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二十年“三言二拍”的语言学研究

近二十年“三言二拍”的语言学研究

/理论.综述 

近二-I。-年 一 牛 “三言二拍" ■■■____一J●■__● 一I== 一 H 

口柳苗苗 的语言学研究 

摘要: “三言二拍”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之一,近二十年来“三言-.-4 ̄”语言学研究成果越来越 多,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但也存在诸如论题不够平衡、理论性较差等问题。本文主要从研究集中 的领域——词汇与语法方面对其研究情况进行讨论。 关键词:三言二拍语言学词汇语法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与明末凌漾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白话小说集, 语言浅近易懂,基本反映了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是近代 汉语研究的重要资料,近_I十年来成为语言学研究比较重 要的领域之一。据张玉萍《近代汉语研究索引1987~20O7》 统计显示,自1987 ̄2007年,研究“三言二拍”语言学问题 的论文共有58篇,专著1部。根据《全国报刊索引》①的统 计结果,2008--2011年研究“二言二拍”语言学的论文共有 20余篇。总体上看,上述成果主要集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 语音、文字方面的成果相对很少。本文拟依据上述成果讨论 “二言二拍”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三言二拍”词汇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词语考释 “二言两拍”虽然整体上比较通俗,但仍存在不少 俗语词、疑难字词,所以不少论文把重点放在词语考证方 l向。如:汪维辉的《<两拍>词语札记》选取《二拍》中有 特殊意义、特殊用法以及辞书未收的词语二十余条,通过 排比材料、遍检辞书并证以现代方言的方法对其进行考 释,弥补了大型辞书释义和引例上的不足,但遗憾的是未 做进一步的溯源、达变工作。其他考释类论文还有周志锋 《<三言>词语札记》等。另外,日本学者香坂顺一《白话 语汇研究》(中华书局,1997)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二 拍》中的词汇语法问题,谭耀炬《三言二拍语言研究》 (巴蜀书社,2005)虽然着重讨论的是语法、语言特征等 问题,但是其中的词语研究部分也集中考证了一些难度较 大的俗字和俗语词。 (二 )方言词语研究 “三言二拍”的语言基础是官话,同时也带有一定的 方言色彩,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郭芹纳《(三 肓)中所见的陕西方言词语》结合现代陕西方言中的口语 用法,对‘‘j言 ̄2- ̄A”中部分方言词语追根溯源,并研究 了这些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晏均平《(拍案惊 奇)与遵义方言》、石晓博《<警世通言>中关中方言词语 举隅解析》等,从语气、词汇方面推论《拍案惊奇》与遵 . 义方言、关中方言的关系,大体遵循了同样的思路。从方 :. 巨言角度对“三言■拍”语言学的探讨或者侧重方言词语的 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研究,或者考证某地方言词语,或者 探讨方言背后的影响因素,学者们选取了不同的视角,丰 富了“三言二拍”的方言研究。 (三)“三言二拍”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比较 “三言二拍”反映的明末口语,正处在近代汉语向现 代汉语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不少学者致力于探讨“三 言二拍”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关系。如:匡鹏飞《<拍案 惊奇>与现代汉语词汇比较研究》从“词语的消失、同形的 变化、词义的演变、短语的词化、同形异实词”五个方面 对《拍案惊奇》和现代汉语的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 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揭示了明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 面貌上的不同之处。章一鸣等人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 方法,大致勾勒出三百年前的汉语词汇向现代汉语演变的 轨迹。略感不足的是,尚未有学者对“三言二拍”中与现 代汉语有关的词汇进行穷尽性的分析。 (网)多科性的词汇专题研究,包括商业词汇、经济 同汇、法律词汇等 词汇具有百科性,各学科都有自身的专业词7L=,有 些词汇专业性固然强,但在语言交际领域共现性也相当突 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视线投入到“三言二拍”专 业词汇的研究中,如:刘敏芝的《“二拍”商业词汇研 究》运用“语义场”“义素分析法”等现代语义学理论, 把“二拍”中的商业词汇作为一个大语义场,再下分若干 子级语义场,对每个语义场进行词义分析,全面研究了 “二拍”的商业词汇,把词汇的本体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 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为“三言二拍”词汇的多科性专项研 究开了先河。之后,有学者研究了“三言二拍”中的经济 词汇、法律词汇等。 总之,在词汇研究方面,近年来词汇系统、词汇发展 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在逐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 存在许多不足:偏重于词语考释,而忽略了“三言二拍” 中的常用词及其构词法;词义的发展和词义系统研究几乎 未涉及;专类词语研究,涉及到成语、俗谚语,但对同义 词、反义词、偏义词、外来词等未涉及;词汇研究与文化 研究相结合的较少。 二、“三言二拍”语法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一)词类研究 不同词类在形态、意义和功能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对词类的讨论是说明语言构造规则的方法之一。词类研究 是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三言二拍”中的动词、副词、 数词、量词、助词、介词等都有所涉及。名词、动词、形 容词是汉语中包含成员数量最多的词类,这方面的论著主 要有于相风《<拍案惊奇>双音动词研究》;对副词、量 词、介词、助词的研究较充分,系统性强的作品,主要有 徐晶晶《<三言>量词研究》等。 个体虚词方面。虚词指不能充当语法成分的词,它是 汉语表现语法关系、语法范畴的主要手段。许多文章讨论 了“三言二拍”中个体虚词的用法,如董为光《从<初刻拍 案惊奇>看概数词“把”的来源》认为《初刻拍案惊奇》可 以反映概数词“把”的来源,文章还分析了“x把”的历时 演变层次和数量评价色彩。其他论文则侧重于对个体虚词 的用法进行分类分析,揭示来源,进行比较,揭示演变轨 迹,将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揭示近代汉语的语法 面貌,如:鲜丽霞的系列论文②对助词“得、将”用“三个 平面”理论进行分析描写,并从历史角度与现代汉语普通 话作比较。典型虚词“得、将、更、将、把”等之外的其 他虚词,则很少有人论及。 (二)构词法研究 复音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汉语总的趋势是由单音词变为 复音词,这种复音化的情况如何,考察汉语的构词法是研 究其词汇结构特点的简捷方法。有学者对“三言二拍”中 复音词的构词法进行了分析,如倪永泽《关于<喻世明言> 中复合型复音词的研究》通过考察认为,该书复合复音词 的特点是“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主”,验证了汉语词汇的 复音化及其速度加快的趋势,揭示了近代汉语词汇演变的 规律。 (三)句式研究 句式是按照句子的局部特征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 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以及语义表 达上的特色。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是“三言二拍”中一些特 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动句、否定句、“比”字 句、存在句等。 学者们对“三言二拍”中的被动式研究较多,对于其 类型,学者们看法不尽相同:王敏红认为有八种,重点探 讨了“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所” 式这些上古汉语传统模式的衰微、“被”字式在近代汉语 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字式、“与”字式、“吃”字 式这些近代汉语才产生的被动式的特点,从而揭示了被动 句式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貌。刘媛媛认为“三言”被动 式的基本类型共十种,在王敏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 “蒙”字式,颇具创新思想,但“蒙”字是否有被动义还 有待商榷。该文对“三言”中出现的被动式进行穷尽式的 调查,深入分析了每种被动式的特点,研究的深入全面, 且有独到的见解。 (四)结构研究 结构是指实词和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 组合,“三言二拍”结构研究主要涉及“动+将”结构、述 补结构、动结式结构等。如王仕平《<初刻拍案惊奇>带助 词的述补结构》、董海茹《<警世通言>动结式初探》等。 总之,语法研究逐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 存在若干不足:研究虚词的论著较多,而实词的分类性论 理论.综述\ 

著则少见;近代汉语新兴的代词、语气词、构词方式等在 “三言二拍”中的体现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句类研究 仅涉及到疑问句、复句、特殊旬式的研究。 总体上看,近二十年的“三言二拍”研究呈现若干特 点:第一,研究理论不断拓展。学者们引入不少新的语言 理论,如三个平面理论、语义特征分析法等。第二,研究 方法有新拓展。学者们更多地注意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 结合、注重研究的系统性。第三,研究不平衡。语音、文 字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 多。“三言二拍”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然而该 课题仍存在许多空白有待我们填补。值得注意的是,“三 言二拍”专书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呈现出良好的发 展势头,这必将推动断代研究和汉语史研究。随着研究理 论的日益丰富、研究方法的日益革新,相信它会在深度和 广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注释: ①《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市图书馆,月刊(至2Ol1年12月止)。 ②鲜丽霞2002年1月于《语文学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拍”中的 助词“得”》以及其硕士论文《<拍案惊奇>中的动态助词 “将”》 参考文献: [1】张玉萍.近代汉语研究索引1987~2007[M].成都:巴蜀书社,2009. [2】汪维辉.《两拍》词语札记[J】.语言研究,1993,(1). [3]周志锋.《三言》词语札记…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3). [4]郭芹纳. 三言》中所见的陕西方言词语【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1995,(4). [5】晏均平.《拍案惊奇》与遵义方言[J】.贵州文史丛刊,1994,(2). [6】石晓博. 警世通言》中关中方言词语举隅解析【J】.成阳师范学 院学报,2O11,(3). [7】匡鹏飞.《拍案惊奇 与现代汉语词汇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8]章一鸣.《金瓶梅》和明代口语词汇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 7. 【9】刘敏芝.“二拍”商业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0. 【10】于相风.《拍案惊奇 双音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5. 【11]徐晶晶.《三言》量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董为光.从《初刻拍案惊奇》看概数词“把”的来源[J】.语言 研究,2006,(2). [1 3】倪永泽.关于Ⅸ喻世明言》中复合型复音词的研究[J】.西南农 业大学学报,2O11,(5). [14]王敏红.《醒世恒言》被动句式考察【J】.绍兴丈理学院学报, 2003,(3). [1 5]刘媛媛.“三言”被动式的考察与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5. [16]王仕平.《初刻拍案惊奇》带助词的述补结构[J].安徽文学(下 半月),2008,(11). [1 7]董海茹.Ⅸ警世通言》动结式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1, (1). 

…栅 …21o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