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语教学的意义
[摘要]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
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意义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语言文字作为信息
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
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个民族要
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
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提高民
族素质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的
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双语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现象。当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
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双语就成为第一需要。推
进双语,对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通过实施双语教育发展了自己。日本明治维
新后,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外语教育,从西方引进科学技术和人才,
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使当今日本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
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沙特阿拉伯是绝大多数人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的国家。为了培养专门人才,他们每年要送3000人出国留学,国内所有的医科、
理工学院的大部分专业都用英语授课,只有伊斯兰大学用阿拉伯语授课。印度是
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人口大国,该国实行双语教育,使用英语教学,英语渗透
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该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已成为软件大国,在这
个领域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端。新疆要发展,民族要发展,需要培养出一大
批少数民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和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而这些人
才的培养,如果仅仅是只懂得本民族语言,而不通晓汉语和外语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多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
必然要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疆的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
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先学好汉语。实践证明,新培养的一大批优秀的、
高层次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和博士生,涌现出的一批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
人才,他们无一不懂双语或多语,无一不受益于双语或多语。少数民族学习和掌
握汉语,是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发展自治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措施
之一。“民汉兼通”是少数民族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自治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教育
的必由之路。
双语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养双语双文化人,在双语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吸
收、融汇并传播两种文化。就此而言,双语教育既担负着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
化传统的重任,又担负着吸取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用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重
任。世界上任何文化都不是单一的,都需要吸纳其他优秀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
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无可非议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排斥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记录着各民族自古到今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一
切创造和努力。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会带来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宗教
观这样那样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影响着人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认识的
不一致。但是,因为生活在同一地域、同一社会,彼此有着根本的利益和共同的
奋斗目标,又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自然会产生文化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
相互发现、相互吸收的过程。文化传统可以有种种不同,但都有可比性,在一次
一次的接触中,人们可以比较出先进和后进。求知识、求富裕、求文明、求进步
和求发展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民族教育通过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选择、
吸收记造、传授的功能,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充实、延续与发展,从而推
动整个民族的发展。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所
必须的,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里学习主流文化更是必须的。这对少数民族社会成
员来说尤其重要。
学习和交流先进文化和思想,既要具备鉴别、吸收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的理
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又要具备鉴别、宣传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优秀传统的能力,
在民族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而吸收也好,宣传也好,只能以另一种语言作交流
工具。以另一种语言为工具,可以了解国内其他民族,乃至可以了解世界各民族;
以另一种语言为工具,才可以让国内其他民族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自己,并在
这种双向交流中,找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正确道路。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政策,
为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
放方针,为新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一个封闭的国家是没
有希望的国家,一个封闭的民族同样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
展,就要开放。开放,首先是思想的开放。通过开放,去冲破妨碍民族生存与发
展的僵化的、落后的思维方式,努力接受进步的思想,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思想、
优秀的文化。敢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正是表明一个民族的强烈自信;反
之,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同时,通过开放、比较,认识自我,发现和挖掘本民
族的优秀思想。优秀传统、优秀的文化,并进一步将它们宏扬光大。
新疆实施的双语教育模式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保存、发展乃至于少数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为出发点的。“民汉兼通”体现
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所贯穿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原则;能够发挥少数民
族语言和汉语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互补作用,因而它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的欢迎和
支持,如双语实验班深受各民族群众欢迎,每年招生时学生报名踊跃。实现“民
汉兼通”真正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