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生存期与心理状态
癌症病人在意识到或知道癌症的可能时,在心身上会产生各种不
同的症状,并影响到病程的进展。其良好的心理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存
期有积极意义。经观察180例患者,其中食管癌60例,肝癌50例,
贲门癌30例,胃癌20例,肺癌20例.其中28例为手术治疗失败者。
对每一肿瘤病人,从就诊日起分别记载其在诊治中的情绪、认识、意
志、行为方面的活动,并追踪到病人死亡或痊愈为止,分别进行如下
观察:
一、人格属性分类
人格是指人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根据
“阴阳内外”、“内为阴,外为阳”的阴阳学说与人格的内外向学说
不谋而合的思维方式,初步拟订人格属性分为阳型(外向)与阴型(内
向)二类。阳型者,胸襟坦荡,激情易发;感知敏锐,反应迅捷,兴
趣广泛;志发于四野,自控力弱;行为迅速、好动、外露。阴型者,
善虑多感,胸襟狭窄,迂回曲折,多抑郁;感知迟缓而深刻,好内向
而恶外露;灰心叹气,无可奈何,控制力强,行动审慎;行为缓慢、
安静、内藏。
180例中属于阳型者120例(其中食管癌40例,肝癌29例,贲门
癌20例,胃癌14例,肺癌17例);阴型60例(其中食管癌20例,
肝癌21例,贲门癌10例,胃癌6例,肺癌3例)。
二、心理状态的变化
本组180例中,14例患者始终不知道自己已患癌症,情感变化较
少。其余166例患者获知患癌后,其心理状态变化的主要表现为恐惧
(164例)、猜疑(79例)、情感低落(112例)、焦虑(85例)、急躁易怒
(100例)、情感淡漠悲泣(40例)、恍惚幻觉谵妄(30例)、精神神经
性运动应答迟钝(12例)、神经衰弱症(14例),有7例产生自杀观念。
在病情恶化或治疗上失去争取希望时性格变坏,急躁易怒者109例。
在临终前3—7天中,有25例出现神志恍惚、幻觉、谵妄等精神障碍
的病状。
三、心理状态与病程的关系
180例病人中分为二组:甲组为保密组,医护人员与家属密切配
合,始终不让病人陷入“癌症”的印象中,共14例;乙组为告诉组,
将患病情况诚实交谈后,分别做心理学工作,共166例。乙组又分为
争取治疗期和失争取治疗期二类。当病人获知患癌真情后,能正确对
待,比较顺利地渡过五个心理变化过程(即极度恐慌、极力否定患病、
苦恼抑郁、承认患病、最后听凭自然、等待死亡),产生求生欲望者,
为争取治疗期(计48例);失争取治疗期者(计18例),则与上述相反,
病人不能顺利地渡过心理变化阶段,而走向极端。这些患者的精神不
安,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癌症是死亡的同义词,晚期痛苦严重,而且病
程缓慢,往往感到同疾病作斗争的努力无用,治疗上没有完善的方法
等。各组的病程长短以平均存活月计算,结果:甲组14例,其中阳
型9例,平均存活37.2月,阴型5例,平均存活6月。乙组166例,
分二类:争取期148例:阳型99例,平均存活26.1月,阴型49例,
平均存活11.9月;失争取期18例:阳型12例,平均存活l,35月,
阴型6例,平均存活1.77月。
统计学处理,乙组二期患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提示患者获知患癌真情后,一旦病人失去求生欲望时,病情便急转直
下,病人性格变坏,最快死亡的只有14天。从人格属性特征上看,
乙组失争取期阳型与阴型的平均存活期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
乙组争取期,阳型99例,平均存活26.1月;阴型49例,平均生存
11.9月,经方差分析PO.01,提示内向型存活时间比较短。告诉组
平均存活时间20.6月,保密组平均存活时间为21.6月。经方差分
析P&;gt;O.05,无显著差异。从上述分析可知,180例癌症患者
中,98.8%的病人有恐惧感,而一旦失去争取治疗希望时,病人性
格变坏,急躁易怒,病况急转直下。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活信念
的丧失,以及抑郁状态的持续,无论在心理或生理上均可促进癌细胞
的增殖,加速病情的恶化。祖国医学认为“恐伤肾”、“思伤脾”。
国外有报道,在恐惧的精神状态下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则下降。
伤脾者则健运失职,气滞血瘀,有碍气血的运行,进一步衰减了机体
的免疫抗衡能力。情绪低落,悲伤时T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呈低下状
态,削减了机体免疫功能。但是癌的应激反应转化为良性应激是有可
能的。只要我们在恰当的时期,耐心地与病人作公开的诚挚的交谈,
减少病人的恐惧、猜疑、悲伤、惋惜、孤独、抑郁等,指出战胜疾病
的有利因素,振奋起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安
定的情绪、平稳的心境,这样就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