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郭文善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郭文善


10.7 叶
12.7 叶
孕穗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抽穗期
穗分化时期 生长锥伸长期
单棱期 二棱期 二棱后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期
叶龄余数诊断法
倒五叶出生一半左右 倒四叶出生(露尖)
倒四叶出生期 倒三叶出生 倒二叶出生 剑叶抽出期
叶耳距为 0 时开始, 2-4cm 为盛期 抽穗期
6/Ⅰa 5/Ⅳ 5/Ⅰ1 5/Ⅱa
茎蘖数
12
35
8
13 21
(不包括胚芽鞘分蘖)
主茎第四叶出生时,N=4,4-3=1。第一叶位的分蘖发生 (第一分蘖),依次类推。




芽鞘
第二分蘖
四叶期
超同伸
芽鞘蘖 第一分蘖
第二分蘖


④ ② ①
缺位
超同伸
三1 四2 五3 六5 七8 八13 九21
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出叶存在N-3同伸关系。
二棱后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期
叶龄诊断法
11 叶品种
13 叶品种
3.5 叶
5.5 叶
4.5 叶
7.0 叶
5.8 叶
7.8 叶
6.5 叶
8.5 叶
7.2 叶
9.2 叶
7.4 叶
9.4 叶
8.5 叶
10.5 叶
9.7 叶
11.7 叶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胚芽鞘分蘖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第一叶分蘖
1/Ⅰ 2/Ⅰ 3/Ⅰ 4/Ⅰ 5/Ⅰ 6/Ⅰ 7/Ⅰ 8/Ⅰ
第二叶分蘖
1/Ⅱ 2/Ⅱ 3/Ⅱ 4/Ⅱ 5/Ⅱ 6/Ⅱ 7/Ⅱ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 理论与技术体系
郭文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
Part Ⅰ 小麦叶龄模式
露白
出苗 ——第一片真叶从芽鞘裂隙中长出,露出地面2cm 出苗期 ——全田50%以上麦苗达此标准为出苗期
片鞘的关系
n叶叶片伸长 ≈(n-1)叶叶鞘伸长 ≈(n-2)叶叶片定长 ≈(n-3)叶叶鞘定长
n叶期茎蘖数=(n-1)叶期茎蘖数+(n-2)叶期茎蘖 数
三1 四2 五3 六5 七8
• 冬前茎蘖数的预测: • 经验公式:Xp=a+bh
Xp: 某叶龄时理论茎蘖数 a: 叶龄整数部分所对应的理论茎蘖数 b: 叶龄的小数部分 h: ( 叶龄整数部分-1)后所对应的理论茎蘖数
• 举例: 如主茎叶龄平均为6.7,此时理论茎蘖数为: a=六5 b=0.7 h=(6-1)五3 Xp=a+bh=5+0.7*3=7.1
10/0 8/A 7/I 6/II 5/III 5/Ia 4/IV 4/I1 4/IIa
11/0 9/A) 8/I 7/II 6/III 6/Ia 5/IV 5/I1 5/IIa
数量(不计芽鞘
分蘖)
1
2
3
5
8
13

在不计算芽鞘分蘖及其二级分蘖的条件
下,主茎出叶数与单株茎蘖之间存在一定的
关系,符合菲波拉奇(Fibonacci)数列: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N-n
有效分蘖发生的的可靠叶龄终止期 N-n-tN+3
N:主茎总叶片数, n:伸长节间数 tN:拔节时成穗分蘖应具有的叶片数
tN值: 高产群体:9-11叶品种 3叶
11-12叶品种 4叶
13叶品种
5叶
大面积生产:要求成穗分蘖的叶片数更多
小麦各节间的伸长与叶片、叶鞘的出生存在一定的同 伸关系,一般为:
淮北麦区半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10月上中旬,淮 南麦区春性品种播种适期在10月25日至11月初(苏南 为11月上旬)。
• (1)春性品种冬前冬后叶龄安排
• 总叶数 冬前叶龄 越冬 返青 拔节-孕穗
• 11
1~5 6 7 8~11
• 12
1~6 7
8 9~12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巩固有效蘖及促大穗期
作用:(1) 巩固有效分蘖成穗,提高成穗 率、最终实现适宜穗数的目的。(2)促进可孕小穗 数和可孕小花数的增加,减少退化,提高可孕花结 实率,增加结实粒数,最终实现大穗。(3)促进上 三叶,特别是剑叶和倒二叶的生长,提高高效叶面 积率。(4)促进上部节间的伸长,提高穗下节间长 度占株高的比例。
高产群体适宜的茎蘖动态指标
n叶叶片伸长≈(n-1)叶叶鞘伸长 ≈(n-1)-(n-2)叶之间的节间伸长
n叶抽出≈n叶叶鞘伸长 ≈n-(n-1)之间的节间伸长
5 67
8
9 10 11 孕穗 抽穗 开花
I
II
III
IV
V
小麦基部第一节间伸长的叶龄期为(N-n+2),如 采用倒数叶龄计,为(n-1)叶龄期。
高产小麦要求的节间配置: 北农大:1:2:(3-3.5):(4.5-5.0):(7-9),穗下节间占
伸长节间诊断法
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 基部第一节间伸长
基部第一节间快速 伸长, 第二节间开始伸长 第三节间开始伸长 第四节间开始伸长 第五节开始伸长
剑叶叶枕 倒2叶叶枕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


孕抽开粒乳蜡完
种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穗 穗 花 形 熟 熟 熟
总叶片数:
江苏省 适期播种: 春性小麦:11叶
半冬性小麦:13叶
11
10
上层叶
千粒重998源自中层叶粒数7
75 31
6
近根叶
穗数
4
2
种子根
节根
根的发生
次生根在主茎出生第3片真叶时开始发生,节根 的分化与发生顺序与叶片发生存在(n-3)的同伸关 系。
上层根 (第10叶之后发生)
播种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孕穗 开花 种子根
•主茎倒四叶出生时为拔节期。
•具有四张以上叶片的分蘖有二台以上的分蘖 根(分蘖鞘节和第一叶节),具有了一定的 自身根系,在适宜群体条件下,成穗可能性 较大(50%左右)。
•具有三张叶片的分蘖只有一台根,但分蘖鞘 节一段只发生一条根,因此成穗可能性较小。
分蘖发生起始叶龄期:
3叶期
有效分蘖发生的可靠叶龄开始期: 4叶期
ES=R(N-n-tN+3)×r
Y X
RN ntN 3 r
实现适宜穗数的途径
穗数=主茎穗+分蘖穗
=主茎穗+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
=基本苗数×单株茎蘖数×茎蘖成穗率 适宜穗数应当在播种时根据品种阶段发育类型 与栽培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播种期及气候 条件等确定合理基本苗数基础上,通过培育合理的 茎蘖动态、提高茎蘖穗率来实现。培育过程可分为 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前促进植株生长、无效分蘖叶 龄期至拔节控制生长、拔节至孕穗期促进生长三个 时期。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胚芽鞘分蘖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第一叶分蘖
1/Ⅰ 2/Ⅰ 3/Ⅰ 4/Ⅰ 5/Ⅰ 6/Ⅰ 7/Ⅰ 8/Ⅰ
第二叶分蘖
1/Ⅱ 2/Ⅱ 3/Ⅱ 4/Ⅱ 5/Ⅱ 6/Ⅱ 7/Ⅱ
四分体时期
花粉粒形成与充实期
胚囊母细胞:

●●
减数分裂 ● ●

3次有丝分裂
●● ●●●●
●●
花粉母细胞:
穗分化与穗粒数形成的关系
1、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开始伸长
2、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分化苞叶原基
3、二棱期 ----分化小穗原基 ,春化阶段结束
(二棱后期)----小穗原基分化数决定期
每亩穗数=主茎穗+分蘖穗 主茎穗与分蘖穗比例???
不同密度下穗群组成及不同麦株的穗 . 部性状(扬麦 4 号,1982)
第三叶分蘖
1/Ⅲ 2/Ⅲ 3/Ⅲ 4/Ⅲ 5/Ⅲ 6/Ⅲ
第一叶分蘖的分蘖鞘分蘖(二级分蘖) 第四叶分蘖 第一分蘖的第一叶节分蘖(二级分蘖) 第二分蘖的分蘖鞘分蘖(二级分蘖)
1/Ⅰa
2/Ⅰa 1/Ⅳ 1/Ⅰ1 1/Ⅱa
3/Ⅰa 2/Ⅳ 2/Ⅰ1 2/Ⅱa
4/Ⅰa 3/Ⅳ 3/Ⅰ1 3/Ⅱa
5/Ⅰa 4/Ⅳ 4/Ⅰ1 4/Ⅱa
①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前促进生长
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的叶龄通式为:N-n-tN+3
主茎总叶数 11叶、5个伸长节间的春性品种,有效 分蘖可靠叶龄期为5;主茎总叶数 13叶,5个伸长节间的 半冬性品种,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6叶期。
作用:①在有效分蘖叶龄期群体完成预期穗数 所需的总茎蘖数,为足穗奠定了基础。②冬前形成壮苗, 为春季地上部的生长创造坚实的根系条件。③分蘖期的壮 苗,促进了分蘖节维管束数的分化,为大穗奠定基础。
株高40%左右; 苏农:1:2:3:(4-5):(9-10),穗下节间占株高45-50
%。
目前因小麦专用型不同而有差异。
穗分化过程
生长锥伸长期
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
二棱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内外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