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病性调查 摘要:对2012—2013年度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区的7个品种(系)的小麦品种,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运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抗性分析与归类。结果表明:各品系病情指数在13.2—47.4,相对抗性指数居于0—0.72.品系分为四类:即高感品系,济麦22,Ⅱ14 24083H04, JD94 120561Ⅰ。中感品系: 0770,4250, 33。
中抗品系:5780,品种未知。总体看来,主栽品种(系)半数以上对纹枯病表现感病,仅有少数品种存在抗性。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品种;抗病性
The Resistant Investigate of Wheat Cultivars(Lines) to Wheat Sharp
Eye-spot Abstract: For 2012-2013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Sh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zone o,which include seven varieties (or lines) of wheat variet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natural conditions, the use of five sampling system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of Wheat Sharp Eye-spot. And proceed resistance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cultivars Disease index in 13.2 to 47.4.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in the 0-0.72. Cultivar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The first type is HS,include jimai22,Ⅱ14 24083H04。JD94
120561Ⅰ33.The Second type is MS include0770,4250,the third type is MR, 5780,Unknown varieties.
Overall, main variety (departme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sheath blight disease, only a handful of wheat cultivars resistance.. Key words: Wheat sharp eye-spot; Cultivars(Lines) ; Resistance;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点病, 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发病。该病属土传性真菌病害,以菌丝和菌核形态完成生活史, 主要侵染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1] 小麦纹枯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小麦种植区,我国虽早有发生,但危害一直较轻,属次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的更换、丰产栽培措施(如早播、密植、高肥等)的推广以及土 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该病在我国各冬麦区普遍发生,对小麦的高产稳产构成较大威胁[2]。众多研究认为,小麦抗纹枯病育种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纹枯病抗源。对于小麦纹枯病,目前尚无免疫和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耐病性有明显差异。这也是近几年来纹枯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本实验将对即将在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抗性进行调查,以明确其抗性。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品种共有7个,采自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试验区,分别是济麦22
5780 ,Ⅱ14 24083H04,JD94 120561Ⅰ33,4250,0770 和一个未知品种。 1.2试验方法:于小麦灌浆期抽样查病情指数根据周凯南等[3]和王裕中等[4]的分级标 准并结合实际观察经验,对小麦田间成株纹枯病情采用如下分级标准.采用五点取样法和平行线取样法进行插秧调查。每小区取5点,每点一行,行长25cm进行调查,每点随机抓取20株,共取100株. 严重度分级标准分别为:1)按外茎受害程度分, 0级:无病; 1级:基部叶鞘有明显病斑,但未侵入茎干; 2级:2~3节叶鞘有病斑,但茎干未发病; 3级: 2~3节叶鞘有病斑,侵入茎秆病斑绕环茎1/4以下; 4级:三节以上叶鞘有明显病斑,病斑环茎1/4~1/2; 5级:病斑环茎3/4以上或麦株前枯死,形成白穗. 1.2.1病情计算 病情指数越高,品种抗病性 病情指数计算 公式: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100/(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 1.2.2抗病性评价 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品种的抗病程度。抗病类型分为免疫(I)高抗(HR) 中抗(MR) 中感(MS)高感(HS)5类。 I=1.00为免疫 0.80≦I﹤1.00为高抗 0.60≦I﹤0.80为中抗 0.40≦I﹤0.60为中感 I﹤0.40为高感 相对抗性指数(I)计算:I=1-(所测品种病情指数/发并最重品种的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系小麦的发病情况 对7种小麦品种进行抗病性调查,病情指数越到,抗病性越差。调查发现病情指数在18.2到47.4之间,其中未知品种7发病较轻,JD94 120561Ⅰ33发并最重,病情指数为47.4.病情指数小于20的有两个,是未知品种7和0770,病情指数在 20到30之间的有
3个,为5780,Ⅱ14 24083H04,4250,病情指数在30到40之间的有1个为济麦22。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比较
品种 病情指数 相对抗病指数(I) 抗性类型
济麦22 32.40 0.32 高感HS 5780 13.2 0.72 中抗MR Ⅱ14 24083H04 29.8 0.37 高感HS JD94 120561Ⅰ33 47.4 0 高感HS 0770 19.2 0.59 中感MS 4250 21.4 0.55 中感MS 18.2 0.62 中抗MR 2.2不同小麦的抗病性情况 7个品种中表现为感病的有五个品种,分别是济麦22,Ⅱ14 24083H04,JD94 120561Ⅰ33,0770,4250抗病的有一个品种,为5780,未知品种,并且两个品种为中抗,没有高抗和免疫的品种。其中高感品种占42%,中感品种占29%,中抗品种占29%。说明品种的抗病性相对较差。高度感染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高,损失大,生产上可能造成大的产量损失,应积极加以改造利用。
不同小麦的抗性分布
高感HS42%
中感MS29%
中抗MR29%高感HS中感MS中抗MR
2.3小麦抗病性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小麦抗纹枯病与其它性状有一定关系:叶片狭窄而直立类型的小麦品种抗病性强,茎基组织坚硬的品种抗病性强[5]。本研究在实际调查中定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的存在,抗纹枯病性与叶相(叶片直立或下披程度)的存在。 3讨论 3.1从调查和分析结果来看,小麦纹枯病属土传性真菌病害,其发病程度受小麦根围土壤中病菌数量的影响。田间气候、栽培制度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均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导致同一品种的纹枯病抗性表现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田间条件下用相同的调查方式,尽可能多的调查,可是调查的准确性。 3.2调查中调查的时间和地点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在本次试验中,一共调查了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每个品种采用五点取样法取5个不同的点,每个点调查20 株,调查的样本相对较少,并且调查时,不同小组的调查方式,评定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时,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在不同品种之间没有隔离带和隔离行的存在。这些田间的因素也会影响调查的准确性。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农药的使用,一些可能抗病性较差的品种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各个品种本身的抗病性。 3.3调查中,调查的项目相对较少,调查是只是调查小麦的外径,并没有调查小麦的内径,和小麦的株高,穗高,叶相等其他数据,并且没有鉴定小麦的抗病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调查中的结果可能是假的抗病性结果,必须经过实验室鉴定和其他的鉴定过程才能确定。 3.4结果处理过程中,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和其他的数据分析,只是利用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不能代表实验的结果的真实性,实验的结果只是一个相对的结果。 3.5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的土传真菌病害。大面积种植感病品 种是该病大发生的主导因素。由于纹枯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寄主范围广,腐生性强。因此,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也就是在同等发病条件下,品种间相对的病情差异,迄今国内外尚未发现免疫品种[6]。从调查结果发现主栽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没有显著的抗性,不存在免疫和高抗的品种,以高感和中感为主。何文兰等[9]鉴定了287份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和后备品种的抗性,结果抗病品种只占11.74%;中抗品种占13.16%;而感和中感品种占84.17%。李强等[10]鉴定了来自全国10个单位147个小麦新品种(系)的抗性,结果表明,抗和中抗材料分别仅占4.11%和9.15%,而感和高感材料占86.14%。邢萍等[11]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的纹枯病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 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