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处理

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处理

6期

2009年

11月中 氮 肥

M2

SizedNitrogenousFertilizerProgressNo1

6

Nov.2009

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处理

谭 伟

,吴小刚

(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滕州 

277527)

[中图分类号

]TK2291

6+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9932(

2009)

06-0047-03

[收稿日期

]20092

042

14

[作者简介

]谭 伟(

1980—)

,男

,湖北宜城人

,助理工

程师。1 情况简介

我公司

2#

HG2

130/91

82

LYM20型循环流化床

锅炉于

2005年

5月点火试运行。

2007年屏式过

热器下部同一位置发生了

6次爆管事故。现场勘

查发现

:锅炉管外径涨粗

,同一管屏<

42mm×

5mm锅炉管涨粗后外径达

44~

49mm不等

,这

是长期过热进而高温蠕变的显著特性

;管壁没有

明显减薄

,爆管处破口呈厚唇状(如图

1)

,破

口断裂面粗糙、不平整

;破口附近有众多平行于

破口的轴向裂纹

;管外壁氧化皮较厚

,较脆

,易

剥落。对该锅炉管取样送山东大学材料学院进行

金相分析

,结果显示金属组织完全球化。按照

DL438—

2000《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81

7规定

:合金钢锅炉管外径蠕变变形大于

21

5%时应及时更换。该屏式过热器已于

2008年

3月大修时全部更换

,大修后的

2#

锅炉已运行近

24000h,负荷

100t/h左右

,运行情况较好。

1 爆管处形状

2 锅炉屏式过热器超温爆管原因分析

HG2

130/91

82

LYM20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内部悬挂布置

4片屏式过热器

,每屏装有

22根锅炉管

,规格为<

42mm×

5mm,材料为

12Cr1MoVG,管屏间距

1200mm,下集箱标高

+20960mm,上集箱标高

+36410mm。设计蒸

汽进口温度为

400℃

,出口温度为

485℃。炉膛

风帽处标高

+4500mm,炉膛高度

28500mm。

根据锅炉原始开车及近

3a运行、改造记录

分析

,屏式过热器爆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1 减温水量不够

,导致屏式过热器超温

该锅炉共设计

2级混合式喷水减温器

,屏式

过热器在低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之间。设计一

级减温水管规格为<

28mm×

3mm,减温水量

41

3t/h,温度由

425℃减至

400℃

;二级减

温水管规格为<

28mm×

3mm,减温水量为

21

4

t/h,温度由

485℃减至

468℃。但锅炉在负荷

大于

80t/h运行中

,该减温水量不够

,屏式过

热器进口温度为

420℃

,出口温度为

510℃

,均

超设计温度

,导致屏式过热器管壁长期超温。这

是屏式过热器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

21

2 汽轮机高压加热器未投运

,给水温度达不

到设计值

该锅炉于

2005年

5月试运行

,锅炉产蒸汽

主要作为空分系统透平压缩机动力源和全厂蒸汽

管网使用。由于蒸汽量不够

,配套汽轮机于

2005年

11月试运行后一直低负荷运行(

12MW

左右

,额定负荷

50MW)

,无法投运汽轮机抽汽

系统。锅炉给水未经高压加热器加热

,给水温度

设计值为

215℃

,但实际给水温度仅

158℃

,比

设计温度低

57℃。在锅炉运行前期

,锅炉须在

较高负荷状态下运行以满足后系统化工试开车用

蒸汽需求。锅炉加负荷时

,必然加大风量及燃料

,提高密相燃烧区域

,相应就提高了火焰中

,强化了炉内燃烧

,炉膛沸下温度达

950℃

,

屏式过热器受到的热辐射增强

;同时锅炉排烟量

增大

,尾部烟道对流换热量增大

,也造成汽温升・

48 ・中氮肥第

6期

,使过热器管壁温度升高。

21

3 增加

1台给煤机后

,提高了火焰中心

该锅炉设计负荷为

130t/h,在锅炉运行初

,由于给水温度比设计值低以及煤质实际成分

与原设计相差较大等原因

,该锅炉试验最高负荷

仅为

110t/h左右。且该锅炉原设计

2台给煤机

,

一旦给煤机故障(堵煤、蓬煤等)

,锅炉负荷下

,锅炉蒸汽量不能满足后系统化工试开车需

,将导致全厂停车的严重后果。为提高锅炉负

,保证锅炉给煤系统运行稳定

,经锅炉厂变更

设计

,2005年

10月在原设计

2台给煤机中间另

增加

1台给煤机

,且第

3台给煤机落煤口比原

2

台给煤机落煤口高

500mm,3台给煤机中心距为

2m。给煤机改造后

,运行

3台给煤机

,锅炉试

验最高负荷可达

130t/h。但由于

3#

给煤机位于

炉膛正中位置

,且落煤口被抬高了

500mm,投

运后炉膛火焰中心也比以前提高

,导致屏式过热

器接受的辐射热量增大

,特别是中间

2片屏式过

热器下部(该部位也是爆管频繁区域)吸热量

更大

,造成屏式过热器过热超温。

21

4 锅炉二次风机未投运

该锅炉二次风设计为环行风箱

,在炉膛四周

每侧墙设计

6根<

133mm×

4mm二次风管

,风

管标高

+9500mm。在锅炉运行前期

,锅炉操

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所限以及缺乏经验

,在长达

5个月的时间内没有投运二次风机

,仅靠一次风

调节锅炉负荷。这样

,在锅炉负荷提高时

,必然

需要加大燃料量及一次流化风量

,进而加强炉膛

燃烧

,同时也相应提高密相燃烧区域

,造成屏式

过热器吸收的热辐射量增加

,使管壁温度升高

,

造成屏式过热器超温。

21

5 存在同屏热偏差的影响

在同一片管屏中的热功当量偏差称为同屏热

偏差

,造成热偏差的原因可能有

:各管的吸热量

不同、蒸汽流量不同、进口汽温不同。其中各管

吸热不同又可分为各管的受热长度不同和各管单

位长度的热负荷不同。热偏差包括热负荷偏差、

结构偏差和流量偏差。

流量偏小的环路

,介质吸热量小

,管壁温度

升高。当管壁温度超过材料的许用温度时

,管内

壁出现氧化

,生成氧化皮。因氧化皮热阻大

,又

进一步促使管壁温度上升

,并在其外壁生成氧化皮

,并开始产生裂纹。外壁氧化皮一旦脱落

,管

壁过热更快

,并导致管壁强度下降、裂纹扩张而

爆管。从

6次爆管的屏式过热器整体情况看

,外

壁氧化皮相当严重。

形成热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2方面。

(

1)过热器受热不均匀。该锅炉炉膛内部

布置有

500个流化风帽

,在运行中可能有部分风

帽磨损、烧坏

,导致该处风量小

,物料流化不

,床温不均匀

,有偏差

,从而使各片屏式过热

器接受的辐射吸热量不一样。热负荷大的锅炉

,吸热量大

,焓增量也大

,其蒸汽温度和管壁

温度也较高

,受热产生热力偏差。另外

,烟气中

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的不均匀性等也会对热偏差

的形成产生影响。

(

2)管内蒸汽流量不均匀。对于该锅炉屏

式过热器而言

,蒸汽从外侧两片进入屏式过热

,混合后从中间两片出去

,部分管道弯曲变

,阻力增大

,或内壁有积垢

,导致蒸汽流量不

一致

,管屏得不到足够的冷却而形成热偏差。

21

6 管屏的壁温测点不能真实反映管屏温度

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管壁测温点引入

DCS

画面共设计有

2个

,在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

,由

DCS画面壁温运行监测点不能真实反映实际

壁温状况(显示值偏低)

,使运行人员进行壁温

调整时失去依据而造成超温。这主要是由于测点

位置的选择及安装方法不合适

,使测点未装在最

高壁温管上

,或测点处保温脱落

,热量散失造成

监测数据比实际值低所致。

21

7 操作人员操作技能不足

锅炉操作人员多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非热动力专业)

,初次接触循环流化床锅炉

,

理论知识掌握不够

,没有操作经验。试开车期

,靠

3位从事过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

老师傅进行“传、帮、带”

,没有经过系统的理

论学习和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凭借各自摸索和相

互交流增加操作经验

,存在操作误区和盲区。试

开车早期

,床温一般保持较高(

950℃左右)

,

料层较厚(

800mm左右)

,长期未投运二次风

机(近

5个月)

,锅炉开、停车期间升温、升压

速率快

,蒸汽温度及压力波动频繁

,减温水量掌

控不好造成蒸汽超温等

,这些原因造成屏式过热

器热辐射大

,对管材造成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