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实施策略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实施策略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实施策略的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现状进行总
结和分析,在前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
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与实施策略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
1、引言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
要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
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
业能力、职业情绪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
中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一般来
说,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
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包括职业素质基础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大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最缺乏的是职业素质基础的素
养,最迫切的是提高职业素质基础水平。而在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
培养主要通过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体现。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时期,其间主要任务是准确了
解自我、发展自我,在学习与实践中作出尝试性的职业选择和生涯
规划。由此可见,大学时期的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能力是否得
到提高,对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高职学
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与实施策略重点在于准确掌握高职学生职
业素质的特点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
2、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0%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心理
准备不足,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当遭遇工作环境中的诸
多障碍与不如意时,便表现出逃避、退缩等行为特征。通过对大学
生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从事高
职教育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一
些问题。
2.1职业心理素质准备不足
职业心理素质是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的心理
品质。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在校生认为自身的职业心理承受能力
不强,对即将进入职场所面临的压力有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而
部分用人单位对目前应届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心理素质也
提出了担忧。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自信,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
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遇到事情容易情绪化,部分毕业生缺乏一定
的社会交际能力,导致工作中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2.2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目标模糊
调查发现,在高职学生中,八成以上同学几乎没有思考过职业目
标、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发展等有关
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表现在高职学生身上,
在本科大学生中同样存在。经过分析,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个。第一,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上存
在不足。大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成才的
重要意义。绝大多数高校把就业指导等同或代替职业生涯规划,对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在内容上仅局限
于在就业指导课中加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第二,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性不强,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职业生涯
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动大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职业
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没
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讲述一些职业
生涯规划的常识,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不高。第三,大学生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偏差。一些大学生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职业生涯
规划可有可无,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兴趣不大。不少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只盯住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
高收入、高地位的岗位,不愿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也很少主动愿
意去不发达地区。
2.3职业能力比较弱
职业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高职学生在职
业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差、专业技能缺乏、专业
拓展面窄、学习能力较弱、外语水平较低、缺乏创新能力等不足,
而这也是学生在求职或工作中缺乏自信的原因之一。
3、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结合自身在高职教育中所获经验,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
有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
岗位的要求,增强学生择业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3.1加强学校和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事,
学校同样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认识,并且,对学生的职
业素质培养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简单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来实
施就可以的,而应该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甚至持续到毕业
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3.2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各担任课程的专任教师应该对课程专业要求与相应职业素质要
求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了解职业岗位群中的职业素质要求,将职业
素质的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中去,从而培养学
生的专业技能、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理想与职业兴趣。
3.3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大学生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有效地帮助学
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结语
有调查表明,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或是外资企业,其对人才的
需求标准几乎是一致的,即坚持所谓“有德有才必定重用,有德无
才可以录用,有才无德一般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用人原则。
由此可见,职业素质对求职者是多么重要。在现阶段,高校应该切
实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更应该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深入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与职业
状况,能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与创业观念,从而在职业生
涯中获取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