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类,反应中需有高能化合物(如ATP)参加。
将A TP的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的一类磷酸转移酶。
根据其底物蛋白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种类,可将它们分为5类: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组氨酸激酶、蛋白色氨酸激酶和蛋白天冬氨酰基/谷氨酰基激酶。
蛋白磷酸酶:催化磷酸化氨基酸残基脱磷酸的酶。
与蛋白激酶一起配合调节底物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调控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
根据底物蛋白质分子上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的种类主要分为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和双特异性磷酸酶。
蛋白激酶可使蛋白质磷酸化,蛋白磷酸酶使蛋白去磷酸化。
蛋白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真核细胞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其动态变化几乎涉及从胚胎发育到个体成熟的所有过程,包括细胞的癌变和凋亡。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平衡主要由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PK)和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s, PPs)调控。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为分子开关,是信号转导中最简便而又十分快捷的反应方式,一般是通过磷酸化而激活,去磷酸化而失活。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在多种信号识别与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它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调节过程。
蛋白激酶是一类将ATP γ位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的氨基酸残基上引起靶蛋白发生磷酸化的调节酶,它通过促进功能蛋白的磷酸化而使细胞对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泛素化途径的功能:由于基因突变、自由基破坏、环境胁迫、疾病等导致反常蛋白的产生,需要被及时降解清除,以免干扰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蛋白质前体的裂解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