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第10卷 第4期 2008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0 No. 4
Apr . ,2008
中药生产现代化、中药批发的电子商务实施、零售药店连锁计算机系统、药品物流自动化是今后中医药信息化的重要课题。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中国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进程越来越快。医院管理模式、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制度、医药批发流通体制、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药企业的GMP认证、
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已经启动。国内外企业及投资者对中国大陆地区医药市场未来的发展非常关心,对医药经济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由此可见,中医药产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苦,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把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中医药信息化基地。◆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各81篇,每篇基本通过黄帝与其臣子岐伯、雷公、少俞、鬼俞等人的问答来阐述医学理论知识和治疗方法。全书系统论述了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也记载了大量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知识[1]。《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
经典著作之一,目前已有多个英译版本。本文主要讨论《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方法。1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现状1.1 现有的《内经》英译本《素问》英语翻译始于1925年,截止2005年已有11部正式出版的《黄帝内经》英译本,包括:(1) Dawson节译的《素问》(1925);(2)美国医史学家Ilza Veith《素问》前34章的英译本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1949);(3)广州孙逸仙医学院院长黄雯医师《素问》前2章的译本 Nei Ching, the Chinese Canon of Medicine (1950);(4)加拿大人亨利·C陆(Henry C. Lu)《内经》和《难经》的合译本《内、难全集》(1978);(5)美国华裔中医师Maoshing Ni的《素问》编译本Nei Ching——the Chinese Canon of Medicine(1995);(6)旅美华人中医师吴连胜和吴奇父子的《黄帝内经》的汉英对照全译本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Internal Medicine(1997);(7)周春才,韩亚洲编绘的《黄帝内经》养生部分漫画本The Illustrated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Medicine (1997);(8)临床中医师朱明的《黄帝内经》节选重排译本The Medical Classic of the Yellow Emperor (2001);(9)德国医史学家文树德(Paul Unschuld)《素问》的评述译本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Nature, Knowledge, Imagery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2003);(10)海外学者吕聪明博士的《黄帝内经》和《难经》的合订本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Nei Jing and Nan Jing(2004);(11)李照国教授的《素问》全译本Huangdi Neijing—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2005)。1.2 《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方法1.2.1 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方法论 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方法是将翻译结果视为既定事实,追寻影响翻译过程的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翻译作品在译语文化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对此进行“全面历时性描述”(comprehensive diachronic description)。这一方法适用于对多年以前产生的翻译作品或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进行研究,能有效避免评论者自身所处历史时期的审美期望和干扰,从而真正昭示每一种翻译作品的特征和价值[2]。
兰凤利认为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十分适合对1925—2003年间出现的9种《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的研究。她将《黄帝内经》英译历程分为3个历史时期,根据不同时期译本的特征,力图考证特定历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雷 燕,施蕴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现有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基本是思辩性总结,利用语料库的方法作一些实证性研究可弥补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关键词:黄帝内经;描述性翻译研究;规定性翻译研究;语料库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8) 04- 0172- 02
Reflec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LEI Yan,SHI Yun-zhong(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important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proposed that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done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a corp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English.Keywords: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descriptive study;empirical research;
corpus
收稿日期:2007-10-27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研究课题(11)作者简介:雷燕(1982-),女,江西鄱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史文献学研究。173
10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史背景中译者的意图,不同历史时期《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在英美文化(医学文化)多元系统中不同的地位及功能,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之下中医古籍英译的规范与倾向[3]。她还提出中医翻译批评性研究,特别是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批评研究,应涵盖规定性翻译批评方法与描写性翻译批评方法,发展为完整的中医经典翻译批评系统,推动中医英译事业的发展[4]。1.2.2 规定性的翻译研究方法 规定性的翻译方法和理论[5]指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翻译的性质、目的、规律、标准、原则、方法,推演出一个由一套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以此规定实际的翻译现象,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和准绳。目前国内的翻译批评规定性的“标准—分析—结论”模式占主导地位。兰凤利指出用“规定性翻译批评方法”对《素问》的各个译本进行比较,评价译文优劣也很重要。她从译者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译者的译入语医学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等方面论述了译者的主体性对《素问》译文质量的影响,并提出《黄帝内经素问》的译者应具备以下素养:(1)一定的中医古籍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知识;(2)中医学术背景和较强的古汉语阅读能力;(3)扎实的译入语语言功底和翻译素养;(4)译入语医学文化意识,明确的翻译目的;(5)具备读者意识[6]。1.3 《黄帝内经》的译法研究兰凤利指出现有《素问》英译本,错误颇多,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由译者对原文理解失当造成[7]。她提出《素问》的翻译应注意以下几点:(1)同音古今字、假借字的翻译。《素问》中同音古今字、假借字很多,译者除了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还须借助字典、校训诂学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知识,避免误译。(2)古汉语词汇的变化,《内经》成书年代久远,古汉语词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用现代汉语知识来理解容易出错。(3)修辞手法的翻译。《素问》有比喻、错综、互备、举隅等多种修辞方法,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姚振军高度评价朱明采取字对字的译法,他认为由于《黄帝内经》专业性极强,并反复出现中医特有的、西医不存在的概念术语,只能通过“字对字”或“汉语逐字解释翻译”的方法才能译好[8]。李照国认为《黄帝内经》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难解古文之意,白话译文又参杂许多注家个人理解。为了保持中医经典原文的实际内容,宜采取“译古如古,文不加饰”的基本原则。为了保留原文的原质原味,应尽量遵守原文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尽量不增加词汇[9]。2 讨 论综上所述,《黄帝内经》现有的英译研究基本是思辨性总结,缺乏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或分析数据获取新的信息或数据,从而提出某种假说(也可论证或质疑现有理论),基于语料库进行的研究属于实证性研究的一种[10]。2.1 语料库及与翻译研究语料库(corpus)是一个在大量真实情况下使用的语言信息集成的专供研究使用的资料库。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翻译理论家开始将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对翻译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描述。英语翻译语料库大都是把译成英语的各种真实的正式出版物收集起来,对语言现象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语料库取材于广泛的职业翻译作品,因此,这一资源为探讨翻译文本的性质、译者的个人风格、源语对文本类型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11]。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可探
索翻译的普遍规律,分析翻译文本的普遍文本特征,预测翻译发展趋势与走向,并对翻译理论学家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21]。
2.2 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设想Baker认为与翻译研究有关的语料库有三类:平行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是收集某种语言的原创文本和相应的翻译文本建成的语料库。语言学家使用平行语料库可以对比两个文本在词汇、句子和文本上的差异[12]。
《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可以借鉴这一方法,收集《黄帝内经》中文及多个译本的电子文本,建成一个小型平行语料库,并对语料做各种带有研究目的的标注,利用检索工具对标注语料作方便快捷的收寻和分析,这种实证性研究可发现以往因条件所限未能发现或未注意的语言事实和特征,找到某些可循的规律,突破现有的思辩性研究,指导《黄帝内经》及其他中医古籍的翻译。3 结 语目前《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基本是思辩性总结,缺乏实证性研究。《黄帝内经》已有多个英译本,可以建成一个小型平行语料库。对《黄帝内经》的英译作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可弥补目前思辩性研究的不足。◆参考文献[ 1 ] 李照国.定静安虑 而后有得-《黄帝内经》英语翻译随想[ J ] . 上海翻译,2006 ( 1 ):63-68.[ 2 ] 陈宏薇.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 J ] . 中国翻译,2003,9 ( 24 ):46-50.[ 3 ] 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1) [ J ] .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 ( 10 ):947-950.[ 4 ] 兰凤利.《黄帝内经》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2)[ J ] .中国中 西医结合志,2005,2 ( 25 ):176-193.[ 5 ] 黄振定.原则规定性与经验描写性——构建翻译学的根本方法 [ J ] .外语研究,2004 ( 1 ):55-59.[ 6 ] 兰凤利.论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的影响[ J ] .中 华医史杂志,2005,4 ( 35 ):74-78.[ 7 ] 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 J ] .中国翻译,2004, 7 ( 25 ):73-76.[ 8 ] 姚振军.《黄帝内经》的“字对字”翻译[ J ] .医学与哲学(人文 社会医学版),2006,27 ( 4 ):75-76.[ 9 ] 牛喘月.千岩万转路不定,烟涛微茫信难求———谈《黄帝内 经》英语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J ]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 ( 5 ): 396-399.[ 10 ] Jenny Williams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M ] .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6.[ 11 ] 丁树德.浅谈西方翻译语料库研究[ J ] .外国语,2001 ( 5 ):61- 66.[ 12 ] 廖七一.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9 ( 32 ): 38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