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PPT课件
遇到雾霾天气怎样自我防护?
答案: 1、雾霾天气少开窗户 2、外出要带口罩 3、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D 4、饮食清淡多喝水
中国霾中检测出危险有机化合物
据中国科学院 “大气灰霾溯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 所研究员王跃思说,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 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美 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 沙尘气溶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在该污染事件中, 共有800余人丧生;伦敦烟雾造成1.2万余人丧生。美国政府在后 来的调查中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强烈 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个 过程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 机颗粒物,这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 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4)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 (5)产生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 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覆盖受影响。
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煤烟 引起支气管炎等。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 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 硫酸烟雾 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 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衷竭或胃脏刺 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
化工(燃料) 冶金(燃料) 采矿(矿石处 理加工) (原料)
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 碳、酸类和有机物
5~15 40~70 25~150
50~200 50~200 100~300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酸 类、有机物 二氧化硫、硫化氢、氨、 一氧化碳、碳化氢、硫醇
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 酸、溶媒、有机物、硫化 物
经过源解析技术,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 内的有机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氧化型 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油烟型有 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 物,一种化学产物;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 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机颗 粒物在整个污染过程所占比例最大,为44%, 其余三个组分别占21%、17%和18%。
铅 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 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它对儿童的危害比对 成人影响为大。 二氧化硫 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 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1ppm=1mg/kg=1mg/L 即百万分之一) 氧化氮 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 ,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 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 一氧化碳
主要大气污染物
1.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 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颗粒物
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
它们的主要来源是: 工业生产、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排放 还有最近燃放的烟火爆竹。
锅炉、汽车与工业设备排放大气污染物比重表
污染源 污染物 一吨燃料或原料产生 污染物重量(公斤)
锅炉(燃料) 汽车(燃料) 炼油(燃料)
近期雾霾天气产生根源
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 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 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 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 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 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 用的事件。
污染物遇水汽发生灰霾事件
研究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是 “主谋”。专项组成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 良富说,空气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尘矿物质凝结核后会 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颗粒,再遇到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后,就会 很快发生吸湿增长,颗粒的粒径增长2倍至3倍,消光系数增加8 倍至9倍,也就是能见度下降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通 俗地讲,空气中原本存在的较小颗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变成人 们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物,随即发生灰霾事件。 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15个PM2.5监测站的监测数 据统计显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强霾污染分别发生在1月6日至8日、 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这5次都少 不了水汽做“帮凶”。
雾霾天气治理建议
一、重点控制工业和燃煤 。
中科院专项组将这些因素归结为“人为粗 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对 于整个京津冀区域,专项组认为,应重点控制 工业和燃煤过程,重点在于燃烧过程的脱硫、 脱硝和除尘 。“控制灰霾还是需要从控制污 染物排放着手。”
雾霾天气治理建议
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排放
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1.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2. 加强绿化。 3. 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4. 控制燃煤污染 。 5. 加强工艺措施 6. 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7. 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 8. 烟囱除尘。
大气污染引起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 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 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 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也是氮氧化物转成的自由基,而自由基又 是什么呢?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 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 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和衰老效应。众多权威表明, 负离子能够消减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增强 人体免疫力。
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 状即煤气中毒。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
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臭氧 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硫化氢 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电击样
大气污染与防治
组 员:邓银刚、饯文锦、刘欣明、 徐振、阳鑫
大气污染的概念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 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 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 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大气污染形成条件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 越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 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风越大,大气湍 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 反之,则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 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 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降水虽可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 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PM2.5主要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 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 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 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烟花爆竹的燃放等;2.5 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 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 有机物等。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 化物、有机物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 化物、有机物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2)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 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
(3)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 阳的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 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 城市佝偻(驼背)发病率的增加;
”死亡。
氰化物 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迷,血压下降,迅速发生 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氰化 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氟化物 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 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氯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 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 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随着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迅速增长,截 至2012年11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 数量达2.34亿人,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许多城市已进入汽 车社会。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何氮氧化合物排放量逐 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 排放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铅通过空气、食物和水进入 体内。它还能依附在尘粒上,储存在血液、骨骼和软组织里。铅 可引起严重的肾病、肝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器官问题。除此 之外,它还能导致心理紊乱和智力迟钝,尤其对儿童危害更大。 在北京地区,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 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同时要高度关注柴油车排放和油品 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