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低品位金矿石综合回收金的研究与实践

某低品位金矿石综合回收金的研究与实践

第6期 2010年12月 矿产综合利用 Multioura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NO.6 Dec.2010 

某低品位金矿石综合回收金的研究与实践 

惠学德,吴振祥 

(中国黄金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摘要:针对某低品位金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的结构、构造及金的赋存状态,决定用堆浸的方法来处理该低品 位矿石。通过柱浸进行了不同粒度的渗透性、CN。浓度及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等条件试验,确立了较佳堆浸 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堆浸,堆浸结果为该金矿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低品位金矿;堆浸;综合回收 中图分类号:TFI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532(2010)06-0018一D4 

某金矿位于华北地区,采用炭浆工艺处理品位 

约2~10・g/t的金矿石。同时每年约有20万t品位 

低于2g/t的低品位矿石,如果将这部分矿石运到 

27km以外的冶炼厂进行处理,在金价较低时,经济 

上是不合算的。所以这部分矿石主要在采场附近堆 

存。除当地农民手捡少量品位稍高的矿石淘金外, 

大部分金没有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受业主委托,我 

们对这部分矿石进行了回收试验研究。目的是为了 

寻求简单有效的回收该低品位金矿石中金的方法, 

为企业增加效益。 

1 矿石的性质 

1.1矿石的物质组成 矿样是由炭浆厂采自该矿露天采场剥离后的低 

品位矿石,属以褐铁矿为主的铁帽型金矿石,矿石的 

化学组成见表1,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 

其次是少量的铁矾类氧化物,锰、钼、铅、锌,铜的氧 

化物,微量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的总 

量不超过l%,还有微量的自然金,自然银等。脉石 

矿物主要是石英,其次是少量的粘土类矿物,很少量 

的重晶石,磷酸盐类矿物极微。矿石中矿物的大致 

含量见表2。 

1.2矿石的结构构造及金的赋存状态 

1.2.1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的结构疏松易碎,以交代及交代残余结构 

为主,一些褐铁矿还保留有硫化物形态或者残留部 

Research Oil Kinetics for Leaching Secondary 

Zinc Oxide Powder by Sulpuric Acid 

SHA Yue—ping ,DAI Xing—zheng ,LI Yong—xiang ,GUO Da—wei , 

LIU Mao—li ,HUANG Meng—yang ,HUANG Jiang 

(1.Yuntong Zinc Co.,Ltd.,Kunming,Yunnan,China;2.Yunnan Copper Co.,Ltd.,Kunming,Yunnan,China) 

Abstract:Aimed at the secondary zinc oxide powder produced after rotary kiln volatilization of zinc S acid leaching 

residue,the effect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and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zinc is studied by 

using sulfuric acid as leaching agents and the single particle size of secondary zinc as mode1.Furthermore,the ki— 

nefic equation of this reaction is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e reaction of leaching secondary zinc oxide powder by 

sulfuric acid is a chemicaUy controlled process,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66.838kJ/mol and the order of the reaction 

iS 0.33. 

Key words:Secondary zinc oxide powder;Sulfuric acid;Leaching kinetics 

收稿Et期:2010-07-26 

作者简介:惠学德(1966一),男,高级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硕士学位,目前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第6期 惠学德等:某低品位金矿石综合回收金的研究与实践 ・19・ 

}单位为g/t。 

表2矿石中矿物的含量 

金属矿物 脉石矿物 褐铁矿 62% 石英 30% 黄铁矿 黄铜矿 <1% 粘土类 5% 方铅矿 其他金属氧化物 碳酸盐 矾类 1%~2% 重晶石 1% 自然金 微 锡石 自然银 微 合计 36% 合计 6% 

分,多数褐铁矿是运移再沉淀胶结其他矿物而成。 

矿石的结构以蜂窝状构造为主,其次是块状构 

造,网脉状构造。 

1.2.2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及粒度 

自然金是矿石中最重要的金独立矿物,它在矿 

石中主要呈微细粒他形晶分布于褐铁矿中,其次是 

呈粒状,脉状沿褐铁矿的间隙或褐铁矿与脉石的间 

隙分布,很少量的呈他形粒状分部于脉石中,其中, 

分布于褐铁矿中的自然金占88.92%,脉石中的自 

然金占3.37%,矿物间隙中的自然金占7.7l%。 

该金矿中的金矿物为自然金,其粒度除个别较 

大外,绝大部分颗粒是细粒、微细粒的,一201.zm以 

下占金矿物的46.36%,一43I,zm占66%。 

从物相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该金矿矿石的金粒 

微细,矿石氧化程度较高,用重选法不太合适,堆浸 

比较适宜。 

2试验装置及工艺 

2.1试验装置 

整个试验是在 OO×3000ram的聚氯乙烯浸 

出柱中进行的,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2.2工艺过程 

将矿样装入浸出柱中,用一定浓度的氰化钠溶 

液从上部滴淋,在浸出柱的下部用一容器接人,收集 

到一定体积,一定时间后取样分析贵液中Au品位 图例 

1.氰化钠溶液加药槽 2.控制阀 3.氰化钠溶液加药软管 4.帆布 5.矿石 6.聚乙烯堆浸柱 7.卵石 8.篦子 9.贵液池 1D.贵液 

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 

和CN一离子浓度,以观察贵液中CN一离子浓度和 

Au的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浸出一定时间后 

终止滴定,水洗然后晾干,取尾矿缩分分析,计算出 

实际浸出率。 

3 试验结果 

3.1渗透性试验 

为了考查不同粒度的矿石是否适合于堆浸,首 

先进行了渗透性试验,即考查不同粒度矿石达到渗 

透平衡所需的时问,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粒度矿样的渗透性试验结果 

注:(1)渗透时间系指从开始滴淋到浸出平衡所需要的 时间;(2)收缩比系指矿石在加入水溶液后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高度与原高度之比。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金矿的低品位矿石在 

一20mm和一10mm粒度下均能渗透,即在此粒度下 

均适于堆浸,只是细粒物料的渗透速度低于粗粒物 

料。 

此外,Au在氰化物中的溶解速度还与矿粒的大 

小有关,矿粒越小,其中Au暴露在矿粒表面的机会 

就越多,CN一离子就容易与Au作用而使其溶解;矿 

粒越大,CN一离子穿越矿粒表面而进入矿粒与Au 

接触的难度就大,这从尾矿筛析(表4)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一20mm还是一10mm原矿,其浸渣中细粒级 

中Au的含量总是低于粗粒级,这说明细粒级矿石 ・20・ 矿产综合利用 2010矩 

中的Au更容易溶解。但是,物料越细,其中所含的 

细泥就越多,矿石的渗透性就差,溶解氧也大大减 

少,不利于氰化反应,同时,浸出后洗涤效果就差,造 

成浸出后的金又吸附于矿粒表面,因此,其整个浸出 

率并不高,如3 柱的总浸出率比1 柱低就有这方面 

的原因;另一方面,将原矿破碎的越细,消耗的其他 成本也就越大,经济上不合算。因此,从本次试验结 

果来看,对该金矿的低品位矿石的堆浸处理以破碎 

到一20ram比较合理。 

表4尾渣筛析结果 

粒度 原矿品位尾渣品位渣计浸出率总浸出率 /ram /g・t~ /g・t /% /% 

3.2浸出过程中CN一离子浓度的变化 

为了检测浸出过程中游离的CN一离子浓度随 

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中用KI溶液作指示剂,用 

AgNO。作滴定剂对贵液中的CN一离子进行滴定分 

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2 \ 蠼 

键 l Z U 

图2浸出时间与CN一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CN一离子浓度均随时间的延 

长而降低,l 柱的变化曲线较典型,2 柱和3 柱的折 

线点是表示在此时补加了NaCN,如果不补加的话, 

其变化趋势将同1 柱一样;同时也可以看出,低初 始浓度的浸出柱其CN一离子浓度的变化率要比高 

浓度的变化率大。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中CN一离 

子浓度的降低是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矿石中Au 

的溶解要消耗游离的CN一离子,这部分CN一离子的 

消耗是有效的;其次,一部分CN一离子与cu,Ag等 

金属形成络合物而损失,矿石中的杂质越多,越不利 

于金的溶解;除此而外,CN一离子形成HCN而挥发 

也消耗一部分CN一离子,这部分消耗量将随溶液 

pH值的降低而增大,因此,维持堆浸过程中浸出液 

的pH值在10以上是很必要的。 

3.3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为了考查浸出过程中金的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 

情况,对贵液实施了分析,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90 80 70 薹60 篓50 4O 30 20 10 

浸出时间/d 

图3浸出时间与浸出率的变化关系 

从图3可看出: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均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浸出率逐渐增加,在开始几 

天内增加较快,随后趋于平缓,随着浸出时间的延 长,浸出率最终将不再增加;初始CN一离子浓度低 

时浸出率增加的幅度较低(2 柱),浸出率也较低, 

这一趋势也符合堆浸中的实际情况。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浸出液的CN一离子 

浓度越大,Au的溶解速度就越快,反之就慢。根据 

当量定律,当CN一离子浓度大时其反应生成的Au 

(CN)2一络合物就多,Au的浸出率就高。 

在一般情况下,CN一与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 

溶性的Au(CN)2一的反应很快,而CN一向金粒表面 

扩散速度很慢,所以,扩散速度决定金的浸出速度。 

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溶液中CN一浓 

度大,它向金表面扩散的速度就快。因此,初始 

CN一浓度大时,反应速度较快。 

3.4浸出过程中贵液浓度的变化 

为了考查浸出过程中贵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