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绪言 (1)1.1 项目概况 (1)1.2 目的和任务 (3)1.3 地理位臵、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3)2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5)3 地质情况 (6)3.1 区域地质背景 (6)3.2 勘查区地质特征 (6)3.2.1 地层 (6)3.2.2 构造 (7)3.2.3 岩浆岩 (8)3.2.4 矿体特征 (8)3.2.5 矿区远景预测 (9)3.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 (10)3.3.1 水文地质 (10)3.3.2 工程地质 (12)3.3.3 环境地质 (13)3.4 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及评价 (14)4 勘查工作部署 (14)4.1 总体工作部署 (14)4.2 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部署 (16)4.3 工作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19)4.3.1 总体工作安排 (19)4.3.2 年度工作安排 (20)4.3.3 实物工作量 (21)5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22)5.1 地形测量 (22)5.2 地质测量 (22)5.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量 (23)5.4 槽、井探工程 (24)5.5 坑、钻探工程 (25)5.6 取样及样品分析测试 (26)5.7 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27)5.8 地质编录 (27)5.9 综合整理 (28)6 经费预算 (28)6.1 预算编制说明 (28)6.2 项目经费预算 (31)7 预期成果 (31)7.1 资源量预算 (31)7.1.1 工业指标 (31)7.1.2资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公式 (36)7.1.3资源量估算各参数的确定 (37)7.1.4资源量预算结果 (38)7.2预期提交的成果 (39)7.3预期提交的成果及时间 (39)8 保障措施 (39)8.1 组织管理及人员组成分工 (39)8.2 经费措施 (40)8.3 质量措施 (40)8.4 安全措施 (41)附图目录附件目录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扫描件) 1份2、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扫描件) 1份3、地质勘查资格证书(扫描件) 1份4、勘查委托合同书(扫描件) 1份5、勘查资金证明(扫描件) 1份1 绪言为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勘查,提高勘查工作质量,降低勘查投资风险,以《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00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29号)、《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关于做好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审查工作的函》(国土资矿函…2010‟99号)、《云南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云政发…2008‟241号)等文件为依据,XXXXXX铁多金属矿进行矿产资源详查实施方案工作。
1.1 项目概况探矿权申请人:XXXXXX(注册资金柒仟万元。
其营业范围主要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建筑材料零售等,营业期限为:2004年6月7日至2014年6月6日)。
《云南省XXXXXX铁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首次设立为2004年8月13日,探矿权人为XXXXXX。
勘查单位为XXXXXX。
《云南省XXXXXX 铁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证号为5300000410662,勘查面积为37.45km2,有效期限为2004年8月13日至2005年8月12日。
之后探矿权人XXXXXX按国家矿业权管理相关规定,投入勘查资金委托XXXXXX对该探矿权范围内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
探矿权到期后,按规定按时参加年度检审和表1-1 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延续,目前持有的探矿权证为T53120080902015951,勘查面积18.43km2,有效期限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2月22日。
现该探矿证即将到期,特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探矿证延续申请,勘查期限为2年。
XXXXXX铁多金属矿区块位臵:图幅号为G48E024002,拐点坐标详见下表。
目前,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勘查单位为XXXXXX,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为:固体矿产勘查乙级。
1.2 目的和任务本次勘查实施方案工作的目的是:①在前人地质工作资料及2008年10月-2009年3月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北西部成矿有利地段进行1:2000地质填图,1:2000地质填图侧重于矿化带及矿体出露区,面积2.0km2。
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地层剖面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及构造特点,进一步圈定矿区成矿地段和矿体。
②根据已发现的褐铁矿矿体、矿化体的特征及其地形、地貌等条件,选用合理的勘探工程揭露,基本控制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并基本查明矿石质量、加工利用的可能性和开采技术条件。
③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分析研究,估算推断的及控制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32),并报云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今后矿山的建设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本次勘查实施方案工作的任务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以工程勘查手段控制矿化带和矿(化)体,并编制地勘详查报告。
1.3 地理位臵、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勘查区位于XXXXXX城北西340°方向,直平距42km处,交通运输条件一般,属XXXXXX龙武乡管辖(图1)。
勘查区范围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02°19′30″至102°23′00″,北纬24°01′45″至24°04′00″,勘查面积18.43km2(见表1)。
区内属中山山地切割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脉主体呈北西走向,练庄河在矿区东北部流过,河流属珠江水系。
普查区内最高海拔2292.5m,最低为1750m,相对高差542.5m。
地形切割中等,沿坡面植被发育一般。
勘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22‴,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1350mm。
勘查区内及外围主要有意期白、白扎们、脚白亩等村寨,居民以彝族、汉族为主。
农作物种植为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等,经济相对较落后。
勘查区铁多金属矿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
2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已进行过的地质工作主要有:1969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20万玉溪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989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队1:20万玉溪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2004年10月-2005年2月及2006年9月至12月,XXXXXX 受XXXXXX宝秀建筑总公司委托对云南省XXXXXX铁多金属矿区进行地质预查工作。
初步查明矿区地层、岩浆岩及构造特点,发现矿化体2条,对矿脉产状、形态、矿石质量作了初步了解,确认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以上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测量工作成果,为将展开的矿产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12月开始至2010年8月,XXXXXX在区内进行勘查工作,勘查工作历时一年。
在收集和研究矿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矿区范围开展1:5000地质调查和填图,对重要矿化体及部分矿体、断裂破碎带实施了槽探、剥土、浅井及坑探工程控制。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1、1:2000地质填图3km2;2、1:10000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5km2;3、槽探(剥土)2000m3;4、浅井200m;5、坑探800m;6、小体重样30件;7、化学分析样260件。
此次勘查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背景,初步查明了矿区铅锌矿的分布及导因,初步查明了主要矿(化)体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及矿石质量特征,为进一步深入勘查和开发利用矿区铅锌矿资源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地质矿产信息。
3 地质情况3.1 区域地质背景勘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南端区,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北西西走向。
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昆阳群、震旦系、中生代三叠系及侏罗系。
并有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分布,矿区铁多金属矿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及隐伏岩浆岩体侵入有成因关系。
区内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矿体主要出露在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碳酸盐岩的断层破碎带中,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2 勘查区地质特征3.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中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Pt2hs)、美党组(Pt2m),震旦系澄江组(Za c)、南沱组(Zb n)、陡山沱组(Zb d),三叠系上统舍资组(T3s),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J1f)。
1、黑山头组(Pt2hs):岩性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
区内厚300m±。
2、美党组(Pt2m):分布于普查区西北部。
岩性为泥板岩、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局部夹灰岩。
厚>500m。
3、澄江组(Za c):分布于产普查东部练庄河谷两侧。
岩性为灰紫色砂岩、砾岩。
厚>200m。
4、南沱组(Zb n):分布于普查区东北部及西南部。
岩性为冰碛砾岩、页岩。
厚0-33m。
5、陡山沱组(Zb d):分布同南沱组。
岩性为石英岩、白云岩。
厚230m。
6、舍资组(T3s):分布于普查区中南部,角度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岩性以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
厚1136m。
7、冯家河组(J1f):分布同舍资组。
岩性为泥灰岩、灰岩、泥岩及粉砂岩、砂岩。
整合覆于舍资组之上。
厚500-1300m。
3.2.2 构造矿区南部主要为中生界沉积岩分布区,总体呈单斜构造,走向315°,倾向北东,倾角30°左右。
矿区东北部主要为震旦系岩层分布区,总体呈一单斜构造,走向北东7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25°左右,局部有小型褶皱。
矿区西北部出露昆阳群美党组,其上不整合覆盖着三叠舍资组岩层,倾向北,倾角20°左右。
矿区中部有一横贯全区的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65°左右,为正断层,区内长7km,两端延伸出区外。
北部有次级断层,北段走向北东15°,向南渐转向50°并与前一正断层合并。
3.2.3 岩浆岩在勘查区北部出露有燕山期酸性侵入岩,据岩体相互侵入关系及岩性可划分为二期,即r52b-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r52c-细粒花岗岩。
在酸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有云英岩化、硅化、混合岩化等强烈蚀变现象。
3.2.4 矿体特征已圈定矿体(矿化体)两个,一为铁矿(化)体,位于矿区东南部,编号为I号矿(化)体;另一为铅锌矿(化)体,位于矿区北部,编为II号矿(化)体。
I号矿(化)体:产于上三叠统舍资组底部,为地层不整合之上沉积型铁矿。
矿(化)体走向北东82-88°,倾向北北西,倾角17-30°。
地表可见矿(化)体长近500m,厚0.7-7m不等,平均厚约3m,向下延伸不明。
矿石矿物为褐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黄铁矿。
经取样化学分析,含TFe38-54%,平均品位TFe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