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区系
世界植物分区
❖ 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
北方亚区 古地中海亚区 马德雷亚区
❖ 古热带植物区
非洲亚区 马达加斯加亚区 印度-马来西亚亚区 玻利尼西亚亚区 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 新热带植物区 ❖ 开普植物区 ❖ 澳大利亚植物区 ❖ 泛南极植物亚区
世界植物区系的时空演变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 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 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 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
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
类型 科数 世界分布 46 热带分布 168 温带分布 77
古地中海 或泛地中 7 海分布
中国特有 3
4 9
0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
科属种数 类别
蕨类和拟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合计
中国 科数
52 10 291 353
世界 科数
65 11 544 620
中国 占世
界 %
80
99.9 53.5 56.9
中国 属数
204 34 2 946 3 184
世界 属数
中国 占 中国
世界 种数 %
世界 种数
逐渐降低。
侏罗纪时 早白垩纪 早第三纪始新世 晚第三纪时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距今11000年前 侏罗纪时 早白垩纪 早第三纪始新世 晚第三纪时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距今11000年前
中
中
中
中
世
国中
世
国中
世
国
科属种数
国
界
占
国
界
占
国
界
占
类别 科
科
世属
属
世
种
种
世
数
数
界
数
数
界
数
数
界
%
%
%
118
蕨类和拟
蕨 52 类 10 裸子植物 291 被子植物 353 合计
四、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K Jacard
C A B C
S SZ
C
min A, B
K Sorensen
2C A Bຫໍສະໝຸດ 五、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一) 植物区划 1. 概念 2 植物区划的表示方法
在植物分布区图上绘出植物区系线(或称内分线)。 3 植物区划单位 ❖ 植物区(kingdom) ❖ 植物地区(region) ❖ 植物省(province) ❖ 植物小区(district)
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2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基本概念
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 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 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植物类群的统计与分析
科属种数目统计
分布多度分析
分布多度的表示方法
• 统计表 • 制图:多度分布图 • 等值线:等种线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合计
301
% -65.9 30.2
2.7
1.2 100
属数 % 108 -1467 51.1 931 32.4
278 9.7
196 6.8 2980 100
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
• 环境演变历史 •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 • 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 • 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 • 环境条件的多样化
443 46 2 600 118200
57 59.6 12 500 23.6 13 000 24.5
193 670 24357 225000 27150 237490
中国 占世
界 %
22
28.5 10.8 11.4
中国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地理成分复杂
❖地理成分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 ❖生态成分
❖ 1)世界广布成分 ❖ 2)泛热带成分 ❖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 4)旧大陆热带成分 ❖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 8)北温带成分 ❖ 9 东亚-北美成分 ❖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 11)温带亚洲成分 ❖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 13)中亚成分 ❖ 14)东亚成分 ❖ 15)中国特有成分
65 11 544 620
204 34 2 80 99.9 53.5 56.9 3
443 57 12 9 4 6 13 1 8 4
46 59
5 023 0
024 0 0
2
. 6 193 .243 6
。271 5
6 0 0670 225
5 7 237 5 0
2 0 0
22
0 0 0
28.5 10.8 11.4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 岛屿隔离的影响 ❖ 岛屿面积差异的影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 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 大,种数越多。
❖ 岛屿年龄的影响 ❖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
岛屿平衡理论
❖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 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 ❖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