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ppt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ppt


学习者分析 在教学之前对所任课班级学生的程度分析 通过即时分析 (1)确定教学起点 (2)估计重要环节通过情况的百分比或人数 (3)确定为完成后继学习,全班同步教学的终点。
B组 教学流程框图设计
符号
表示的意义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利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判断 过程进行的方向
开始上课 引导
投 带有问题 影 的过程
以时间和精力为借口。 3.消极性抗拒--口头上接受,
并不真正落实。
个体心理和群体文化上的原因: 1.舒适地带 2.行业行为 3.职业特点-风险趋避、
艺成格赋、环境孤立
引导教师调整教学行为的渐进原则: 1.要求的行为在可接受和容忍的范围之内。 2.调整行为成功的标准是它们是否能够运作。 3.创设一定情境,使自身发现改革的必要性。
(3) 现象 (4)原因 (5)做法 (6效果 (7)规律总结
(三)案例教学的研究性培训 1.提供精选的课例 2.在主持人带领下讨论发言
(关于课例、关于别人的发言) 3.就有关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问题,
由主持人进行答疑。(别人也可以提出看法) 4.主持人对课例进行点评分析,总结性发言。 5.教务处对教师进行活动反馈。(问询或问卷,
多用判断、选择问题,以利于分析。)
(四)其它 1.环境教育 必选内容 2学分 2.法制教育 必修内容 1学分 3.对于急需2002年学分的教师,
可写一份课例分析B5打印稿
行文:(1)课堂实录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过程分析
过程建议: (1)计划分解 (2)划分阶段 (3)集中辅导 (4)作出要求 (5)实施监控
(6)明确责任 (7)树立典型 (8)讨论调整 (9)定期检查 (10)记录档案
建档建议: (1)自然情况表 (2)继续教育内容目录及原始材料 (3)继续教育成果目录及原始材料或复印件
(二)优化教学设计 A组 学习需要分析 背景需要、情境需要、迁移需要、 直观需要、铺垫需要
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 1.结合课例的同事互助指导 2.案例教学方法
上海的经验:“行为教育” 1.保持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
还须注重纵向的理念行为。 2.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
还须包含行为的反思与调整。
教师的需求—— 1.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调查(1):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学生探究 得出结论




讨论判断
分析

框 图



投 类似问题 影 的过程
分析 N 回答判断 Y 总结
C组 教学现象行动研究
(感兴趣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不明的情况) 立题——收集现象——分析分类—— 制定措施——实施——矫正调整—— 检验——总结方法规律——形成材料
材料:简明、清晰、因果关系清楚、操作明显 行文: (1) 题目 (2)扼要的环节过程
A: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
3.2 %
B:与同事们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交流
2.8 %
C:教学领导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36.7%
D: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35.7%
E: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
21.6%
教师的需求—— 2.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调查(2):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业务培训会
市教师进修学院研训处
一.培训的状态及原因 校本培训的原则: 要利用固有的经验资源 要对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关注
教师改变程度的三个层面: 1.使用新的教学材料 2.运用新的教学手段 3.拥有新的教学观念
抗拒程度的三种类型: 1.挑衅性抗拒--直接抗拒,
不合作态度鲜明。 2.消极性挑衅--委婉拒绝,
目标把握、内容处理、结构调控、手段应用、 反馈时机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科知识、教材熟悉程度、一般基本功、 学科基本功、应变能力
4.课后辅导 诊断矫正、关注学生困难 5.作业批改及讲评 精选、估计可能的问题、判断差异、 共性问题记录、评论. 6.复习 深化、易化、类化、简化、网化 7.测验 意图、程度、方式、分析
A:教学领导、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听、评课,研究改进
57.7% B: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
C: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 D:教学领导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 E: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教学领导点评
24.6% 0.7% 5.9% 11.1%
教师的需求—— 3.在过程中提升 教师的个体需要 教师职业所承载的社会需要 理论指导
三.岗位培训的操作 (一)教学常规的校本培训
教学常规七项参考 1.制定课时计划 (1)目标分解 (2)设计意向明确、流 向清晰 (3)有课后小结 2.备课 (1)备大纲(或标准) (2)备教材 (3)备学生 (4)备教法 (5)备习题
3.上课 (1)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
注意力、氛围、兴趣、参与、能提出问题 (2)教师教学过程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