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柑橘品种选育与繁育 -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一)柑橘品种选育与繁育 -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广西柑橘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Citrus Biology
2012年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桔研究所
目录
前言 (1)
一、工作报告 (3)
(一)研究工作水平与成果 (3)
(二)团队建设与人才培育 (3)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4)
二、研究进展 (4)
(一)柑橘品种选育与繁育 (4)
(二)柑橘优质高效安全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 (4)
(三)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5)
三、成果奖励 (5)
(一)科技奖励 (5)
(二)成果鉴定 (6)
(三)成果转化 (6)
(四)品种选育 (6)
四、学术交流 (7)
五、人才培养 (8)
六、学术委员会 (8)
七、新增自治区级以上项目目录 (9)
八、固定研究人员 (10)
九、发表论文目录 (11)
前言
广西柑橘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培育),依托于广西柑桔研究所,陈国平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邓子牛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一、柑桔品种选育与繁育研究;二、柑橘优质高效安全栽培生理生态研究;三、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三个方向。

实验室近三年承担在研课题7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国家公益性项目,以及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

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省级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市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广西金绣球奖1项,实施成果转化4项,审定柑橘新品种4个。

实验室科研队伍由固定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技术辅助人员及研究生组成,共48。

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20人,博士15人、硕士12人。

实验室每年引进2-3名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型人才;利用已有的合作项目,每年选派1-2名青年科研人员出国学习、交流;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科技骨干进修学习、合作研究,同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提高学历,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通过系统的、多层次的培养模式,迅速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目前实验室面积2200m2;建有试验研究用连栋大棚10座,鉴定温室1座,钢架网棚60亩;拥有以进口为主的223台套仪器设备,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光合作用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PCR仪、梯度PCR仪、凝胶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能较好的满足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种质资源与种质改良等研究工作的需要。

实验室还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中,每年都有专项资金注入。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科研设施,促进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设立了开放基金,支持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课题研究,国内外科研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申请实验室设立的开放基金或自带课题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实验室已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美国糖业公司及越南农科院等国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广西柑橘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广西柑橘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

通过3-5年的建设,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搭建广西柑橘基础研究的骨架蓝图,凝聚、培养一批高级科研人才;通过5-10年的发展,拓展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培育广西柑橘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参天大树,力争成为广西人才小高地和优秀科研团队。

一、工作报告
(一)研究工作水平与成果
2012年在柑橘相关学科方面,实验室共承担项目6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攻关、桂林市科技攻关,国家农转资金、国家公益性项目,以及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

新增科研课题16项,课题经费355.5万元,目前,项目按计划实施,进展顺利并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2012年度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项;选育柑橘新品种1个;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2篇。

(二)团队建设与人才培育
实验室科研队伍由固定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技术辅助人员及研究生组成,共48人。

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20人,博士15人、硕士12人。

实验室长期与院士、首席科学家及其团队保持良好合作,研究力量雄厚,并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

实验室注重人才培养与使用。

鼓励在职技术人员继续深造,2012年,派送1人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攻读博士;派送1人到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1人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学习;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

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使实验室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

2012年度,1人获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被推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产业广西创新团队功能专家。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开放合作是保持实验室处于一流研究行列的前提,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实验室运转良好的保证。

本实验室在积极吸纳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二、研究进展
(一)柑橘品种选育与繁育
加大种质资源收集力度,引进爱伦达尔、沃、金砖等14个国内外优新特色柑橘品种接穗、苗木共145株;从中柑所收集红河大翼橙、飞龙枳、莽山野桔等野生柑橘6份,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收集到广西特色野生柑橘8份。

销售柑橘无病毒嫁接苗木59.6万株,销售接穗61.7万芽,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二)柑橘优质高效安全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
“柑橘新品种“桂橙一号”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得201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桂林市
科学技术一等奖。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金柑糖代谢机理研究”,2012年进行金柑物候期观察工作,进行金柑糖代谢相关酶研究和相关指标测定工作,获得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材料,进行金柑资源分子鉴定工作。

(三)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柑橘木虱抗药性监测”、“柑橘木虱田间种群数量监测技术研究”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完成结题。

完成柑桔疑是黄斑病病原菌的科赫氏法则鉴定和分子遗传鉴定,并对其发生规律、品种感病性、药剂室内生测和田间筛选进行了系统筛选,制定出《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已在部分产区进行验证、推广。

对广西部分贡柑产区发生连片死树原因调查研究,目前已确定该病病原不是柑橘炭疽病,而是柑橘黑腐病,并对其发生规律、品种感病性、药剂室内生测和田间筛选进行了系统筛选,制定出《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并在部分产区进行验证、推广。

三、成果奖励
(一)科技奖励
(二)成果鉴定
(三)成果转化
(四)品种选育
四、学术交流
实验室邀请国内外学者12人次来室进行学术交流及学术报告
实验室人员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2次
五、人才培养
1、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毕业硕士研究生1人。

2、派送1人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攻读博士;派送1人到读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1人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学习。

3、获晋升副高专业技术职称1人。

六、学术委员会
七、新增自治区级以上项目目录
八、固定研究人员
九、发表论文目录
11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