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评价参数的研究与设计

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评价参数的研究与设计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评价参数的研究与设计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教育资源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教育资源的功能,人们越加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种类繁多、齐全,但杂乱无序,质量良莠不齐,有效资源少,利用率低。本文从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参数进行研究与设计的同时,基于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理念将网络教育资源视为网络构件的一种,并对网络构件本身进行评价参数的研究与设计,以改善网络教育资源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关键词:用户满意度;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构件;教育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48-04 一、前言 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要搞好网络教育就必须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网络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学习理论在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逐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也同步向前发展。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杨晓余2007年在其《教育资源管理之我见》中指出“教育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理顺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各种关系,盘活教育资源存量,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称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类型应该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这九类。[2]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教育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同学间的交流,更多的人们开始从网络中发掘教育资源。笔者对各大网站进行跟踪与考察,发现国内网络教育资源网站大致可分为国家级教育资源网站、分类教育资源网站和企业教育资源网站三大类(其中国家教育资源网站有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分类教育资源网站有中小学教育联盟网和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企业教育资源网站如D客实训等)。 在这三类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对网络教育资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源的评价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教育资源的种类繁多,但优质资源的辨识度不高,用户难以快速找到想要的优质资源,资源存在严重浪费,优质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下降。 针对此种现象,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法,且绝大多数是从教育资源的传统概念出发,基于资源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对网络教育资源及网站的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在他人和前人的基础上,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视角,将网络教育资源一分为二,网络教育资源既是一种教育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网络构件。它不仅具有传统网络教育资源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有网络构件的一般特性。在基于网络构件的基础上,将网络教育资源同时也视为一种服务。对网络教育资源本身和网络构件的相关评价参数进行研究和设计,旨在解决网站内部教育资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便捷地选用合适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二、相关研究 截至2014年6月9日,在国内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中按主题搜索“网络教育资源”,笔者发现核心期刊论文188篇,其中CSSCI类文章137篇,EI类1篇;搜索主题“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共得到核心期刊论文57篇,其中CSSCI类38篇;搜索主题“教育资源评价”,共得到核心期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刊15篇,其中CSSCI类期刊8篇,EI类1篇;将“主题”搜索换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当关键词为“网络资源评价”时,共有核心期刊6篇,CSSCI类4篇;搜索关键词“教育资源评价”时,可得论文1篇;再将“关键词”搜索换为“篇名”搜索,发现当篇名为“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时,可得核心期刊69篇,其中CSSCI类43篇;搜索篇名“网络教育资源”时可得核心期刊103篇,其中CSSCI类77篇;搜索篇名“教育资源评价”时得到核心期刊24篇,其中CSSCI类12篇,EI类1篇。非核心期刊类论文更是数不胜数,表1是作者在中国知网通过不同检索词进行搜索得到的文章数目。 从搜索中得知各类期刊网站近年来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研究非常之多,总结一下总共分为三大类研究。 第一类是围绕怎样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共建和共享,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者侯建军于2004年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上提出“网络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3]第二类是对共建共享起来的网络资源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统筹规划,各高校、教育机构在网络教育共建共享中各自为政,教学站点相互覆盖,彼此间缺少必要的合作,出现盲目建设、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种类繁多却不能满足用户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需求等问题。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学者白利霞和张海静两人明确提出在中国教育信息化中网络教育资源存在“有效网络教育资源匮乏、获取困难以及网络资源重建设轻使用”等问题。[4]第三类是对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法的研究,诸多学者开始对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标准进行关注与深入研究,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学者于2009年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发表文章,文章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类型、管理、技术标准、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以及质量监控6个方面,就其现状及相关的对策,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5]华南师范大学谢海波学者于2011年在远程教育杂志发表论文,文章主要从使用者、开发者和管理者三个视角,分别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易操作性、共享性、可编辑性、可移植性、创新性、兼容性、知识性、艺术性、适用性、技术性、教育性、系统性、丰富性、组织性、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这19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解释;[6]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学者万力勇于2013年在现代教育技术期刊中发表论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文章提出一个多层面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源内容、资源组织形式、资源支持系统和资源使用绩效四大一级指标,其中资源内容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教育性、知识性和相关性,资源组织形式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易用性、精简性、标准化、艺术性和可重用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性,资源支持系统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可访问性、快速响应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资源使用绩效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适量性、利用率和价值增值性。[7](见表2)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将网络教育资源本身进行封装,所得到的整体视为网络构件的一种。从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对网络构件和构件内部的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参数设计,旨在解决网站内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资源的复用率,帮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胜劣汰,方便用户快捷搜索合适的优质资源,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三、网络构件 构件是能够提供相对独立服务的计算单元,具有规范的接口和显式的环境依赖,能够被第三方组合。构件由接口和实现体两部分组成,接口是构件与外界环境的交互点,是构件同外界交互的唯一途径,包括了构件同外界环境的全部交互内容。[8]基于构件的思想,本文将单一的网络教育资源封装,所形成的整体,视为网络构件的一种。网络构件是能够提供整体网络教育资源的单元,具有系统规划的评价指标和显式的互联网环境依赖,能够被编辑评价和管理。其主体包括外部对构件的描述和内部的资源本身。 四、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参数的设计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视角,将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具体细分为对网络构件和构件内部资源本身的评价,参考教育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并在其评价参数基础上进行设计,具体评价参数如表3所示: 1.对网络构件的评价参数设计 对网络构件的评价参数进行设计,是为了得到对网络构件本身更合理有效的描述,让用户能够搜索到更加优质的网络构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主要评价参数有可信性、可用性、丰富性、服务性、响应性和稳定性。 可信性是指外界(管理者或提供者)对网络构件的描述是否正确,用户在查阅构件后可对这一参数做最直观的评价;可用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网络构件能否可用,点击或下载后是否存在乱码等问题,另一方面是指同类型资源集合的网络构件内部的网络教育资源能否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是否可用;丰富性同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教育资源网站内是否存在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网络构件,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构件内部同一类型的网络教育资源是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基于将网络教育资源视为对服务者提供服务的思想,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封装形成网络构件,新产生的网络构件是否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方便是服务性的重大体现;响应性是指用户对网络构件的操作(下载、评价等)能否快速响应;稳定性是指网络构件本身是否足够稳定;各评价参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提高网络构件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