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

社会学

序号项 目 名 称负责人工作单位所在省市1社会学中国化视野下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杨敏中央财经大学高校2城市化进程中村落变迁的特征概括与规律分析研究任映红温州大学浙江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王耀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4连片特困地区包容性增长的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王志章西南大学重庆5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民精神生活引导研究刘建荣湖南师范大学湖南6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规律的社会学研究乐国安南开大学天津7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张广利华东理工大学上海8中国公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研究邢占军山东大学山东9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彭兵丽水学院浙江10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虚拟养老院的创新和发展研究柏正杰兰州商学院甘肃11面向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实践的社会秩序理论构建研究高峰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2面向日常生活实践的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吉国秀沈阳师范大学辽宁13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刘谦中国人民大学高校14社会转型期的职业分类研究田丰中国社科院社科院15城市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及社会工作介入战略研究韩晓燕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6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野下农民工及子女城市社会融入研究马良浙江工商大学浙江17教育政策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韩嘉玲北京市社科院北京18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研究银平均江西财经大学江西19长三角地区农村新型社区化研究操世元浙江财经学院浙江20社会转型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潘泽泉中南大学湖南21农民工文化与城市主流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洪小良北京市委党校北京22垃圾焚烧问题的社会学与传播学研究周志家厦门大学福建

社会学(186项)123社会学视域下的区域环境风险及其应对机制研究王芳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4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陈阿江河海大学江苏25我国灾害损失评估的社会学研究段华明广东省委党校广东26农业女性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吴惠芳中国农业大学高校27中产阶层化过程中女性社会空间建构研究郭爱妹南京师范大学江苏28社会转型期家庭变迁理论研究吴小英中国社科院社科院29股份制村庄居民的社会关系与社区治理机制研究秦均平杭州师范大学浙江30集体行动中的情绪、仪式与宗教研究乔世东济南大学山东31信访难案的解释与治理研究孙克勤上海社科院上海32农民工职业病及其社会问题研究张辉贵州财经学院贵州33转型期政府参与劳资关系调整的社会学研究谭泓山东省委党校山东34群体事件中的网络作用机制研究苏振华浙江大学浙江35香港群体意识形态与内地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途径研究徐海波深圳大学广东36甘青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建构与社会稳定研究杨军炜甘肃农业大学甘肃37民工荒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李贵成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38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圈女性价值观比较研究拉毛措青海省社科院青海39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丁永祥河南师范大学河南40居住空间认同与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韩雷温州大学浙江41环渤海城市群海洋文化软实力研究谭业庭青岛理工大学山东42农民工社区融合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陆自荣湖南科技大学湖南43当代农村消费文化研究张小莉辽宁省委党校辽宁44民族传统节日象征符号与文化品牌建设研究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高校45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高鉴国山东大学山东46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及其成效的调查研究王习农新疆自治区党校新疆247创业过程典型事件中的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研究钟卫东温州大学浙江48市场社会学的协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符平华中师范大学湖北49市场秩序生成中的道德缺位与重建研究吴宗友安徽大学安徽51中国公民幸福指数测评与应用研究苗元江南昌大学江西52基于心理契约的信任价值观建构研究李磊天津商业大学天津53集体智慧在协同创新中的生成与应用研究周详南开大学天津54媒体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心理研究王渭玲西安交通大学陕西55残疾人的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研究张林宁波大学浙江56处境不利儿童社会生态适应的追踪研究李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57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研究马华维天津师范大学天津58劳教场所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研究潘柳燕广西大学广西59安多藏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张亦农上海大学上海60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章立明云南大学云南61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省际流动研究吐尔文江新疆社科院新疆62美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借鉴研究高卉石河子大学兵团63构型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及启示王树生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64农村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状况及其保障机制研究郭启华安庆师范学院安徽65新疆土地流转中哈萨克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刘鑫渝伊犁师范学院新疆66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民住区治理跟踪研究孟翔飞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67我国社会现代化历程中的少数民族发展研究张嵘西北师范大学甘肃68后单位社会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武中哲山东财经大学山东69我国失能老人多元需求分析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肖云重庆大学重庆70产业更新背景下再就业与职业流动张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71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胡文木浙江省委党校浙江372反思“习性、场域和资本”概念在我国本土的应用问题冯冰浙江大学浙江73彝族古代社会思想研究杨树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74中国艾滋病污名化问题及形成机制研究王小平山西师范大学山西75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一种道德社会学的研究龚长宇苏州大学江苏76社会学视野下重新犯罪防控机制研究江华锋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77社会整合视角下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张学军福州大学福建78露宿街头者生存状态及群体化机制研究赖金良浙江大学浙江79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机制与政策研究陈新忠华中农业大学湖北80村庄撤并与农民生活变迁研究:不同类型村庄的比较张伟兵长治学院山西81当代中国农民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问题研究丁同民河南省社科院河南82生态系统视域下隔离社群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卓彩琴华南农业大学广东83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整合研究冯文北京大学高校84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李滨重庆工商大学重庆85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权利保障问题研究孔炜莉宁夏社科院宁夏86城市失能老人家庭照料及社区支持研究杜娟首都医科大学北京87城市贫困家庭个案研究范明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88社会学理论的流变与方法论意义研究罗英豪河南省社科院河南89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张学东石家庄学院河北90西北民族地区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机制研究饶旭鹏兰州理工大学甘肃91转型期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狄金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92我国法律制度的自然演化与理性构建的法社会学研究萨其荣桂内蒙古大学内蒙93社会支持视域下的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研究莫瑞丽南昌航空大学江西94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社区建设与民族融合研究柳建文南开大学天津95伊斯兰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研究马晓梅宁夏区党校宁夏496转型期社会不满情绪的法社会学研究邢朝国北京科技大学高校97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发展路径研究周佳黑龙江大学黑龙江98流动儿童对立违抗行为及其对城市适应与融入的影响蔺秀云北京师范大学高校99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研究王毅杰河海大学江苏100融入和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合的双重视角研究陈国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101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维护弱势社会群体健康权益研究王甫勤同济大学上海102农民工身份的代际传递研究周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校103手机时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研究何安明信阳师范学院河南104闲暇生活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问题研究李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105乡城移民家庭居住获得机制的社会学研究胡书芝湖南师范大学湖南106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社会心态及引导研究龙书芹东南大学江苏107返乡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及社会应对机制构建研究张世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108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合作模式研究杨建忠贵州凯里学院贵州109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学研究郭亮华中科技大学湖北110农村新型社区化与城乡一体化道路研究何宏光南京审计学院江苏111社会结构变迁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张四梅湖南省委党校湖南112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陈建胜浙江财经学院浙江113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其迁移意愿影响研究曹志刚华中科技大学湖北114文化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消费研究赵方杜华东理工大学上海115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对差序格局的影响研究何朝银福州大学福建116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借鉴与反思研究刘岩吉林大学吉林117早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西南乡村建设经验研究杨华军四川省社科院四川118国外童年社会学的当代进展研究郑素华浙江师范大学浙江119政治与社会学交互视角下的污名理论研究姚星亮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5120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催化作用及其触动机制研究朱振亚井冈山大学江西121我国公众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彭远春中南大学湖南122市场、制度与网络:女性农民工职业发展研究孙琼如华侨大学福建123我国城市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婚姻质量研究张会平中国人民大学高校124“共治”框架下社区治理新路径研究何海兵上海市委党校上海125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的秩序重建与组织再造研究吴莹中国社科院社科院126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乡镇治理能力研究欧阳静江西财经大学江西127社会资本视域下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研究张国芳浙江工商大学浙江128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郑中玉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129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意识及合理疏导研究邓燕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130群体事件中的社会认同模式变迁与应对策略研究王振卯江苏省社科院江苏131社会媒体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黄荣贵复旦大学上海132下岗职工集体行动的理性疏导及妥善应对研究李晓非北京大学高校13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余晓敏北京师范大学高校134劳动关系调整的多方参与机制研究闻效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校135台湾地区劳资统合治理研究王章佩海南大学海南136风险社会视域中的“网络暴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姜方炳杭州市委党校浙江137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助燃机理与阻燃机制研究刘昱郑州大学河南138社会认同视域中网络舆论的形成、演化及引导机制研究王恩界广西大学广西139网络“类民间组织”的运行机制与社会影响研究王冬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高校140网络时代的社区参与和社区治理研究肖林中国社科院社科院141西北民族地区穆斯林大学生网络群际行为模式及有效疏导研究冯学兰北方民族大学宁夏142当前我国青年时尚及其文化认同研究徐连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43新媒体时代青年酷儿的文化认同研究陈亚亚上海社科院上海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