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我国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利率我国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利率利率: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

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i=I/P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2.我国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⑴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⑵资金的供求状况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

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⑶物价变动的幅度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

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⑷国际经济的环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中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②中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中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⑸政策性因素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

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6) 历史习惯(7) 借贷的期限长短3.我国的利率政策1980年之前我国银行利率几乎没有变化,而且利率水平很低。

之后,银行利率不断升高,最高时银行年利率加保值贴补率高达20%之多。

随着通货膨胀的有效抑制,银行利率又逐年下降。

2000年银行利率已降至2%左右,而在近10年以来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后,央行于2006年10月底首次加息,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银行利率的大起大落反映我国经济系统没有运行在最佳轨道上。

1)我国央行在制定利率时,主要考虑:I.物价总水平这是维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据。

利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就可以保证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就会变成负值。

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名义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是正利率还是负利率。

II.利息负担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企业成本和利润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贷款利息的支出。

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III.利益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交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

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水平的确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贷款利差,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

IV.供求状况利率政策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局,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要求。

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利率水平的确定也要考虑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受资金供求规律的制约。

2)我国阶段性制定银行低利率政策的目的:I.减低资金成本,以期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II.限制银行间的存款竞争,以期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

3)而现实的结果则是:低利率政策鼓励了资金浪费,降低了投资效率;银行信贷人员的寻租行为也使得企业实际承担的利率成本并不低。

银行也未必能从限制存款利率中得到好处。

“资金脱媒”促使受政策限制的银行系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下降。

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也没有削减,利率之外的非价格竞争方式,比如馈赠礼品、增设网点、给予回扣等都会加大银行的实际资金成本。

4.国际利率市场化主要有三种途径:规定最高存款利率和最低贷款利率,并不断调整利率的上下限;分别规定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并不断扩大范围;规定金融中介机构平均资金成本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最大利差。

现在看来,我国倾向于从扩大浮动范围着手。

整体上是先贷后存,先大后小,先外后内,先农村后城市,先市场后信贷。

5.几种利率理论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

在他的理论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

此时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而后产生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

在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

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与收入同时决定的理论。

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

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

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

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6.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

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

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

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

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

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

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

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和趋势,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向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我们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

例如,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

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都会下跌。

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

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

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征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

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

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走势偏好。

从美国国库券(特别是长期国库券)的价格变化动向,可以探寻出美国利率的动向,因而可以对预测美元走势有所帮助。

如果投资者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现有国库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国库券,便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债券价格上扬。

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将会加剧或恶化,那么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货膨胀,债券的价格便会下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