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25期
2013年第3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Vo1.33 No.3 121
水下目标定位的若干方案对比研究
季晓燕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430074)
摘要论文通过水下目标定位的几种方法对比,给出一种工作稳定可靠,具备较好隐蔽性,定位成功率高,布放、校准作业简单,定位
时间短的方法。 关键词水声;目标定位;隐蔽性
中图分类号TN929.3
Comparative Study of Underwater Acoustic Localization
JI Xiaoyan (Huazhong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s--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ctronics,Wuhan 430074)
Abstract In this paper,several method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target location are compared,a stable and reliable positioning method s given.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method is high,calibration operation is simple,positioning time is short.
Key Words underwater acoustic,target location,concealed ability Class Number TN929.3
1 引言
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
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其研究目的是为水下试验靶场和深潜
器服务,先后形成了长基线、短基线、超短基线定位系统。
采用测距定位原理,为获得一定的覆盖面积和较高的定位
精度,需按照一定形状一次布设多个(三个以上)应答器形 成海底应答器阵。该类系统覆盖面积小,一次工作时间短,
工作深度较浅。根据靶场具体地理环境和使用特点,可采
取固定岸基电缆供电方式或蓄电池供电方式。如美国达波
弯的基波特鱼雷试验靶场、夏威夷水下试验场等采用的是 岸基供电的长基线定位系统。法国OCEANO长基线定位
系统和俄罗斯MT一88机器人长基线系统采用的是电池供 电_1]。系统能作用距离一般为8~10km(三个应答器),定
位精度5 ̄10m,工作深度一般为2000 ̄6000m不等。同时
该种使用方式不考虑也无须考虑隐蔽性、保密性等问题,试
验完毕后遥控收回,目前应用已十分广泛且技术成熟。但
直接为作战舰艇水下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系统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几种方案的对比研究,给出一种工作稳定
可靠,具备较好隐蔽性,定位成功率高;布放、校准作业简
单,定位时间短的方法;并且该装艇设备对潜艇无特殊要 求。
2方案选择
按照导航定位工作原理,有三种基本实现方案,即测伪
距、测距/N距差和测向测距。
1)方案一:测伪距定位(海底工作站方案)
*收稿日期:2012年9月3日,修回日期:2012年1O月10日 作者简介:季晓燕,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 这是一种基于测伪距定位原理的方案。其基本设想是 在海底预先布放至少三个水声工作站,站位精确坐标可以
通过大地测量的方法预先标定,为在定位区域内获得较好
的定位解算精度,三个点之间的基线具有适当的夹角。 系统包括水下声导航信号发射系统和潜艇水声定位接
收机组成。发射系统由水声换能器、发射机、高精度原子钟
及控制装置组成。潜艇上装备水声定位接收机由接收水听
器和显示处理装置组成 j。 该系统采用同步工作方式发射水声信号,潜艇被动接
收这些信号可测量潜艇与工作站的伪距,通过伪距交会算
出潜艇的位置,定位精度和发射站之间夹角、时间基准的同
步和守时精度密切相关。该方案在原理上要求水下各工作
站上装备高精度时间基准,并保持精确同步。根据目前的
技术能力预测,该方案可能达到的最大作用距离不大于 lOOkm[ 。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潜艇完全处于被动接收方式,不易
暴露自己。但是由于要在海底工作站不断发射大功率水声
导航定位信号,能源消耗过大,若高精度时钟最小消耗功率
按24W估计,采用12V电源,连续工作两年,电池容量将达
到34000A时。这必将增大水下工作站的体积,随之带来
大容积壳体在大深度下的水密耐压等难题。因此该系统不
宜采用电池供电,必须依靠岸上给水下部分提供电能[4]。
而事实上,我国海岸不具备装备该系统的条件。同时,在我
海岸和岛屿装备该系统其可以达到的作用距离等导航定位
指标也不能满足作战的要求。此外,该方案成本高,本身的
声暴露性大,抗毁性难以保障,研制周期长且技术风险较 大。
122 季晓燕:水下目标定位的若干方案对比研究 总第225期
2)方案二:测距定位(长基线定位方案)I-s]
测距定位方案的原理是在已知点上布放测距应答器,
用户通过向应答器发射测距询问信号,测量得到相对应答
/ 器的距离,通过定位方程解算出询问 ..5;-20 m● 点相对于应答器基阵的.X,y坐标(或
・ ・。大地 括水下定位应答器阵和
● ● 艇用询问/接收机两部分,其中水声定
位应答器阵包括5~7个应答器,如图 图1长基线定位 1所示。应答器由一个沉块、一个水 布阵示意图 密耐压罐及浮体组成。 定位水声应答器阵列预先布设在海底,艇用设备安装
在潜艇上。潜艇通过水下应答器阵自动解算潜艇的地理坐
标并实时显示[6]。
该方案的优点是定位精度高,可达到几十米,覆盖范围
相对较大,一般只要三个海底应答器便可进行定位解算。
但是,要覆盖半径为20km的圆区域,则需布放多个(不少
于七个,结果使成本增加,经济性较差。 3)方案三:测向测距定位(矢量水听器/应答器方
案)[ ]
该方案的定位原理是应答器布设在一个坐标已知的点
上,潜艇主动发射测距信号,采用矢量水听器接收应答信号
获得潜艇相对于应答器的方位和距离,从而计算出潜艇的
坐标。
该方案的测向和测距任务均由潜艇上的设备完成。在潜
艇上利用艇上询问机发射扩频M序列编码询问信号,与海底
应答器进行应答,获得潜艇与海底装置的距离,利用矢量水听
器接收同一信号测量海底装置的方位。它的优点是海底设备
相对较为简单,只需具有应答功能。海底应答器中的扩频编码
接收机不参与值班,则可使值班功耗做到很小l8]。
通过上述三方案对比(见附表1),利用潜艇上的矢量
水听器对海底应答器进行测向和测距的方案是较为简单有
效的方案。此时水下应答器上无需同步时钟,而换能器只
需一个收发共用换能器¨9]。加之其电路相对简单,功耗较
低,易于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要求,其成本也将比其它两种方
案大为降低。在复杂性、难度、研制周期、研制风险、成本等
多种因素中综合考虑,本系统决定选用方案三。
表1方案比较
比较项目 海底工作站 潜艇测向测距布阵方案 定位精度 一般 测向精度一般,定位精度高 测距精度高
潜艇主要设备同步接收机 编码发射机和编码发射机和 接收机、矢量水接收机 听器 水下同步钟 同步钟要求长不需水下同步不需水下同步 时间工作 时钟 时钟
海底装置换能大功率发射换普通声压换能普通声压换能 器 能器 器 器 海底装置功耗极大 小 小 技术难度 大 较小 较小 研制风险 大 低 低 研制周期 长 短 短 成本 高 低 稍高 布放复杂性 大 小l 塞L—— 3优选方案
根据上节的分析比较,方案三具有较多的优越性,本节
采用该方案进行总体技术设计。该方案在海底布放一个或
多个应答器,并测量它们的地理位置;潜艇通过应答器测量
与应答器之间的距离;潜艇上的矢量水听器测量水下应答
器的方位,最终实现潜艇定位。
分机及系统组成: 1)水下应答器:换能器、耐压壳体和电子线路;
2)水声定位仪:矢量水听器、换能器和定位解算显控
装置。 3)装艇要素:换能器为声×L一150×150,矢量水听器
为 ×L一150×150,进舱电缆两根。 系统构成框图如图2所示l1 】。
厂 匦
器 i
发S
(b)水下应答器组成框图 注:S1:唤醒信号,CW编码信号,7kHz,0.2s,潜艇发射; s2:唤醒应答信号,M序列,6 ̄8kHz,0.5s,水下应答器发射 s3:询问信号,M序列,6--8kHz,0.5s,潜艇发射; S4:应答信号,M序列,6 ̄8kHz,0.5s,水下应答器发射。 图2系统构成框图
4结语
采用本定位系统的声源级为185dB,声源级衰减到
113dB所需的传播距离仅为3kin。考虑到潜艇的自噪声级
较低,如设备值为10dB,则国外侦察声呐的作用距离也仅
为7kin。 由前文可以得出结论,潜艇不会因装备了水下定位系 统而增加了其暴露性。
参考文献
Eli吴永亭,周兴华,杨龙.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及其应用EJ].海洋测 绘,2003,23(4). Eel孙东磊,赵俊生,等.当前水下定位技术应用研究[c]//中国测 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2009. E3]朱海,莫军.水下导航信息融合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2. [4]Keith Vickery,Acoustic Positionning System A Practical Over view of Current System O-7803—5190—8/98,1998.IEEE.
2013年第3期 舰船电子工程 123
[5]Kongsherg SIMRADSeminar in Beijing-Underwater Instrumen—
tation Product Description.2000. [63王泽民,罗建国,陈琴仙,等.水下高精度立体定位与导航系统 _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5(2). [7]朱海,莫军.水下导航信息融合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88—89. [8]干国强.导航与定位一现代战争的北斗星[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9]毛卫宁.水下被动定位方法回顾与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
2001,3(6). [10]刘成元.基于板块元法的水下目标回波亮点仿真[J].计算机 与数字工程,2012(5).
[11]李守军,包更生,吴火根.水声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_J].海洋技术,2005(1).
绵 矫 ;. 绵 不 ;. . 钸 不 铞 不 . 不 不 乖 乖 不 乖 毋 乖 乖 毋 希 乖 希
(上接第35页)
5 基于虚拟基线法对着舰引导雷达探测误
差分析
假定舰载机距离引导雷达的斜距为16km,方位角为
0。,俯仰角为3。,引导雷达的载波波长X段。雷达接收天线
随舰船摇摆形成4条虚拟基线,天线虚拟基线长度随舰船
摇摆角度成正比关系,最大摇摆角时的虚拟基线长度最大
值为20m,最大俯仰角误差0.04。,OA、OB、O(2、OD四个虚
拟接收天线按图2布置。舰船摇摆时,雷达探测误差与虚
拟基线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引导雷达接收天线摆 幅范围为[一2Om,20m]时,测距误差范围[一6.5m,103m],
测距精度0.736 ;俯仰角探测误差[一0.0025。,0.0025。],
测高误差范围[一O.3m,5.15m]。
(c)测高误差
图3舰船摇摆幅度与引导雷达探测误差的关系曲线
由图3的分析可以知道,舰艇的摇摆会带来雷达测量
的很大误差,特别是对高度和距离测量影响较大,摇摆幅度
越大误差越大。15km内的测距误差有时可以达到100m
以上,高度误差可达到5m以上,对角度测量影响小一些。 6 结语
本文针对舰船摇摆带来的雷达探测误差,利用无源定
位技术,提出了基于虚拟基线的测量航母摇摆带来雷达探
测误差方法,并建立了误差分析模型。通过仿真结论可以
了解,摇摆对雷达的探测精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斜
距和仰角的误差影响较大。针对摇摆带来的影响,实际的
应用必须采取措施使得舰船摇摆范围达到雷达工作的稳定
精度范围l1 ,这样雷达才能达到引导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Eli王有朝.对舰艇纵横摇坐标变换的讨论[J].现代雷达,2001, O8:27—3O. [2]董玫.舰载雷达天线测角误差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
O8:15—2O. [3]孙世研,张国栋.舰艇摇摆对雷达目标跟踪精度的分析[J].火 力与指挥控制,2011,36(5):75—78. r4]WEI Xing,WAN Jian-wei,HUANGFU Kan.In Time Passive Localization using Multi BaseLine Phase comparison Receivers [C]//2oo6 Rada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EEE 2006. [5]杨强.基于虚拟原型的产品建模与特征生成方法研究[D].国防 科技大学,2000,10:5-6. [6]扬英科,李宏.雷达测量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4:65-67. [7]龚享铱,袁俊泉,苏令华.基于相位干涉仪阵列多组解模糊的波 达角估计算法研究l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1),55—59. [8]冉芳.斯图瓦尔特定理及其应用[J].数学教学研究,2009(2): 15—17. [9]孙仲康,郭福成.单站无源定位跟踪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08(11):87—88. [1O]顾晶,舁浍.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J].计 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O2). [11]白普易,任明秋,王学军,等.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分析与 测试平台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11). [12]王宪荣.船舶横向运动状态估计及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 尔滨工程大学,200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