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笔者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50例均系门诊病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9岁;病程1个月~15年。

病变属神经根型者34例,属椎动脉型者6例,颈型2例,脊髓型3例,交感神经型1例,混合型4例。

全部病例均经x光片或ct确诊。

治疗方法:先行推拿治疗,再行穴位注射。

治疗每日1次,1周
5次,10次为1疗程。

手法:按、揉、滚、摇、拔伸、擦。

对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手法较轻。

患者坐位,头稍向前倾,医者先以拇指沿督脉自风府至大椎、颈背部、两侧膀胱经,及小肠经天宗、秉风穴处反复按揉,再用滚法。

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颏,使颈部作徐徐、轻缓地左右旋转摇动,并嘱患者放松颈部,待颈项肌群放松时,可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此时常可听到“喀嗒”响声。

接着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后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关节的下方,同时双手缓缓用力向上拔伸,持续1分钟后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再做后伸拔法,然后缓缓放下,如此反复3次。

最后用掌揉法、叩打法、空掌拍打法收功。

推拿结束后,嘱患者休息20分钟后进行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①选穴:以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颈夹脊穴为主。

局部配穴:加大椎。

辨证配穴:头晕、头痛加风池,伴肩胛痛加秉风、天宗,伴肩臂痛、麻木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②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

③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与皮肤呈75°角,针尖向脊椎方向刺入颈夹脊穴。

一般根据患者胖瘦可刺入0.6~1.2寸,以有麻酸胀感为佳,采用快速点穴进针后提插,使病人局部产生酸、麻、胀、痛,并向周围或上肢放射的针刺感觉,得气后,回抽无血即缓缓注入药液,同时可小幅度提插注射器,改变针的深浅度,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穴位中,每穴1~2ml,每次注射颈夹脊穴4个,配穴1~2个,注射后嘱患者休息3~5分钟,部分病人可出
现局部酸胀或不适感,属正常反应,一般3~5小时后可消失。

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者;②好转: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③未愈:症状、体
征无改善。

结果
治疗1~3个疗程不等,痊愈21例,占42%;好转27例,占54%;未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的一系列临床
症状的综合征。

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疗程长,极易复发等特点。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①椎间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

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

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

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②椎体及其附属结构: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

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

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

③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型颈椎病。

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④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
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颈椎病的类型:①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


交感神经型: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

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疼痛。

③椎动脉型: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④脊髓型: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
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

⑤颈椎病引起的失眠健忘症。

推拿可使颈部紧张痉挛之肌肉得以松弛,同时又使错位紊乱的软组织和关节等得到回纳纠正,使筋络顺接,气血流畅,而经络气血通畅又使紧张痉挛的肌肉组织得到进一步放松,椎关节紊乱得以矫正,从而缓解消除对血管神经的刺激和压迫。

穴位注射疗法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增强。

颈夹脊穴每穴下都有从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丛,故针刺颈夹脊穴可以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一方面刺激脊髓释放化学传递物质,产生镇痛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主治相应的神经节段分布区域疾患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并在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下,
使病灶局部的炎症、水肿吸收,缓解颈、肩、背肌肉痉挛。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其药理作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以消除水肿充血(消炎)、松解受
压组织等的作用相吻合。

综上所述,本治法疗效快,作用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