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
匡文波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及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网络新闻的重要性已经仅次于电视。
美国报纸协会2006年10月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各大报读者数下降,但2006
年上半年,上网浏览报纸网站的读者人数平均增长了31%。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
每月访问报纸网站用户达到5550万人,高出2005年的4220万人,2006上半年,新闻网站
的阅读人数则增长了52%。调查还发现,网络对年轻读者群特别有吸引力,报纸网站的读
者群中,25-34岁的读者增长最多,高达15%,而18-24岁的用户也增长了10%,《华盛
顿邮报》网站 25-34岁读者更是大幅增长60%左右。美国高度发达的网络新闻业为其网络
新闻传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新闻传播是必修课程
网络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哥伦比亚大学这一传统媒体学术大本营
敞开胸怀拥抱网络媒体,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反映了目前正在不断增长的网络新闻及其教育
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美新闻传播教育界的肯定。此外,美国网络新闻奖
(Online Journalism Awards)始于2000年,每年一次,迄今为止已举行六届。由美国网络
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联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
学院共同主办,旨在表彰在网络新闻报道做出突出贡献的网站。在此环境下,美国网络新闻
传播已经成为所有新闻传播高校的必修课程。
尽管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名称并不统一,但其教学内容却比较一致。主要包括:网
络新闻传播定义、特征,从互联网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的方式与特点,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
闻编辑,网络中的新闻摄影学,相关伦理问题,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图像与动画的应用;网络
新闻报道中音频与视频信息的应用与处理;新闻网站设计,网络新闻受众分析;网络新闻法
规、案例分析等。
课程名称多样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中开设的
Online Journalism。当时授课内容是新闻类与学术类数据库的检索,及计算机辅助报道。自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等内容。
但是,Online一词的本义是联机、在线。根据美国《桌面型计算机百科全书》
(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2003版)的解释,虽然人们现在可以将与因特网(Internet,
也译为互联网)相连接称为Online,但是Online也可以指一个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与计算
机相连。但是人们所称的“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网络”一词无疑是指因特网。可见,将
“Online Journalism”与“网络新闻传播”或“网络新闻学”等同起来并不准确。
因此,出现了Web Journalism、Digital Journalism等新名称,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与
学术界的共鸣。因为,Digital(本意是“数字的”,此处也可以指“数字媒体”)一词的内涵与
外延超出了因特网。而且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Digital Journalism是否也应该将数字电视纳
入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范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笔者要特别强调,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界与学界没人使用“Internet Journalism”或“Internet
communication”一词作为课程名称或学科名称。值得指出的是,“网络传播”也不能翻译为
“Internet Communication”,在美国凡是冠以“Internet Communication”的书籍无一例外属于计
算机类或通讯类图书,这是因为Communication是个多义词,除了有传播的意思外,还有通
讯、交通等含义;此外,Internet也已经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
但是笔者发现,使用“Interactive Journalism”或“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作为课程名称
的院校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的确,从技术上看,网络新闻传播的根本特征是数字
化;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的根本特征是互动性(Interactive也翻译为交互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些大学新闻学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专业,而不是推进名为“网
络新闻传播”“新媒体”等专业。例如:从2005年开始,密苏里新闻学院增设了“媒体融合”的
本科专业。在当今时代,由于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新闻传播手段多样化,传统媒体之间、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正被不断突破,各种媒体由冲突、竞争走向融合,已经成为媒
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因此,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采写编、录制制作新闻的时候,
应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同时适应不同新旧媒体的需要。在研究生教育中,也
对“媒体融合”给予高度的重视,开设了相应的方向和课程。
与业界联系密切,重视参与实践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授传播理论、
研究方法等课程;另一类是专业实践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或有突出业绩
的新闻工作者。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兼职教师非常多,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等知名高校,兼职教授
数量超过全职教师。大量兼职教师来自业界,使得新闻传播学院与实务界关系十分密切。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不教新闻理论,也不招收新闻理论方向的研究生,这与中国的新闻教
育差别很大。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内容上,也体现了美国新闻学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即
重网页设计制作技术、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轻网络传播理论。
美国大多数新闻传播学院办有小型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一般由教授担任主编,
并做指导,学生负责采访写作、网页设计等具体业务。此类由学院办的媒体,主要由学院投
入资金和人力;但亦有一小部分广告收入,可以弥补部分开销。例如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网站
就完全由学生制作各类新闻作品;但是由学院出资聘用网站管理人员作为技术支持。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明显的在于普遍没有对网络媒体赢利模式、
经营管理进行教学研究。这在一个媒介经济、网络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令人难以理解。这
或许与美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不少出身于记者编辑,对网络新闻实务有特殊偏爱有关。
此外,美国的手机媒体不如日本发达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新媒体教学研究的完整
性。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背景资料
美国网络传播比较有影响的参考教材
Mike Ward,《Journalism Online》( Focal Press,2002);
James Glen Stovall,《Web Journalism:Practice and Promise of a New Medium》
(2003);
James C. Foust,《Online Journal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News For The Web》
(Holcomb Hathaway Publishing,2004);
Kevin Kawamoto,《Digital Journalism:
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4);
Richard Craig,《Online Journalism:Reporting,Writing,and Editing for New Media》
(Wadsworth Publishing,2004)。
来源:中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