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西华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第一题:选择题(主要涉及的是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以及音视频软件的相关知识)1.PPT的操作(P122):保存类型:保存为默认演示文稿格式: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演示文稿的扩展名为.ppt;保存为放映格式:扩展名.PPS,双击文件图标就可直接开始放映,而不再出现幻灯片编辑窗口;保存为设计模板:扩展名为.pot,实现自定义模板重用;保存为RTF文件:扩展名为.rtf,快速获取演示文稿的文本资源;保存为网页形式:扩展名为.htm,可以用网页的形式展示演示文稿,可快速导出演示文稿中的图片。
视图类型及功能:普通视图、幻灯片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
普通视图:采用三框式画面显示大纲、幻灯片和备注,以方便浏览与编辑;幻灯片视图:含有大纲窗格和幻灯片窗格,每个窗格的功用与普通视图相同。
在幻灯片窗格中只显示一张当前的幻灯片,主要用来对演示文稿中的每一张幻灯片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编辑。
在此视图下,可以直接看到幻灯片的静态设计效果;备注视图:备注窗格使得用户可以添加与观众共享的演说者备注或信息;大纲视图:含有大纲窗格、幻灯片缩图窗格和幻灯片备注页窗格。
在大纲窗格中显示演示文稿的文本内容和组织结构,不显示图形、图像、图表等对象;幻灯片浏览视图:按幻灯片序号顺序显示演示文稿中全部幻灯片的缩图,可以复制、删除幻灯片,调整幻灯片的顺序,但不能对个别幻灯片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放映视图:主要功能是播放幻灯片,此时不能对幻灯片进行编辑。
PPT功能:广告宣传、会员报告、演讲、课堂教学;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解释思辨。
2.多媒体素材的处理(P97--P122):包括音频、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操作,以及简单动画的制作过程。
主要是要了解学会Photoshop和Flash的基础知识。
第二题:填空题(主要涉及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计算机图形类别、教学设计相关知识)1.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教育技术的概念:1)教育技术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类。
实体形态=物化技术经验形态+知识形态=智能技术2)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指的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
从狭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3)AECT1994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2005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4)教育技术在美国开始于20世纪初兴起的视听教学运动,而在我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同。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分别于1972年,1977年,1994年和2005年对“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给出了他们的定义。
5)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化设计教学三种教学方法发展起来的综合技术。
2.认知领域学习目标的分类和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东西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五大类。
3.计算机图形的类别P99位图图像、矢量图形4.教学设计相关知识,学习目标编写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分类及选择、学习评价1)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书P197详细了解各种)三要素法:行为、条件和标准四要素法(ABCD法):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五要素法:情境、能力(性能)动词、对象、行为动词、限制性条件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形式、小组协作学习形式、个别化教学形式2)学习评价(P219):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般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5.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
书P19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第三题:名词解释(8选5)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以传递教学信息为目的的媒体。
3.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一定结构)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的功能的有机整体。
4.教学策略: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方法、媒体和程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和指示性,教学策略方案就是对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化。
5.帧:就是指动画中的最小单位,也就是单幅画面,Flash影片就是由这一幅幅的画面构成的,相当于电影胶片的每一格镜头。
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了动画。
6.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感知不同的刺激,并对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7.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它是用来制作网页的标记语言8.微格教学:对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
第四题:简答题1.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四项最基本为: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2.经验之塔理论:1塔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3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
4在学校教学中应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5位于塔中间部位的那些试听教材和试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视觉符号具体,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如果教学太过于具体化,那就没有达到更普遍的充分了解,但现在这种危险只是理论的,因为人们还没有做到教学应有的具体程度。
戴尔提出的经验字塔理论包括:1具体经验-----指学习者亲自去做的经验。
2观察经验------常被称为代替经验或具体半抽象经验。
3抽象经验------包括视觉符合和言语符合。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果斯基、皮亚杰等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
合理之处:建构主义被认为是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它既传承了认知主义的合理之处又另有发展,它不仅仅停留在研究怎样认知这个客观过程,还重点研究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怎样利用学习情境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提倡在意义建构时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包括外显的行为方式。
提出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颖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1.难以解决个人差异建构问题。
2.容易缺失换位思考能力4.传播理论的模式(三个模式,书P14图)(关于传播学理论(重点三图)传播要素:教师、内容、媒体、学生、效果;)拉斯韦尔“五W”模式给出了一半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及其传播过程,阐明了传播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其五大要素为: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教学评价;本模式忽略了人的因素,社会因素,信息的内容,传播效果等香农-韦弗模式是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呈现状态来进行分类的,其五大要素为: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
贝罗模式是用以阐明思想传播系统结构的一个静态模式。
它由四个要素构成:信源、信息、通道、信宿。
(教育传播要产生良好效果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传播学理论:传播模式戴尔经验分为三大类:具体经验、观察经验、抽象经验。
)5.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1.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2.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3.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的教学将有利于学习者的自身发展4.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把“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的。
5.教学设计的主要外在活动形式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
;6.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1.目标径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也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教学媒体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特征有很好大的差别,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绝不能套用某种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否则将会喧宾夺主、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
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最终将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7.教学评价1定义: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2.作用:(具体p218)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
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
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同时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有效的达到所规定的目标。
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3.分类:诊断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作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4.功能导向功能鉴别和选择功能反馈功能资讯决策功能强化功能竞争功能五、论述题范例:(以中学数学学科《勾股定理》教学为例)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节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水平、认知特点我制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