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对策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对策


农家医院・ 
: 
宋宝昌 刘 涛 
(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连江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54000) 
(2黑龙江省九三分局哈拉海农场一队161441)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南稻 
区发生普遍。在东北辽宁省发生较重,黑龙江省近几年 
来也有所发生。 
1.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至抽 
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 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 叶鞘受害,初在近水面处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 楚的斑点。后渐渐扩大成椭圆形,边缘淡褐色,中央灰 绿色,外围稍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央草 黄色至灰白色。病斑多时,通常多个相互接合成不规则 云纹状大斑,导致病部上面的叶片发黄枯死。叶片上病 斑与叶鞘上基本相似,常在中脉的一侧或两侧产生不 规则的大型病斑。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扩展时,病斑 呈污绿色,似开水烫伤,边缘不清楚,严重时的叶片很快 青枯或腐烂。病情扩展缓慢时,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 深褐色,外围组织褪黄。茎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然 后绕茎扩展,可使茎秆-d,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严重 的引起稻株折倒。 2.病原 稻纹枯病病菌为一种真菌,无性态为Rhizocto-- niasolani Kti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 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 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 AG一1占95%以上,其次是AG一4和AG~Bb(双核线 核菌)。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紧密。菌落色 泽浅褐至深褐色。 卤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 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个细胞有细胞核3~23 个,平均4~8个。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 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 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 易脱落于土壤中。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为外层和内 层。外层由10~30层坏死细胞构成,约占菌核半径的1/ 2左右,除细胞壁外,无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层具有细胞 壁、细胞质、细胞核及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菌核具有 圆形小孔洞,即萌发孔,菌核形成过程中通过萌发孔排 出分泌物、菌核萌发时菌丝也由此伸出。担子倒卵形或 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二各着生1个担孢子。 3.发病因素 3.1栽培管理。凡偏施、迟施氮肥的,稻株长势过 旺,叶片浓绿披垂,过早封行、封顶,湿度增大,并且稻体 内碳氮比下降,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秆软弱,抗病力 明显下降,因而很有利于病菌滋生,侵入和蔓延,特6U ・20・ 是倒伏的稻株,更会促使病情加重。 灌溉状况对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影响较大。凡长期积 水或深灌的田块,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蔓 延。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深灌,病害更重。湿润灌 溉和适时适度烤田,使田间保持干于湿湿状态,稻丛间湿 度较低,病菌气生菌丝的生长和蔓延便受到抑制。 
密植程度与纹枯病的发生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当 
密植到~定程度以后,每公顷栽插穴数和每穴插秧苗数 
越多,穴间和株间湿度越大,便越适于病菌的气生菌丝 
生长和蔓延。这是由于光照差,光合效能低,不利于稻 
株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造成抗病力下降。 
3.2气候。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病 
害,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情况下,不同年份病害 
发生轻重主要受该年份温、湿度的综合影响。当日平均 
气温达22℃又有雨潮湿时,开始零星发病,在23~35℃ 
并伴有高湿的情况下,有利于病情扩展。特别是在28~ 
32℃和97%以上的相对湿度时,最有利于该病蔓延危 
害。 
3.3菌源基数。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的多少与初 
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上年轻病田,打捞菌核彻底的 
田或新垦田,一般发病较轻;反之,越冬菌核残留量大, 
初期发病就较重。但病情的发展则受田间管理、稻苗长 
势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更大。 
4.防治对策 
4.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在本田翻耕灌水耙平 
时,多数菌核浮于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到田边 
或田角,可用打捞工具打捞“浪渣”内菌核,并带出田外 
深埋或晒干后烧毁。还应注意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 
田中稗草,防止病稻草归田。 
4.2湿润灌溉,适时烤田。必须根据水稻生长发 
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在比较多肥密植的情况下,分蘖末 
期以前应以浅水勤灌,结合适当排水露田为宜;分蘖期 
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水稻青秀老健。 
4.3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总的要掌握基肥足、 
追肥早,基、追肥比例恰当的原则。在施肥种类上,要以 
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切忌过 
施、偏施氮肥。 
4.4适期喷药保护。一般应在病害水平扩展阶段 
及时用药。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每公顷750克 
加水1125千克喷雾;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 
顷112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1500 
克加水1125千克喷雾。抗生素主要是5%井冈霉索水剂 
防治效果比较理想,每次每公顷1500毫升,喷洒于禾苗 
下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