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极为重要,必须做到“要给学生半桶水,自身至少要有一桶水”。现实中,多数一线教师阅读量偏小。而作为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如果文学专业知识学习不够,自身文化底蕴欠缺,那么是无法独立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 4、阅读时间少,多元解读缺少时间和精力 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大部分一线语文教师根本没有对文本多元解读的时间和精力。升学大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无法保证语文教师有系统,有精力和时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5、有效策略: A、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在教学中,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B、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可从以下“四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从基本字、词、句入手解读,力争有个正确的初步认识,为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抓住文本主旨,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尝试概括主旨。 3.抓住人物形象,用辩证的方法,从多角度认识和分析人物,力求对人物有个全面认识。 4.补充文本“空白”,在作者有意“留白”的地方多加思索,深入探究,结合前后文的内容,用自己的思维将“空白”补充完整。
附: 关于教师多元解读文本现状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老师们: 你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我们课题组将就文本多元解读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诚邀您参与本次调查,以下问题请如实作答。(这次调查只针对个人平时教学。) 您的年龄( ) 所教年级( ) 参加工作时间( ) 1、您认为要构建有效语文教学课堂最关键的是( )。 (1)正确解读文本教材 (2)多种教学手段 (3)主动探究、合作发现的教学方式 (4)发散思维,多元解读文本 2、您在阅读前习惯进行(多选题 ) (1)关键词句解读 (2)语篇结构解读 (3)观点主旨解读 (4)拓展解读 (5)多元化解读 (6)其它 3、您认为多元解读文本教材的标准有哪些?(可多选)( ) (1)作者原意 (2)学生需要 (3)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目标(4)编者意图 4、您在解读文本教材时,经常对照哪几条标准?( ) (1)作者原意 (2)学生需要 (3)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目标(4)编者意图 5、平时,您是怎样使用教学参考书的?( ) (1)不用,搁置案头 (2)很少用,只在遇到困惑时参考 (3)经常用,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4)几乎离不开,没了教参不知道怎样备课 6、备课时搜索网络资源,您利用的最多的是( )。 (1)教学设计 (2)不同人对此文本的解读 (3)写作背景、作家介绍等 (4)他人教学案例、反思 7、拿到一本新教材,您首先会做什么?( ) (1)读目录,然后研读第一课 (2)直接研读第一课 (3)将课本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研读第一课 (4)将课本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研读第一单元,最后读第一课 8、刚开始解读一篇课文,您常常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可多选 ) (1)当作教师,我读的是教材,挖掘教学内容 (2)当作普通读者,我读一篇文学作品,享受阅读愉悦 (3)当作学生,站在学生角度读课文,揣摩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