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出入境检验检疫¾出入境检验检疫¾是国家检验检疫部门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进出境的商品(包括动植物产品)、动植物、以及运载这些商品、动植物和旅客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分别实施检验、检疫、鉴定、监督管理和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卫生检疫及口岸卫生监督的统称。
¾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内容和目的:1、保证进出口商品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利发展;2、防止危害动植物的病菌、害虫、杂草种子及其它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保护本国农、林、渔、牧业生产和国际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3、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保护人类健康。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¾在国际贸易中,由国家设置的官方检验机构或由政府注册的、独立的、第三者身份的鉴定机构,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卫生、安全、检疫、残损,以及装运条件、装运技术等进行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一节进出口商品检验¾新中国成立后,取缔了200多家外国公证行,接管了6家官方商检机构及13个检验处。
¾1949年中央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处,1952年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
实行跨行政区的商检体制,1960年下放地方政府领导。
¾1980年成立“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¾1982年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¾1999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¾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¾目前全国已有局级商检机构33个,处级(地区局)商检机构300多个。
我国还成立了商检总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并向国外派驻了20多个商检机构。
¾1950年制定《商品检验暂行条例》(草案)和《商品检验暂行细则》。
¾1984年颁布《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
¾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¾2002年4月对“商检法”进行修改,10月实施。
一、商检工作的方针¾“加强管理,认真检验,公正准确,维护信誉,促进外贸、为四化服务”。
第二节商检工作的方针、职责和法律依据¾“加强管理”是指商检部门加强对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管理,既加强对商检内部各检验机构检验工作的管理,又加强商检系统以外的承担进出口商品检验任务的社会有关检验机构检验工作的管理,而且还要受理与进出口商品有关的生产、经营、收货、用货、仓储、运输等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检验和质量管理的工作。
¾“认真检验”是做好商检工作的关键。
商检部门、工厂、仓库、经营单位的检验部门和承担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社会检验机构以及进口收货、用货的检验部门,都必须遵循“重合同,守信用,重质先于重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合同、信用证、标准规定的要求和统一制定的检验、鉴定操作规程工作,切实保证检验结果准确,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¾“公正准确”是做好商检工作的准则。
商检工作必须做到公正准确,坚持平等互利、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公正科学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一切问题。
检验、鉴定结果必须准确无误,结论必须符合实际,签发各类证书的内容必须具体、真实、可靠、有理有据,保证货证相符,保证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绝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¾“维护信誉”是要维护国家信誉、对外贸易信誉和商品检验信誉。
商检部门及各有关检验部门,在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谨慎从事,要在技术上过硬,在法律上站得住脚。
¾“促进外贸、为四化服务”是商检工作的宗旨。
它要求商检工作既要把关又要服务,而其目的是促进对外经贸工作的发展。
二、商检部门的职责¾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法定检验,对全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和检验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办理有关公证鉴定业务。
¾还根据对外贸易关系人的申请和贸易合同的规定,依照有关法规和普惠制给惠国政府的有关规定,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和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一)法定检验¾法定检验是指商检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的规定,对指定的重要进出口商品进行强制性检验。
¾法定检验的内容包括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包装及安全、卫生。
法定检验的范围包括:1.对列入《种类表》的进出口商品的检验¾由国家商品检验局制定、调整并公布《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简称《种类表》)。
¾列入该表目录内的商品,是涉及安全、卫生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大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进出口商品。
¾我国现行的《种类表》是1995年4月26日重新调整与公布的,共涉及商品18类,编码2012个。
2.对出口食品的卫生检验¾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商检机构应对出口食品依法实施卫生监督和检验。
3.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器的性能鉴定和使用鉴定¾根据国际上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则,对危险货物的分类、包装、警戒标志,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的安全,舱位、货位的选择和安全配载等实行严格鉴定。
4.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品的船舱、集装箱等运载工具的适载检验5.动植物检疫¾根据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对其进行强制性检验。
¾此外,对有关国际条约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对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的检验也都属于法定检验范围。
(二)监督管理¾主要包括:¾对法定检验以外的进出口商品的抽查检验;¾对重要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派驻质量监督员制度;¾对进出口商品质量的认证工作,并准许认证正合格的商品使用质量认证标志;¾指定及认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机构承担特定的检验鉴定工作;¾对重要的进出口商品及其生产企业实行质量许可制度;¾对经检验合格的进出口商品加施商检标志和封识管理。
¾监督管理的对象是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包装及安全、卫生项目;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质量保证体系;进出口商品的收货,生产加工企业、经营企业、储运部门、代理报验部门及被指定、认可的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
(三)公证鉴定业务¾指凭对外贸易关系人的申请或委托,由第三方公证鉴定检验机构,对与申请有关的内容进行检验鉴定,出具权威的、公正的证明。
¾公证鉴定的性质是委托鉴定,所以它不同于法定检验,也不是行政行为,而是一种服务。
检验者与被检验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要靠合同来规定,发生争议要靠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
¾进出口商品公正鉴定业务的范围与内容:1.货载衡量。
指对进出口商品的体积进行丈量,计算出该批商品的体积吨(一般为1立方米为一量尺吨),以利于船舶运费结算。
2.重量鉴定。
指对进出口商品的重量进行鉴定,为买卖双方货款结算服务。
3.装运工具适载条件鉴定。
主要对船舶、集装箱、冷藏车(舱)进行检验,以检查其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运输合同的规定,是否可装载出口商品。
4.残损鉴定。
主要鉴定进出口商品受损情况及原因,分析对使用、销售的影响,估定残损的贬值率,以及证明有关修理、加工、改装等补救费用。
这种鉴定可作为索赔及理赔的有效凭证。
5.舱口检验。
一般由承运人在船舶开舱卸货前申请,以分清事故责任。
6.海损鉴定。
指进口货物遭受海损,在卸货前根据申请人的要求,检查海损情况、与船方行为的关系、货物贬值率等,以供有关部门办理共同海损理算和索赔凭证。
7.外商投资企业财产价值鉴定和损失鉴定。
三、我国的商品检验法律依据¾1989年颁布《商品检验法》。
¾1992年发布了《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¾对一些重要进出口商品的商品检验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¾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经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一、进口商品质量安全许可制度及其监督管理(一)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¾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是国家为了维护我国消费者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利益而对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检疫的进口商品实施的一项监督管理制度。
第三节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许可制度及其监督管理1987年9月发布《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¾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对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检疫(以下简称“安全”)的商品,实行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
¾《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于实施前6个月公布。
¾1993年8月1日和1997年8月1日分别实施了《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实施细则》。
¾我国现已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共47类191种,分2批公布于《目录》内。
¾国外厂商首次向我国出口列入《目录》的商品时,应当直接或者通过代理人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所属机构申请,接受审查,并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¾对《目录》内商品的送审样品及生产厂生产与检测条件的审查,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按照国家“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检验和考核;经检验和考核合格的,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并准予使用安全标志。
(二)进口商品的检验和监督管理¾根据《商检法》规定,列入《种类表》的进口商品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执行强制性检验。
¾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
二、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许可制度及其监督管理(一)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制度¾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对涉及安全、卫生等内容的重要出口商品实施出口质量许可证制度。
¾实施出口质量许可证制度是通过对生产厂所生产的出口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和对生产条件进行审查,以检测该产品是否合格和审核生产厂是否具备稳定生产该种出口产品所需的质量保证能力。
¾国家定期颁布实施出口质量许可证产品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实施凭出口质量许可证接受报验的产品目录,列入凭证报验目录的出口产品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出口质量许可证,该产品才能出口。
¾目前,我国已经对76类出口商品实施质量许可证制度。
出口质量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二)出口商品的检验和监督管理¾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通过法定检验和出口商品鉴定工作,对实施检验的出口商品执行检验把关,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以及合同、信用证等的规定加强检验,做到检验结果准确,及时出证放行,积极配合外贸公司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外贸出口任务。
(三)出口商品检验的有效期和出运限期¾各种重要的出口商品、特别是出口预验的商品必须规定适当的检验有效期,自验讫日期起开始计算,凡超过检验有效期的,原发的预验合格证单应即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