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特殊矿物成分:易形成降低fz 的微观结构
一般规律:
• 矿物吸附性强、粘土矿物含量↑→fff↓;
• •
矿风矿物化物易程表破度面碎高性→、f溶质z 蚀↓、→→敏易f感形z ↑成性;低影渗响透储储层层f;ff;
•矿云物母稳的定片性状、结构特→殊f矿z ↓物; 含量影响储层fz 。
• 黄铁矿、绿泥石等易嵌入孔隙中→ fz ↓
渗透率 >2000 500-2000 100-500 10-100 <10
<1
储层评价 特高孔特高渗储层
高孔高渗储层 中孔中渗储层 低孔低渗储层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1章2节
(2)几个孔隙度概念
按孔隙性质(大小、储渗能力),可分为:
孔隙度
绝对孔隙度
fz
有效孔隙度
fe
流动孔隙度
fff
关系
公式
岩石中孔隙体积
fz
Va Vb
100%
fe
Ve Vb
100%
f ff
Vff Vb
100%
Va:孔隙总体积
Ve:有效孔隙体积 Vff:与流动的液体体积
相等的孔隙体积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1.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及组合关系
(1)孔隙类型
按成因 砂岩储层孔隙可分为三类: • 粒间孔:碎屑颗粒间的原生孔隙; • 溶蚀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次生; • 裂缝:成岩改造或构造形变形成的缝隙。次生。
按形态 砂岩孔隙归结为两类: • 孔隙 • 裂缝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油层物理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1章
本章内容
§1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3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4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5 储层岩石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 §6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3)流体加和法
原理:由测定的流体体积间接求出岩石Vp。 分别测出岩样中油、气、水的体积, 则: Vp=∑ Vo+ Vg + Vw
特点:油气体积不易测准,误差大。
3. 岩石骨架体积Vs的测定 方法:
孔隙度仪 固体体积法
(2)孔隙配位数
孔隙配位数:指每个孔隙所连通的喉道数。 一般为2-15。
(3)孔隙迂曲度(l)
迂曲度:指流体质点在岩石中实际流经的路程l与岩石外观 长度L之比,即:
l l
L
迂曲度l用于定量描述孔隙的弯曲程度。 但l无法测定,常在1.2-2.5范围中取值。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② 孔隙-喉道组合
孔隙网络模型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 孔隙大小及分选性
——孔隙大小的表示和评价
孔隙大小及分选性是评价储层储孔、渗特性 的重要信息,是微观渗流机理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 参数。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孔隙度f :指岩石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f Vp 100%
Vb
f
1
Vs Vb
100%
Vp=Vb-Vs
式中:f—岩石孔隙度;
Vp—岩石孔隙总体积; Vb—岩石总体积(外表体积); Vs—岩石骨架总体积。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3. 埋深对孔隙度的影响
颗粒排列方式:埋深↑→排列紧密→fz↓; 对孔隙的改造:温、压、地下水等→fz 改变。
例如,胶结物形成→使孔隙度降低; 溶蚀等作用→使孔隙度增加。
总之,时代越老、埋藏越深的岩石的孔隙度越低。
此外,流体及动态过程(开发阶段、方式,油藏压力变化等)
对岩石fff有较大的影响。如: • 驱动压差↑→减薄孔隙表面液膜→fff ↑ • 流体粘度↑→增厚孔隙表面液膜→fff ↑
测定内容:
岩石总体积Vb 孔隙体积Vp 骨架体积Vs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1. 岩石总体积Vb的测定 方法:
直接测量 封蜡法 饱和煤油法 水银法
(1)直接测量法
用千分卡尺直接测量小岩心总体积。 特点:简单。 适用对象:胶结好,不垮、不碎的岩心。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岩石Vp是十分重要的储层参数,除计算孔隙度外, 在油藏工程研究及各种动态试验(流动试验,驱替 试验,提高采收率微观机理研究试验等)中都要用 到Vp 参数。
方法:
气体孔隙度仪 饱和煤油法 流体加和法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1)气体孔隙度仪器 *实验
原理:据波义尔 定律,通过测定孔隙 中气体的体积来测定 孔隙体积Vp。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2)饱和煤油法
原理:通过测孔隙中饱和的煤油Vo→测Vp。 步骤:称出干岩样空气中重:w1
称出干岩样饱和煤油后在空气中重:w2
特点:
则岩样Vp: V p
w2 w1
ro
• 简单;
• 煤油易挥发→易产生误差;
• 测定的孔隙体积Vp≈岩石有效孔隙体积。
第1章2节
(2)封蜡法
原理: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进行测量。
步骤: 称岩样在空气中的重量:w1 称覆盖蜡衣岩样空气中重:w2 称覆盖蜡衣岩样水中重:w3 →岩样Vb=覆盖蜡衣的岩样V-蜡衣V:
Vb
w2 w3
rw
w2 w1
rp
式中:rw 、rp—水、石蜡密度,g/cm3
适用对象:疏松、易垮、易碎的岩样。 广泛,矿场最常用。
连通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3)按储渗性能分
有效孔隙:连通的超毛管、毛细管孔隙 无效孔隙:微毛细管孔隙、死孔隙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
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 及“死孔隙”是无意义的孔隙空间。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2. 孔隙度概念(porosity) (1)孔隙度定义
开发实践证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是 决定储层性能的根本因素和影响油气井产 能的重要因素。
储层孔隙性是决定油气藏规模和开采价 值的重要储层特性。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类型 孔径mm 缝宽mm 流体流动情况
例
超毛管 孔隙
>500
>250
能自由流动
大溶洞 大裂缝
毛细管 孔隙
500~0.2
25~0.1
不能自由流动,需 外力克服毛管力
一般 砂岩孔隙
微毛细 管孔隙
<0.2
<0.1
常规条件下难流
动,△p很高
泥岩中 孔隙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按连通状况分
峰态Kp(尖度): 表示孔喉分布曲线峰的陡峭程度,反映岩石中最常出现 的孔喉大小的集中程度。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3. 孔隙结构参数
孔喉比 孔隙配位数 孔隙迂曲度
薄片、铸体及图 象分析测定
(1)孔喉比
孔喉比:孔隙与喉道的直径或半径 之比。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确定的。
fe反映原始地质储量的大小,而fff反映可采储量的
大小。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3)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
储层孔隙度范围:5~30%; 砂岩一般:10-25%;碳酸盐岩:<5%
储层类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非储层
孔隙度 >30% 25-30% 15-25% 10-15% 5-10% <5%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峰越尖锐,孔隙大小越均匀; 曲线越陡,孔隙大小越均匀
孔隙分布曲线用于定性表征岩石孔隙大小分布特征。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孔隙大小分选性评价
分选系数Sp(孔喉均匀度): 描述孔喉大小分布均匀程度。
歪度Skp(偏度): 描述孔隙组成偏大孔或偏小孔分布。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储层空隙特征的微观评价
储层孔隙: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隙空间。
孔 隙 结 构 : 岩主石要的内孔容
隙类型、孔喉大小和分布、
形态及连通关系、孔以隙及类孔型及组合关系
隙表面粗糙度等因孔素隙的大总小及分选性评价
合。
孔隙结构参数
孔隙大小和分布 结构参数源自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1)孔隙大小和分布
孔隙分布特点: 高度分散、高度非均质 →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分布特征
研究方法:
压汞法:获取孔喉大小及分布特征。测出的注入汞V% 及毛管曲线上对应的孔隙半径绘制两条曲线。
表示:
孔隙大小分布曲线 孔隙大小累积分布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