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
教育与经济一直是两个分不开的词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从它产生一开始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与人们的经济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
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给经济更强有力的支撑与扶持。
简单来说,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筋”和“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
是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就这意义上来说,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教育活动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
力等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而达到缩短社会生产的平均必要劳动时
间,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日本为例,日本之所以能从一个人口密
集、资源贫乏的小岛国发展到今天一个强大的发达国家可能有很多原
因,但最大的因素就是大力发展教育。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大力
发展教育、派遣留学生到国外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至今依旧奉行
“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的战略。在我国,也有“科教兴国”与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其次,教育通过培养人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经济增长重要经
济资源。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
的要求,也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在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中,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迟缓和水平的低下,劳动者一般不需要经过专门学
校教育的培养和训练。但在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教育这个培养人的
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次,教育的发展能够加速生产技术的更新。在现实的生活中,
由于劳动者素质的原因和受技术水平的限制的原因阻碍经济发展的
现象屡见不鲜。很明显,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可以加
速生产技术的更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
最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通过专业理论学习
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已有经济管理者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又
可以为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着团队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为教育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都有“物质是基础,
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因此,经济是教育的基础。社会物质的发展
也就是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条件。也就是说,只有物质生活极大
丰富了才会使人们从物质生产中解脱出来去接受教育。因此,经济是
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而
这些资金可以来自政府也可以来自社会。但不管来自哪里,都有赖于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
资金 ,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力,如校舍、教室、实验室、操场、
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运动器材等等。
最后,经济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要求。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
展的工具,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为经济发展大力培养人才,
促使其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也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便不断扩大,是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途径。
除了以上所说的两者之间有利的相互作用外,教育对经济也有负
面影响。当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处在统治阶层的政要,
必要会想方设法的维护自己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可能把一些传统守
旧落后的观念,把一些阻碍经济体制变革的思想,灌输给年幼无知四
思想懵懂的少年一代。同时,经济对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
一些地方存在教育“无用论”,通过一些投机的手段,富起来的暴发
户们,认为没有文化同样可以挣大钱,这种思想影响着他们的家庭和
子女。
除了以上内容,另外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1)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是人力
资源和科技创新,而其中人力资源又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 没有人
力资源根本就谈不上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都与高等教育密
切相关.这就意 味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的"动力源" .区域创新对知识资源要求 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高,要求
作为高智力发展和创新重要发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 的过
程中担负起重要责任.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
在三个区域:沿 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和培养学校所在地.由此可见,企业
所在的城市如果是大学密集地区或 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就有可能比
其他地区的企业优先得到高素质人才. (2) 高校学生消费是区域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点 教育启动消费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高校扩招和增加
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动大量消 费,并相应地增加就业.在无需国
家和财政拿出大笔钱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 的新经济
增长点. 首先,要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确存在一
定的拉动作 用,因此,发展并适当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可以促进区域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校为中心 的小经济.其次,高校对区域经济的
短期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是受到区域经济整体状况的限 制的.要增大
高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相应地改善高校周边的经济环境.再次,
将高校 作为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美国研究证明,高校的存在对周
围房地产的价格提升起到一定 作用.因此,要以高校为中心开展房地
产业,商业,饮食业的发展.再次,要大力发展高校 旅游业.一是针对高
校教师和学生的外出旅游,因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假期,相当
多的旅游需求,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二是可将高校作为一种旅游资
源,高校具有很多人 文景观和一定的历史意义,将高校作为一项旅游
资源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 高等教育是带动区域高
新技术发展的基地
再者就是职业教育了6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的迅速发
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以 及对教育需求的提高,日本的中等及高
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中入学 率在 50 年代急速增长,由
1950 年的 40%多到 1960 年上升为近 60%,而在经济高 速增长期
临近尾声的 70 年代中期达到了近 90%,高中教育实现了普及化.同
时, 60 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在国际上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理论正处
于兴盛时期, 这对日本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经
济计划中,将教育放在了 重要的战略位置.最有代表性的是 1960 年
制定的《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提出 了加快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特别是
中等技术人员的要求, 并根据未来产业发展的预 测制定了具体的人
才培养计划. 具体包括在高等教育阶段扩大理工科的规模和在 高中
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关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普通科与职业
科在校生 比例由原来的 6:4 变为 5:5 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60 年
代初正值生于战 后所谓第一次出生高峰期的一代人升高中,作为高
中生迅速增加的应急措施,各 地纷纷设立高中,而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大多选择设立费用相对较少的普通高中. 结果,实际上到 70 年代初
为止,普通科和职业科的在校生一直是保持着 6:4 的比例,平行发展.
而 70 年代之后,职业科趋于衰退,普通科逐渐上升.,可以看出职业教
育的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由以上不难看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要正确处理其
两者的关系。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坚决做
到从认识到行动,全方面的发展教育、发展经济。
其次,深化经济、教育改革。通过政府跟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的
全面性与专业化,真正做到通过教育的创新来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要加大经济对教育的投入,增强经济对教育的扶持力度。
最后,不管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教育的发展都要坚决付出行
动,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用行动来检验真理。全力降低两者之间的负
面的相互作用,积极发展两者之间的正面的影响。
总之,经济与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促进教育和经济协调、健康的发展。