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118对脑卒中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张文珍,杨 英,任华伟,张 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医院 神经内科,新疆 伊犁 835000)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我科住院的73例脑
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14d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AM)评估其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14d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能够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 7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明显提高,康复对脑卒中整体治疗效果及重要性已被国际承认[1]。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系统、规范的康复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和康复后14天对上肢进行功能评定比较,旨在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月神经内科出院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首次脑卒中;②患者知情同意;③生命体征稳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评分>8分;④40岁过度到直径小的火柴、花生米、黄豆等,并训练将手中物品松开,促进肌群协调功能恢复;木钉盘训练时,开始健侧上肢可同时训练并协助患侧上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④对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应确保无疼痛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被动运动的活动幅度应略小于正常人关节活动范围;⑤情绪和行为干预: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有针对性进行疏导,转移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要求家属、亲人多关心患者,让病情相似的患者一起训练,鼓励相互竞赛、交流,树立循序渐进长期不间断训练的信心。 观察组每日上肢康复治疗1-2次,每次45-60min,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上述系统的康复训练,仅指导患者进行简单、随意康复训练,14d后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1.3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上肢、腕和手功能进行评定,其中上肢积分36分,腕和手积分30分,合计66分。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AM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AM评分比较(x-±s)
项目 例数 入院时 第2周(14d) t值 P值 FAM评分 观察组上肢 42 14.83±14.70 30.97±18.65 4.4 P<0.05 对照组上肢 31 18.8±19.66 22.03±20.92 0.62 P>0.05 t值 0.22 5.46 P值 >0.05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 ・
收稿日期:2012-08-05 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119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x-±s ) 组别 LVPW(mm) LNSTD(mm) 尿清蛋白排泄量 Scr(μmol/L) UA(μ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80) 14.2±3 11.3±3 14.3±3 11.6±3 79.8±36 36±22* 145±82 131±71 482±96 242±66*对照组(n=80) 13.7±3 11.5±3 13.7±2 11.7±4 80.3±22 51.4±21 146±60 129±74 485±97 384±65注:*与对照组比较,平均t=0.017,P<0.05。3 讨论 临床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多发和常见,约5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其更具有心血管危险性。UKPDS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性疾病发生时,血压每升高10mmHg,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会增加19%。故需严格控制合并疾病中的血压水平,是降低恶性终点事件的关键 [1-6]。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针对高血
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除对降压效果有较高要求外,其在体内代谢稳定性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需引起重视。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相关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CCB)可使收缩压幅度显助降低,对糖代谢无明显影响,为理想的的治疗药物之一。硝苯地平接近100%谷峰比率,为一种长效双氯吡啶类CCB药物,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作用,对降压作用的谷峰波动有效避免,对血压起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在良好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延缓甚至阻止靶器官的损害,显著降低了病死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硝苯地平比坎地沙坦有更好的控制血压平稳,优于坎地沙坦,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影响优于坎地沙坦,尿蛋白排泄量、血尿酸、血肌酐等指标可以与坎地沙坦相当或稍优于坎地沙坦,但无统计学意义,
左室肥厚测定可以和坎地沙坦结果一样,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具有缓解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功效。 综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沈潞华.高血压与糖代谢紊乱[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83-1384.[2] Stas S,Appesh L,Sowers J.Metabolic safety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myth versus reality[J].Curr Hypertens Rep,2006,8(5):403-408.[3] 江世亭,汤仁礼,余赛英,等.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1):67-68.[4] 杨静,葛长江.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2):1056.[5] 黄华文,周宏霞.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24-525.[6] 蔡建新.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4):256-258.
(高娟 编辑 )
3.1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是其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基础。部分神经元的损伤,可通过临近完好部位的神经元功能重组和或低级的中枢神经神经系统部分代偿,主要表现为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及突触域值的改变,即大脑具有可塑性,这是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有效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可能与康复训练改善血管内皮组织功能,促进血管的再生,而新生形成的微血管可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血半暗区的灌注,提高了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2-3]。本研究发现,缩短发病至开始康复的时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对照组4例未进行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d后上肢积分较首次评分下降,而观察组未发生上肢积分下降现象。3.2强调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第一步,但如果患者本身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主动运动治疗可以舒荕活络,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促进功能恢复,对手的康复有疗效[4-5],通过护师针对性、个体化、通俗易懂的康复教育,增强患者信心,甚至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医学的知识和康复价值教育,使患者意识到所有的康复治疗都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系列的锻炼而已,促使患者积极投入康复训练,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3.3 在上肢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并伴有屈曲习惯痉挛,在良肢位摆放时,手中放置布卷,是为了抗屈肌痉挛,但其结果正好相反,这样会加重屈肌痉挛。因此建议手中不放置任何物品,每天可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者的手指、屈曲和伸展掌指各个关节、腕背曲,能避免痉挛的发生。美国芝加哥康复中心的SEO研究发现主动肌肉牵拉活动可迅速改善卒中患者抓握物体能力,但却降低了释放物体能力,而辅助性的支撑平台可整个手臂力量,松弛手臂和肩部肌肉,从而使卒中患者更能自由地控制手部肌肉。此外,主动-被动双侧训练(APBT)、大脑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6]。 本研究将继续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为其一年的跟踪,上门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并对一年后脑卒中后遗症患
者上肢功能进行检测,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提供一种有效、科学、实用的康复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8-912.[2] 夏娟芬.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135-136.[3] 朱毅,李宁,顾一煌,等.手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49-52.[4] 孔炳要,陈丙雅.从生活中防治中风[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20-25.[5] 李庆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症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60.[6] 崔欣,牛艳萍.脑卒中患者早期手功能康复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56-57.
(高娟 编辑 )
(上接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